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南詔國發祥地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有一道絕美的風景,那就是巍寶山百年古山茶。“群芳叢里占鰲頭,獨隱深山度春秋”,每次上巍寶山,我都要懷著崇敬與期盼相交織的心情,去仰望那株經歷了幾個世紀風雨滄桑,見證了萬物興衰榮枯的古山茶。
山茶位居雲南八大名花之首。而在巍山,那些藏匿在大山深處的古山茶,更是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裡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其中巍寶山鄉茶克塘村的“玉帶紫袍”,五印鄉岩子腳村的“金蕊蝶翅”,青華鄉民勝村的“平瓣獨心大理茶”,樹齡都在百年以上,印證著巍山栽培山茶的古老歷史。特別是巍寶山古山茶,樹齡300多年,高17.5米,胸徑36厘米,基徑39厘米。據國際茶花學會總裁固力果力·戴維斯先生等專家鑑定,這株古山茶當屬世界上最高的茶花樹。
這株生長在巍寶山靈官殿內的山茶樹,是明代晚期由道人種植在花台內的,品種為獅子頭,俗名九心十八瓣。據民國初年《蒙化志稿》記載,這株茶花“大可合抱,高三四丈,花時蓓蕾,艷麗異常”。在300多年後的今天,它並沒有因為孤寂而自暴自棄,而是一直頑強地生長著,因此樹高聳過屋,又緊挨大殿,盛花時滿樹紅花,照紅殿宇,因此又稱“照殿紅”。高大的古茶樹與雄偉的建築相輝映,構成古樸的“和諧之美”。
明、清朝代古山茶花猶存五株
巍寶山主君閣一株 明朝桂葉銀紅
茶克塘村三官寺一株 清朝玉帶紫袍
民勝村公所崖子腳村一株清朝金蕊蝶翅
民勝村公所幾路村一株 清朝平瓣獨心大理茶
五星村公所上碧阱村一株 清朝平瓣獨心大理茶
1、世界最高的雲南山茶花——巍寶山桂葉銀紅(Guiyeyinhong)
(一)基本情況:
(1)品種:桂葉銀紅
(2)立地條件:巍寶山風景區,主君閣寺內。海拔2290m。北坡。有花台保護,由於主君閣地處山腰,周圍樹兢長爭光,有促進高生長作用。土層深厚、濕潤、腐植質豐富,黃砂壤,PH6.2。保護條件較好。
(3)樹齡:主君閣碑刻記載,該寺建於明末,樹齡與寺同齡,約400年左右。
(二)特徵、特性:
(1)樹高17.5m。胸徑圍粗1.29m。冠幅東西4.5m,南北4m。老樹幹灰白色。渾圓通直。由於生長於寺內,保護條件較好,歷經百年風雨蒼桑,樹體仍建壯,蒼勁挺拔,生機盎然,年年繁花朵朵,以世界第一高,屹立於深山古剎。
(2)花:銀紅色。花徑9—12㎝,花瓣約25片,4—5輪著生,外輪花瓣平伸排列整齊,內輪花瓣卷旋向內。雄蕊少數。分3—4組與內輪花瓣合生。花絲長1.5—2㎝,白色,基部淡紅色,花葯黃色,花粉黃色,量多。雄蕊圍繞雌蕊,圓筒狀著生,雌蕊退化為偏瓣狀。苞片6枚,成有規則復瓦狀排列,淺綠色。萼片5枚,瓣化,具花的色彩。花期1月中旬進入初花,2月為盛花期,3月上旬進入終花期,整個花期約60天。
(3)葉:卵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7—9㎝,寬3—3.8㎝,略成V字形,形似桂葉。葉背淺綠色,正面深綠色,冬芽黃綠色,常著生於枝端2—3葉腋內。
世界各國的山茶花均以灌木型——小喬木為主,通常高度大多在3~5米,很少超過10米的高度。1984年春,本文作者之一的園林工程師李多聞和園林植物專家夏泉生老師一起,在調查巍山古樹名木時,發現巍寶山靈官殿前的一株大山茶正值開放,經初步鑑定為桂葉銀紅,因此樹高聳過屋,又緊挨大殿,盛花時滿樹紅花,照紅殿宇,因此又稱“照殿紅”山茶。有人當時曾有所圖,想用作棟樑之材,伐其枝椏,修其花葉,並在桿基留有斧痕。為此,研究者們急奔縣政府緊急匯報此情況,由當時的柯松副縣長親自接待,後即時到現場觀察,果斷決定保護措施,專門開會,並由林業部門指定專人做好這株古山茶的保護工作,這棵巍山有名的“照殿紅”古山茶方得以保存至今。
