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社區

大清社區

大清社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北面5公里,東面與梅家塢一山之隔,南面與葉埠橋社區相鄰,西面是留泗路和繞城高速,北面是靈隱山。

社區簡介

轉塘街道大清社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大清社區位於轉塘北面5公里,東面與梅家塢一山之隔,南面與葉埠橋社區相鄰,西面是留泗路和繞城高速,北面是靈隱山。

歷史沿革

大清社區原屬杭縣留下區龍塢鄉。1956年與外桐塢村合併成立金星高級農業合作生產社。1958年,上泗人民公社成立,金星社一分為二,成為龍塢管理區大清生產隊,1961年為龍塢公社大清大隊。1984年,龍塢撤社建鄉,成為龍塢鄉大清村。1997年為龍塢鎮大清村。2005年撤村建居,為龍塢鎮大清社區。2007年轉塘與龍塢兩鎮合併為轉塘街道,遂為轉塘街道大清社區。
社區有茶地600多畝,水田130多畝(現產業結構調整),有公益林2600多畝,共有三個自然村,住戶179戶,人口579人,以種植茶葉為主。解放前,大清是個窮山村,一年四季靠挑柴賣柴為生,生活貧困。曾流傳有“大清寶地在山灣,每天早上挑一擔,一隻裹袋一隻籃,賣了回來趕中飯”的順口溜。建國以後,實行土地改革,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1952年後組織互助組,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走上了集體化道路,生產發展人民生活改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創辦了石礦、汽修、服裝、香料、五金等企業,現皆因產業調整大多改行。
進入新世紀以來,村利用生態環境優勢,發展鄉村旅遊業。2000年引進大清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建成集生態旅遊、農業觀光、農家休閒、拓展運動、野外探險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園區。1997年、2008年村先後在大清嶺開通了往返共630米的兩條隧道,徹底改變了交通狀況。旅遊業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1978年,大清村人均年收入200元,到2008年,社區人均年收入達15000元。
目前,大清社區根據撤村建居10%留用地政策建大清谷酒店和大清谷旅遊開發建溫泉渡假酒店兩個項目,分別用地16畝和77.697畝。建成後,將大大改善大清社區的居住環境、交通環境,提升旅遊服務檔次,經濟效益、生活效益、環境效益將得到快速發展。

社區黨建

為進一步鞏固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果,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提升我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以“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片組戶聯繫”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員聯繫服務民眾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營造“強黨建促發展”濃厚氛圍,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在各項工作中先鋒模範作用。
一、健全組織機構,完善活動載體。
大清社區“雙品牌”示範點設立四個黨小組,把活動室硬體建設高標準、抓到位,整章建制,規範工作,建立健全黨建示範點創建工作的各項制度,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利用好現有遠程教育設備、農村信息站和圖書室等資源,切實為社區居民搞好農技服務、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工作。目的在於暢通信息、解決市場信息不通的問題。
以農村社區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現有的活動場所,配備相應的健身器材;開展文體活動,組織老年跳舞隊,並為其配備間響等設施,從而大大豐富社區居民的娛樂生活。
二、理清發展思路,有序推進工作。
要把“雙品牌”建設與“網組片”制度有機結合,通過進一步完善服務網路,有機整合黨務、政務、社會事務等各種資源,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監督、考核機制,形成一整套能夠為民眾提供更加高質量服務的長效機制。
以創建省級旅遊特色村和“一繞四線”大嶺片重點整治工程為契機,圍繞加快10%留用地項目發展,啟動大清酒店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服務功能,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按照重點解決問題、重點取得實效的要求,著力解決影響社區和諧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帶頭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民眾正當利益。

社區榮譽

2005年來,大清社區先後獲得“西湖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西湖區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五好學用點”、“西湖區創新型和諧社區”、“西湖區最美麗社區”、“西湖區新農村建設十佳村(社)”、“杭州市五好村黨支部”、“杭州市廉政文化示範點”、“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文化示範社區”、“杭州市綠色家庭創建活動示範點”、“浙江省綠化示範村”、“浙江省衛生村”、“浙江省農家樂特色村”、“浙江省旅遊特色村”等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