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礪劍

大洋礪劍

《大洋礪劍》,描述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洋礪劍》一套匯集國內科普佳作、旨在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科普叢書面世。數載耕耘,結出累累碩果,幾年來,該叢書在社會上反響良好,得到了市場以及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並被列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國推薦的圖書;獲中國小優秀課外讀物等獎項;在財政部、文化部送書下鄉等社會科普公益活動及滿足中國小圖書館科普圖書裝備方面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內容簡介

《大洋礪劍》內容講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順應科技發展的大潮,滿足廣大青少年日益旺盛的對新知識的渴求,是我們編輯出版這套反映最新科技發展的《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的初衷。

《中國科普文選》系“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中國科協普及部、宣傳部,中國科普作協,中國科技新聞協會,科學普及出版社組織全國百餘家科普媒體共同參與,由著名科普作家擔綱主編,匯集了數百篇優秀科普作品,按不同學科領域結集出版之作。《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秉承了這一傳統,在中國科協科普專項資助的支持下,由多家著名科普雜誌參與推薦,以及科普作家自薦,所遴選的作品涵蓋自動化、通信、環境、資源、天文、氣象、航天、國防軍事及青少年心理等自然科學多個領域。重點反映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別突出反映了在航天、國防等領域取得的令世界矚目、振奮全國人民精神鬥志的成果。

目錄

航空母艦

統馭海洋話航母

發展航母的必備條件

從“福特”號看未來航母的發展

兩棲攻擊艦的發展

法蘭西新品——“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英國新臉孔——“海神之子”級兩棲船塢攻擊艦

水面艦艇

從遠洋走向近海的美國海軍新艦艇

最完美的“現代”——俄羅斯推出21956型驅逐艦

瀕海戰鬥艦的來龍去脈

異彩紛呈的當代大中型護衛艦

依然很德國——F125型多用途護衛艦

“劍艦”——法國海軍的2030

漫談高速攔截艇

從海上到陸地——美國海軍的登入艇

潛艇

如今的潛艇在做什麼?

淺談潛艇作戰運用

“傻瓜”潛艇叫板海洋?

熊又來了——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俄羅斯“雅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海軍飛機

國外艦載戰鬥機的發展

海上艦隊的哨兵——預警直升機

航空反潛知多少?

艦載武器

制導炮彈——歐美海軍的新寵

“SA-N-6”世界上第一種艦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俄羅斯現役反艦飛彈系統

204節德國“梭魚”小型超空泡水下飛彈

歐美國家的新型反水雷系統

世界魚雷武器

書摘

昂貴的身價

不論哪個年代,航空母艦都是最昂貴的武器,注定要耗費巨額金錢。以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杜魯門”號為例,其造價為45億美元,它還裝備了80多架飛機,這些飛機差不多也要花上同樣多的錢,所以一艘現代美國航空母艦連同它的飛機大約價值80億~90億美元,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價格還在看漲。

事實上,航空母艦的造價一直在不斷攀升,1972年下水的尼米茲級首艦“尼米茲”號造價為18.81億美元,而2003年服役的“里根”號造價已達47.5億美元。此外,美國正在研製的下一代航空母艦,首艦造價將高達67億美元。一艘航空母艦的一生將耗費多少金錢呢?以“里根”號為例,它的服役期預計50年,從建造到退役,這艘航空母艦總共將花費215億美元(以1998年的不變價格計算)。除此之外,還必須為它配備貼身保鏢:每次出航它要有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前呼後擁地陪伴左右,這些採用“宙斯盾”系統的軍艦也非常昂貴,大致每艘造價10億美元;在水下,還有1~2艘核潛艇做它的開路尖兵,依建造年代與型號不同,大致每艘10億~20億美元(僅指洛杉磯級核潛艇);艦員要吃要喝,軍艦、飛機也需要燃料補充,作戰時消耗掉的彈藥還要及時補充,所以,為這些軍艦提供後勤支援的補給艦始終如影隨形;在空中,還有一群群呼嘯而過的飛機層層保護,新型戰鬥機每架大約價值5000萬美元。算下來,整個航母戰鬥群大約價值200億美元。美國共有11個航母戰鬥群,可以想像,除了美國外,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個國家能承受得起如此昂貴的費用。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物有所值,早些年,美國海軍當冤大頭“挨宰”的“事跡”曾被捅上過報紙,《密爾沃基周刊》就刊登過一幅漫畫:4個商品陳列台上陳列著價值659美元的菸灰缸、價值404美元的插座、一把436美元的鐵錘和“幾百萬美元的堅果”——海軍採購部門的一位表情痴呆的採購員正在購買這些貨物。後來美國海軍大大加強了採購審計力度,近些年類似的醜聞已經很少耳聞了。

