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希蛛

中文目名: 中文科名: 中文屬名:

形態描述

編號:
12948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球蛛科

拉丁科名:

Theridiidae

中文屬名:

希蛛屬

拉丁屬名:

Achaearanea

拉丁種名:

daliensis

定名人:

Zhu

年代:

1998

中文名:

大理希蛛

原始文獻: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87-88, fig.49

模式產地:

雲南大理

國內分布:

雲南(大理, 昆明)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87-88

雌蛛

頭部後半部的頸溝內側中央有一“V”字形黑色斑,頸溝及放射溝黑色。中窩橢圓形,中央有一弧形刻痕。額部邊緣呈弧形。前眼列後凹,後眼列稍後凹。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09:0.03),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10:0.08),兩側眼相接。中眼區長小於寬(0.23:0.26),前邊小於後邊(0.26:0.28)。8眼近乎等大(0.09),
額高約為前中眼直徑的2倍。螯肢基半部黃褐色,端部黃色,前面上半部有一灰黑色環,前齒堤有1齒,後齒堤無齒。顎葉外側灰黑色,內側緣黃白色。下唇、胸板灰褐色,胸板中部黃色,呈梅花形。步足黃色,有深的黑棕色環紋。步足測量:I 4.95(1.55+1.50+1.20+0.60),Ⅱ3.20(1.00+1.00+0.75+0.45),Ⅲ2.50(0.75+0.75+0.55+0.45),Ⅳ 4.05(1.35+1.25+0.95+0.50)。足式:1,4,2,3。
腹部背面觀呈卵圓形,無丘突,黑褐色,多棕色長毛。背面前端約1/3以前的背中兩側各有一白色縱條斑,縱條斑末端各有一伸向腹側的白色斜條斑;背中部有兩端膨大的弧形橫斑,該斑兩端的中央各有一黑色小圓斑點,非常醒目;後半部有二個呈“八”字形的白色條斑,其後的中央有一規則的白色斑。腹部腹面在氣孔前有一半圓形白色斑。紡器黃褐色,紡器基部的前面及兩側均圍有一寬的黑棕色環,該環之外復圍一白色環。外雌器黑棕色,下緣突出呈唇狀,陷窩中部的兩側各有一管狀陰影。

雄蛛

體長2.12—2.20。配模體長2.20。頭胸部長1.10,寬0.85;腹部長1.10,寬0.95。眼域強裂前伸,中窩深,三角形。步足測量:I 3.56(1.18+1.18+0.85+0.35),Ⅱ2.33(0.75+0.65+0.55+0.38),Ⅲ1.92(0.58+0.58+0.43+0.33),Ⅳ2.58(0.80+0.80+0.58+0.40)。足式:1,4,2,3。觸肢器的脛節有1根聽毛。觸肢器跗舟小,引導器短,背側基部隆起,插入器短,盤成一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