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設大牢鎮。開皇十三年(593年),升大牢鎮為大牢縣(因縣界有大牢溪而名)。時縣境大部屬大牢,隸屬資州(後名資陽郡)。大牢縣治地今旭陽鎮(一說五通橋區金山鎮 )。
唐武德元年(618年),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置榮州,以榮德山為名,升公井鎮為公井縣,以為州治。貞觀元年(627年),析大牢縣置旭川縣,旭川縣治今旭陽鎮,大牢縣治五通橋金山鎮。六年(632年),移州治於大牢縣,割嘉州咨官縣來屬。永徽二年(651年),移州治於旭川縣。景龍二年(708年),以廢雲州羅水、雲川、胡連三縣省入大牢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榮州為和義郡,改大牢縣為應靈縣。
元至大四年(1311年),廢應靈縣,省入犍為縣。
相關廢縣
羅水縣(神龍中—708年)。神龍中,析榮州置羅水縣,以羅水為名,治羅水(今榮縣河口鎮),隸雲州,為州治。景龍二年(708年),州廢,省入大牢縣。
雲川縣(神龍中—708年)。神龍中,析戎州置雲川縣,以雲川為名,治雲川(今宜賓合什鎮),隸雲州。景龍二年,州廢,省入大牢縣。
胡連縣(神龍中-708年)。神龍中,析戎州置胡連縣,以蠻獠部落為名,治胡連城(今榮縣金花鄉),隸雲州。景龍二年,州廢,省入大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