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大沙鎮隸屬廣東四會市,全鎮下轄13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3158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

地理位置

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大沙鎮[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

四會市大沙鎮位於西江、北江和綏江的交匯處,321國道、四連線省道和三茂跌路貫穿全鎮,水陸交通方便,是廣東省衛生先進鎮,是廣東省中心鎮之一,肇慶、四會市的東南大門。

行政區劃

全鎮鎮域面積80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2009年,大沙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始終圍繞全力打造“肇慶第一鎮”的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全鎮全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82.2億元,增長24.4%,其中工業總產值57.1億元,增長26.8%,農業總產值8.5億元,增長9.5%,實際利用外資1300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7億元,國地兩稅入庫99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07.9元。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籌集3000多萬元用於城鎮建設,建成了大沙大道示範街,大沙文體廣場,321國道大沙路段人行道、下水道、綠化、美化工程,四連線大沙路段路燈,大沙鎮政府大道,鎮機關綠化美化工程,大沙鎮文化娛樂中心等。

農業發展

堅持以農民增收為工作目標,加大支農力度,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千方百計保證農民增收。狠抓魚、豬兩大農業特色產業,使其向著規模化方向發展。今年全鎮新增優質水產養殖738畝,新發展優質魚養殖專業戶48戶,生豬出欄量39萬頭。兩大特色農業實現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近八成,農民通過養魚、養豬,收入得到增加,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7.9元。

工業發展

該鎮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雙轉移”戰略的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狠抓工業經濟,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引進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全鎮全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5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6.3億元,同比增長28.6%。全年共引進工業項目11個,投資總額16.5億元,其中投資超5億元的項目有2個,實際吸收外資1060萬美元。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利用國道、省道經過本鎮,人流、物流大的特點,積極引導發展第三產業。目前全鎮有各類第三產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年產值5億元。其中飲食業200多家,新慶嫂漁港是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飲食行業之一。初步形成了以河鮮為特色的大沙飲食文化。 社會治安良好。採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立了保全隊,加強了巡邏值班工作,徹底清理“三無”人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開展掃除“黃賭毒”專項鬥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目前,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科教文衛發展

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同步發展。全鎮共有中國小15間,教職員工241人,在校學生4415人,近年來共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完成了8間學校的改薄任務,大沙中學是肇慶市一級學校,崗美國小是四會市一級學校。鎮村醫療網路健全,形成了以大沙醫院為中心的鎮村醫療網路。

四會市富溪工業園

坐落在珠江三角洲西部,距廣州、佛山等大中城市40多公里。於2001年初設立,去年被定為肇慶市重點工業園。工業園內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321國道、廣茂鐵路橫穿本園,馬房口岸距園區3公里,已建中的高速公路從園邊經過,土地資源豐富,平整開闊。全園規劃總面積15000畝(10平方公里),首期1100畝已開發完畢。主要有食品、機械、化工等企業。目前正抓緊規劃二期開發,面積9000畝。主要是服裝、家電和機械製造等項目。

富溪工業園

憑藉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服務,順應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新形勢,已成為各方客商投資的熱土。至目前止,共引進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25個,計畫總投資55億元,其中征國裝飾材料廠、達博文實業有限公司、遠景五金塑膠製品廠、宏宇再生燃料廠、大沙電池廠、嘉信玻璃實業有限公司、同步化工有限公司、騰榮纖絲彩有限公司、邦得利化工有限公司9家廠已建成投產;肇慶八味莊食品有限公司、富鎰五金塑膠製品廠、祥源鋁合金廠、利邦樹脂製品廠、法國服裝城等15個項目正在建設中;韓國設計機車項目已簽約。其中法國服裝城項目首期計畫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3000畝,第一期1000畝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進入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韓國設計機車項目是由韓國設計機車株式會社投資興建,計畫總投資5億美元。征地2000畝,主要生產機車系列、鋼結構、汽車和機車零配件等產品。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富溪工業園年產值可達200億元,就業人員8萬人。