威力所在的艦載機

艦載機是航母的威力所在。美國海軍艦載機數量龐大、機型眾多,日常訓練強度非常大,經常出現在熱點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為了兼顧這一特點,美國海軍航空兵採用了行政編組和任務編組兩種編成方式。行政編組一般是按單一機種編組,這種編組的好處是便於日常的行政管理和飛行訓練,也簡化了技術保障。依機型裝備數量的多寡,行政編組又分為飛行聯隊、飛行中隊和分遣隊三級;任務編組是為滿足遂行特定任務需要而進行的多機種混合編組,也分為飛行聯隊、飛行中隊和分遣隊三級。每艘航空母艦的飛機被編為一個飛行聯隊,下轄4個戰鬥機中隊(其中有1個屬於海軍陸戰隊),約有戰鬥機50架,其他還包括電子戰機中隊、預警機中隊、反潛機中隊和反潛直升機中隊。此外,航空母艦還配備運輸/救援直升機和艦載運輸機。飛行聯隊大致下轄8~10個飛行中隊,約有80架飛機。

航空母艦的空間有限,所以艦載機的機翼,甚至直升機的旋翼都必須可以摺疊,這對飛機的設計、製造充滿了挑戰。不論是在機庫里,還是在飛行甲板上,停放狀態的艦載機機翼要處於摺疊狀態並緊湊排列,還要用索具在系留孔上系好,以免因風浪而滑動碰撞。

起飛與降落

在無限風光的背後,航空母艦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場所,而艦載機飛行員則從事著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艦載機每次返航著艦都是一場拿著身家性命當賭本的生命賭博。著艦過程驚心動魄、充滿危險,從空中看,航空母艦小得就像一枚郵票,而高速飛行的飛機就得降落在這枚飄搖不定的郵票上!雖然技術越來越完善,但在航空母艦上機毀人亡的悲劇總在不斷上演。

現代艦載機的重量和所需的起飛速度都非常大,採用彈射起飛成為必須。50多年前,英國人發明了彈射起飛,他們在自己的航母上安裝了蒸汽彈射器並獲得成功,美國海軍購買了專利,最終將其發展成熟。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彈射滑塊快速滑動,並把艦載機彈射出去。艦載機的前起落架裝有拖曳桿,直接掛在了彈射滑塊上,彈射時由彈射滑塊通過前起落架的拖曳桿拉著飛機使之加速起飛。由於要承受巨大的重量及加速度,艦載機的前起落架是專門設計的,非常粗壯、堅固。蒸汽彈射器每20秒可以彈射l架艦載機。按美國海軍的說法,在白天,平均每37秒可以彈射起飛2架(或回收1架)飛機。在夜間則需要60秒。

蒸汽彈射器是航母的核心部件之一,現在美國已經壟斷了蒸汽彈射器的技術與建造,就連個性十足的法國在建造“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時,也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美國的蒸汽彈射器。為了保持技術壟斷,在鋪設蒸汽彈射器時,美國人甚至要在航母寬闊的甲板上搭起巨大的罩篷,以防其他國家通過偵察衛星窺探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奧秘。目前,美國正在研製電磁彈射器,預計將在下一代美國航母採用。

在以往的報導中,我們對彈射起飛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想說清楚彈射起飛是怎么一回事,艦載機飛行員最有發言權。這裡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描述:從蒸汽彈射器中溢出的蒸汽嘶嘶作響,身著黃色馬甲的甲板調度員在一團一團的蒸汽中時隱時現,活像個魔術師。在他比比畫畫的手勢指揮下,飛機向前移動著,就像盲人用長竿不斷敲打地面一樣向彈射位置摸索著滑行。當拖曳桿接近滑軌時,調度員手勢會越來越緩慢,也越來越精確。只見他一會兒向左偏一下頭,一會兒又向右偏一下頭,以指揮飛機以正確的角度接近彈射滑軌。隨著“砰”的一響,彈射拖曳桿落人滑軌,引導員退到安全距離以外,並示意飛機繼續前進。飛機的彈射拖曳桿終於輕輕扣住了彈射滑塊,而牽制器用來保持飛機原地不動。一個綠衣綠盔的彈射操作員會跑上前來,他舉著一個顯示器告訴飛行員這架飛機的重量。隨後,燃氣導流板豎起,飛機開足馬力,發動機轟鳴著發出震耳的狂吼。當彈射器加大到規定推力時指示燈亮了,彈射軍官屈膝單手觸地,右臂猛地向前一揮,給彈射器操作員發出信號:彈射!隨著牽制器“啪”的一聲脫開,彈射滑塊拉著飛機,在兩秒鐘內從靜止狀態一下子加速到每小時260千米,飛行員的頭會猛地撞到彈射座椅的靠枕上,加速度仿佛把眼球狠狠地壓進了眼窩,眼前的儀表變得一片模糊,飛機劇烈地震動著,沿著彈射滑軌“呼”地沖將出去,僅經過短短几十米滑跑,一隻“鋼鐵大鳥”便猛然射人海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