1989年,當夏泉生先生向國際山茶學刊正式發表雲南古山茶論文時,把巍山的這株17.6m高的主君閣桂葉銀紅古山茶,列為世界最高的人工培植的古山茶記錄,並得到國際山茶專家們的一致贊同,國際山茶學會副主席C.Fraser親筆寫道:如此古山茶花,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一株世界最高的栽培型山茶花記錄,就這樣在巍山的故土上保存著!二十多年來,巍山縣政府一直嚴格地執行著保護古山茶的職責,使這株世界之最的古山茶枯木逢春,花開滿樹,真是國之幸事(圖1-8)。2008年2月23日,巍山縣人民政府邀請了以國際茶花學會總裁固力果力·戴維斯先生為首的國內外園藝界知名專家到巍寶山鑑定,一致公認為是世界第一高的茶花樹,這是巍山人民的驕傲,更是全國人民的驕傲。
2、中國最古老的紫袍山茶——茶克塘紫袍古山茶(Zipao)
(一)基本情況
1、品種:雲南山茶花之珍品:玉帶紫袍
2、立地條件:海拔約2200m,北坡,灰黃沙壤,土層厚度1m以上,缺水,樹體長期缺少土壤管理,雜草叢生。
二)特徵、特性:樹高9.5m,離地面1m處,圍粗1.3m,老樹皮灰褐色,有12個大分枝,現多頭形。葉:革質肥厚、葉緣略反卷、光亮深綠色,長5.2-150px,寬6-137.5px,長橢圓卵形,網狀脈明顯,葉柄長25px,白綠色,葉緣具淺細鋸齒,密,葉尖漸尖。枝桿有明顯不整齊凹陷(蜂窩眼)。
花:花大,花徑9-400px,深紅,盛花後略轉紫色,重瓣,35-42片,5-6輪著生,花瓣平,自外向內漸減小,成復瓦狀不規則排列,雌蕊退化,雄蕊多數變為花瓣,少數雄蕊與內輪花瓣合生,花瓣有明顯白色條紋(透光看)。1月進入初花期,2月進入盛花期,3月下旬進入終花期,整個花期約90天。芽頂生,萌發期為3月初,6月進入花芽分化。
根據其花的特徵,枝桿有明顯的蜂窩眼,吻合紫袍性狀,應為玉帶紫袍。
(三)樹齡約為230年生以上:
茶克塘三官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屬道觀,現寺內有古香爐一尊,爐面刊刻有:乾隆三十三年,正北街趙魁元敬獻字樣,估計,該寺建成開光或鼎盛之時敬獻的,茶花樹也傳說是一個外方人(或者是雲遊道人)贈送栽植的,建好寺後栽樹作紀念,也是符合規律的,而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為公元1768年(戊子)至2007年為239年,根據樹的蒼老程度、高度、粗度推算,樹齡與寺同齡為230年生以上。
雲南山茶是世界山茶花的佼佼者,而在眾多的雲南山茶花中,以花色而論,則最淺的白色和最深的紫褐色最為名貴。前者,即大型雪白的重瓣雲南山茶“雪獅”山茶,僅明代徐霞客1639年5月3日在遊記中記錄:大理崇聖寺雨銅觀音殿後的淨土庵正殿庭中有白山茶一株,花大如紅茶,而瓣簇如之,花尚未盡。自此369年來,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雲南山茶中潔白的獅子頭山茶花的蹤影。
而花色最深的莫過於紫袍茶了,它又稱“獨心硃砂紫袍”,其花色極紫,休花時紅得發紫,花蕊多數瓣花,成整齊的覆瓦狀排列,花型大,花徑約10~16㎝,1-3月開花,十分艷麗,它是雲南山茶花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根據雄蕊、雌蕊瓣化程度的不同和花瓣著色的差異,紫袍茶中又有瑪瑙紫袍、九心紫袍、玉帶紫袍之分,當以獨心的硃砂紫袍最為名貴,其瓣化程度最高,花色最深。此外,因紫袍山茶種群在生理上有一個共同的遺傳特徵,即所謂的“跳枝”習性,每年紫袍山茶的硬枝上會出現皮層死壞的現象,輕者留下疤痕,重者整枝死亡,嚴重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即發生“跳枝”,同時枯株基部“跳離”後也會在主幹上留下疤痕。這些大小不同的疤痕凹陷群,在紫袍的株桿上組成了明顯的“蜂窩眼狀”組織。紫袍的這一特徵,既是鑑定紫袍品種的標誌,也是紫袍山茶難以培育、罕見紫袍壯苗大樹的重要原因,物以稀為貴,使得紫袍山茶更加珍貴。
