大理洱源地震

大理洱源地震

震情截至2013年3月4日12時,地震波及洱源、雲龍、漾濞、永平、劍川5個縣11個鄉鎮,已造成16萬人受災、30人受傷,其中重傷的3人已轉到州醫院救治,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1萬人。 救援截止2013年3月4日12時,雲南省民政廳已緊急向災區調撥帳篷3000頂、棉被7000床、大衣7000件。 大理洱源縣5.5級地震發生後,武警雲南總隊200名官兵緊急趕赴災區,連夜轉移災民,搭建帳篷。

概述

台北時間2013年3月3日13時41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
源縣(北緯25.9度,東經99.7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屬於淺源地震。洱源縣、大理市、劍川縣、鶴慶縣有明顯震感。截止當日18時整,共記錄到雲南洱源大於0.0級的地震68次。
據地震部門介紹,這次地震震中位於洱源縣西山鄉,距離洱源縣城34公里,距離昆明318公里。震中位置處於喬山—巍山斷裂帶,周圍50平方公里範圍內歷史上曾發生過19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一次為6.5級,發生於1910年。

震情

截至2013年3月4日12時,地震波及洱源、雲龍、漾濞、永平、劍川
災區情況
5個縣11個鄉鎮,已造成16萬人受災、30人受傷,其中重傷的3人已轉到州醫院救治,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1萬人。
地震共造成房屋倒塌520戶2108間,房屋受損17684戶83434間。災區水利設施多處受損,毀壞小水庫4座、溝渠30條,毀壞輸水管道5150米,毀壞池塘、小水窖1380個。學校受災80所1280間,毀壞設備1895件。公路毀壞塌方23條370公里,橋樑受損8座;損壞通訊線路22.3公里,損壞設備52件;損壞輸電線路19.5公里,毀壞電力設備12件。各項直接經濟損失達53090萬元。

應急回響

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啟動Ⅲ級應急回響。根據Ⅲ級應急回響決定,中國地震局辦公室、監測預報司、震災應急救援司、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雲南省地震局將立即進入Ⅲ級應急回響狀態,做好應急值守、地震監測、地震趨勢預測、災害損失調查評估、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
並根據災情發展,又將回響級別提升至二級;解放軍、武警、消防、預備役部隊數百名官兵火速趕到災區,投入抗震救災救援中;5支醫療隊分別從不同地區出發趕赴災區。

救援

截止2013年3月4日12時,雲南省民政廳已緊急向災區調撥帳篷3000頂、棉被7000床、大衣7000件。官兵共搭建帳篷150頂,安置受災居民1100餘人。大理洱源縣5.5級地震發生後,武警雲南總隊200名官兵緊急趕赴災區,連夜轉移災民,搭建帳篷。平整場地、搬運器材、合力搭建,一頂頂救災帳篷拔地而起……僅3日晚,官兵就搭建帳篷57頂。
隨著各方救援力量陸續趕到災區,現場組成了搶險救災、災民安置、醫療救護、交通保障等16個工作小組,他們深入村組搜救人員,轉移受災民眾,查實災情,已在災區搭建了3個受災民眾安置點,在鄉鎮衛生院設立了醫療救護點,救援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

重建

省政府決定,通過實施民房恢復重建、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扶貧開發、城鎮建設、防災減災體系和生態環保建設“八大工程”,使災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斷提高,民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
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底,主要是全面完成受損民房和學校恢復重建任務,啟動交通、水利、能源、衛生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恢復;第二階段從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主要是全面完成所有工程恢復重建任務,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超過災前水平。

震區簡介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發源地,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類型,乾濕季節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恆溫”,溫暖宜人。位於雲南省西北部,主要是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