三觀寺始建於清代,觀內供三清造像,並有石香爐一隻,方形正面,刻有“北正街信士趙魁元敬獻”十個字,後面刻有“乾隆三十三年冬月吉日”十個字,因此該三官寺(殿)至遲建於1768年,已有239年以上的歷史。這株古茶,作為寺廟道觀的瑞花嘉木栽培於觀前,時間應不低於此建築的年代,約有240年左右的歷史。就國內雲南山茶花古樹資料檢索,如此古老的玉帶紫袍古山茶,當為全國之最,海內外所獨尊,是巍山歷史文化名城區域中又一處重要的“活文物”。
3、民勝村公所崖子腳村古茶花
(一)基本情況:
(1)茶花品種:金蕊蝶翅
(2)立地條件:海撥2050m,坡向東,坡度15º左右,山地邊黃紅砂壤,光照充足,無灌溉條件,靠自然降水,土層厚度1m以上。該茶花屬集體所有。
(3)樹齡:據村中老人介紹,茶花樹來源於大理,是清朝紅白旗時,老祖公到大理打仗,拿回來的,按史料記載:紅白旗時期,即是回族杜文秀起義,攻戰大理時,約為清朝鹹豐5年到同治12年(1855年—1873年)之間,距今約150年左右。
(二)特徵、特性
(1)樹高6.4m,冠幅:東西3.6m,南北3.2m,胸圍粗0.7m,老樹皮灰白色,光滑,樹體健壯。
(2)花:桃紅色,花徑12㎝,花瓣寬4㎝,長5㎝,10—15枚成4輪不規則排列,外輪花瓣微波狀,內輪花瓣曲折起伏成蝶翅狀,花瓣頂部有淺凹陷,基部楔形。無花梗。苞片5枚成三輪復瓦狀排列,被有白色絨毛。萼片5枚,成2輪復瓦狀排列,內輪3枚成花瓣狀,有白色細絨毛,上部有明顯的花瓣色彩。雄蕊50—80枚,長2.5—3㎝,基部聯合成筒狀生於花中間,花絲白色,花葯黃色,花粉量多,雄蕊少數瓣化。雌蕊一枚,白黃色,粗圓形,柱頭三裂,發育不良,未瓣化。12月下旬始花,1月盛花,2月上旬經花,花期約50天,屬早花品種。
(2)葉:長橢圓形,葉尖漸尖,基部楔形,長7—12㎝寬4—4.5㎝,厚、革質,成V字形,葉緣鋸齒細密,葉正面深綠色,亮,背面淺黃綠色,主脈粗大,網狀脈細,葉柄長1㎝,一年生枝淺宗色,冬芽著生於一年生枝的第3—4片葉腋中,長1.5㎝成毛筆頭狀。(圖18-20)
4、民勝村公所幾路村古山茶
(一)基本情況
(1)茶花品種:獨心大理茶
(2)立地條件:海撥2050㎝,坡向東,坡度20 º左右,住戶房後地邊,黃紅砂壤,土層厚度1m以上,光照不良,無灌溉條件,管理極差。(圖21-22)
(3)樹齡:與崖子腳村同時載植,約150年左右。
(一)特徵、特性
(1)樹高:6.8m,冠幅東西2m,南北3m。胸徑圍粗60㎝,老樹皮灰褐色,樹體損壞嚴重,衰弱。
(2)花:深桃紅色,花徑8-12㎝,花瓣寬4.5㎝,長5㎝,6—9片成二輪不規則排列。花瓣頂部有缺刻,花瓣橢圓,有血絲條紋,無花梗。苞片6片,綠黃色,成三輪不規則排列,被有白色絨毛。萼片3枚,有銀白色細絨毛,具明顯花瓣色彩。雄蕊長2㎝,基部紅色,上部白色,且全部雄蕊基部聯為一個體,花絲70枚—85枚,花葯黃色,花粉多,雄蕊長3㎝,高於雄蕊,柱頭二裂,雌、雄發育良好,能結蒴果。
12月下旬始花,1月盛花,2月上旬進入經花期,整個花期約50天,屬早花品種。
(3)葉:葉卵形,厚、革質、正面深綠色
背白淺綠色。葉尖尾尖,略歪曲。葉緣鋸齒稀大。葉中部,具有按側脈邊緣有規劃的隆起。葉長8—10㎝,寬4—6㎝,葉基近圓形。冬芽長1—1.5㎝,有細絨毛,呈筆頭形。葉柄長0.1—0.7㎝,一年生枝皮灰綜色。此樹生長勢極差,急需保護。
5、五星村公所上碧箐村古山茶花——獨心大理茶
海拔2380m,處小雞足山南面,山腰略平緩地帶,坡度15°以下,有天然泉水,紫色砂壤PH值6.2,土層厚度1m以上,茶花樹位於村西邊一個方圓約15㎡的小土包上,樹高13.7m(圖23-27)冠幅:東西 5m,南北7.4m。胸徑圍粗1.45m,地徑圍粗1.65m。通風透光度極好,靠樹的西面有小山泉常年流涇,為茶花樹生長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該樹樹幹渾圓,挺拔,樹冠飽滿,近萬朵爭相綻放,為這個深山9戶26人的彝族村落增添了無限的歡樂。樹齡:據該村八十一歲的老人羅學文講:是在“紅白旗時”,民強村委會阿戛村,曾出過一個“茶將軍”,(經考正此人是杜文秀元帥下屬的一位大將軍)他帶領部隊參加攻打大理,勝利後,曾拿回來一些茶花,其中有兩株贈送給該村始祖,栽在家門外,左右各一棵,左邊一棵後來死了,右邊一株保留至今。
青華鄉的崖子腳村、幾路村、上碧箐村三株古山茶花的種植年代均反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杜文秀起義勝利的紀念樹,是清“紅、白旗”時種的。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所謂“紅、白旗”時,是回民英雄杜文秀起義,時間為1855年—1872年之間(距今約150多年),是當時滇西一帶人民不滿清廷的腐敗統治,於是回民英雄杜文秀揭竿而起,帶領廣大少數民族組成的義軍攻占了滇西重鎮大理,杜文秀的起義,得 到了彝族兄弟的大力支持,當時青華鄉、阿戛村的“茶將軍”就是支持杜文秀起義的領軍之一,在攻打大理勝利以後,杜文秀對參戰有功人員行賞,“茶將軍”將受賞的茶花分賞給有關兵士拿回家鄉種植,至今,保留有三株,成為了杜文秀起義的紀念樹。當時還發給特殊有功人員一顆方形木質印章,長寬約為9.5×237.5px,據圖片中茶興老人講:老祖輩人說下:“有這顆印,可以免稅、免差役、不當兵等”,相當於水滸傳中:柴進家的丹書鐵卷的說法相似。歷史已經過去150多年,金戈鐵馬也早已煙消雲散,然而所證實民族團結、共同抗擊清廷腐敗的山茶花樹,仍傲立蒼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年年披紅掛彩,迎風招展,世間少有的古茶花樹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見證了人民對腐敗的反抗,見證人民生活由貧窮落後走向富足安康的歷史軌跡。
保護古山茶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
雲南西部的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這座美麗的邊陲小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是雲南建制最早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自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以來,先後在這裡設定過州、府、路、縣、節度等建制。由於這裡歷史悠久、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山川景色秀麗,早在唐代初期就成為蒙舍詔(南詔)的發祥之地,並統一了洱海地區六詔,建立了南達越南北圻、北抵四川大渡河、東到貴州畢節、西鄰泰緬邊境,南北寬三千里、東西長四千里之廣的南詔地方政權,王室世襲十三代,歷時278年,幾與唐王朝相始終,一度成為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南方茶馬古道上的一顆明珠。古城至今仍城方如印,廿四條街與十八條巷縱橫交織,保持著棋盤式的古城風格,因此被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以深厚的南詔文化為底蘊的巍山古城,不但古木眾多,而且尤重培植,很久以前就把中原那種“召伯之棠、河陽之花”的重視環境的精神,潛移默化到巍山古城文化建設的歷史中,明御史雷應龍曾詳細記述著:(在巍山)凡祠廟公署宅第,多蒔花木,原文廟中僅有槐二,丹樨、柏四株,郡人士多不滿。自明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門、廡、閣、庫等之後,但求花木潤色,郡人爭獻花木,先後在不太大的文廟中種柏、樨、槐、松、竹、杏、梅、榴、絳桃、冬青、刺柏、黃楊等一百七十木,使文廟從此青翠交映,馨香馥郁。一直保存在現今巍山大公園一帶,成為矚目的參天古木群。
巍山人愛養花,巍山城出名卉。古樸清幽的宅第庭園中,戶戶清香撲鼻,滿院梅蘭竹菊,山茶、杜鵑爭艷,形成了巍山人溫文爾雅、謙和禮讓的精神品格。
作為南詔故地的巍山縣,大量保存著的古樹名木,除文廟中許多古柏和遍布鄉鎮村野的大青樹(Ficus altissima,古榕)外,還有巍寶山斗姆閣的華山松(Pinusarmandii,D240㎝)、打歌場的高山栲古樹群(Castanopsisdelavayi,D140㎝)、玉皇閣的四照花(Dendrobenthamiacapitat,D60㎝)和廟街的古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D172㎝)、添澤堡龍井的古桑(Morusalba,H28m,D203㎝)等。許多古老的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雲南櫻花(Prunus cerasoide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石榴(Punica granatum)、梅花(Prunus mume)、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等著名花木,多是成百上千年的“活的文物”,它們的擁有數量,是支撐巍山歷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失的重要支柱。
而巍寶山、茶克塘和青華鄉五星村等地古雲南山茶(Camelliareticulata)的不斷發現,則一次又一次地震驚國際山茶業界。
作為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雲南高原上的邊陲小城,能擁有眾多的古樹名木資源,是一個重大的優勢和必要的條件,它們能作為活著的綠色文物,帶著深厚的歲月痕跡,強有力地支撐巍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為巍山增添光彩。古山茶又是一種珍貴的種質資源,尤其是作為海內外罕見的世界級別的古樹名木資源記錄,對於提高古城的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研究家和國際山茶業界的專家們深入研究山茶花的進化歷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巍山古山茶和其他古樹名木歷經千百年的滄桑,仍能長盛不衰,枝繁葉茂,這裡凝聚著歷代巍山人的道德文明意志,表達著巍山的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關係。
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珍貴的古樹名木被不法分子所損傷毀壞,這將意味著南詔故里一段歷史或文明的永遠消失。
我們當仁不讓地堅決保護好這批珍貴的古樹名木、古山茶資源,就是對南詔古老的生態文明的繼承和最好的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