發展規劃

2004年以來,我鎮認真貫徹落實肇慶市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四會市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發揮優勢,搶抓機遇,提出了“明確一個目標,突出兩個重點,實施三個帶動,實現四個跨越,落實五個加強”的發展思路。

明確一個目標,爭當肇慶、四會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

大沙鎮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一定的發展基礎,在打造肇慶東部工業經濟板塊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大沙人敢為人先、團結務實、追求卓越的精神,樹立高標桿,採取超常規措施,搶占發展先機,努力奮鬥,實現跨越發展,儘快實現把大沙打造成為珠三角國際級、現代化加工製造業基地、區域物流中心、20萬常住人口和產業工人的現代化中心城鎮的發展目標。

突出兩個重點:大力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

緊緊抓住珠三角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轉移和國際資本流動日益加快的有利時機,突出抓好工業化的發展重點,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載體。同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壯大外源型和內源型經濟,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堅持以先進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現有傳統產業,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夯實全鎮經濟基礎。

重點抓好城鎮化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發揮規劃的前瞻性和導向作用,完善中心城鎮總體規劃修編,並把工業園區建設納入總體規劃,牢固樹立今天的園區就是明天的城鎮的理念。重點抓好富溪工業園、法國兄弟服裝工業城的規劃,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進一步調整最佳化布局,整合資源,構建合理的體系,最佳化城鎮發展空間結構。加快人口向城鎮轉移,同時要抓好新村示範點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

實施三個帶動:大園區帶動、大項目帶動、大路網帶動。

以大園區建設為重點,切實發揮大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形成“既有月亮、又有星星”的工業發展新格局,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重點要搞好富溪工業園二期規劃、開發建設,以富溪工業園二期開發建設為依託,打造發展新載體,使之成為省內聞名的“綠色工業園”。同時,全面加快馬房開發區科技城、崗美五金工業城、富溪工業園法國服裝城、韓國工業城、紡織城建設,形成一個以富溪工業園為中心的大工業園區群,奠定肇慶東部工業經濟板塊的重要基礎。

挖掘大項目的“榕樹效應”,發揮大項目、大企業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迅速使相關產業聚集發展,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強、市場前景好的跨國公司或國際知名企業,為我鎮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帶動大沙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當前要突出抓好兩大工業項目(法國工業園服裝城項目、韓國工業城機車項目),兩大酒店(麗晶大酒店、外商投資服務中心),三大專業市場(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築五金綜合批發市場和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的籌建工作,並積極做好這些大項目的跟蹤服務,使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起來,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要促進一批項目增資擴產,進一步做大做強。

以當前大珠三角新一輪的路網改造為契機,積極配合抓好廣賀高速公路大沙段、肇慶至花都國際機場公路大沙段、321國道和省道四連線升級改造大沙段的建設,加快大沙路網改造建設步伐,加速與城區、大旺和珠三角核心區連成一體,努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以大路網建設帶動經濟大發展。

實現四個跨越:經濟總量和規模的跨越、加快融入珠三角速度的跨越、產業結構的跨越、經濟社會形態的跨越。

通過大園區、大項目的建成投產,增加地方稅收,增強地方財力,同時帶動第三產業,建築、運輸、飲食服務行業等,特別是物流業的新發展,努力增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實現經濟總量、規模的跨越,努力把大沙建設成為肇慶市經濟強鎮。

利用大沙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交通優勢--肇慶市乃至粵西地區連線珠三角沿海發達地區的樞紐和東大門,積極實施肇慶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東進”戰略,向東看,往東趕,奮力加快步伐,以跨越式的速度融入珠三角經濟圈、生活圈。

法國服裝工業和韓國機車設計在世界上處於“龍頭”地位。法國兄弟服裝工業城和韓國設計機車兩大項目的興建,將有效地形成以服裝、機車為主導,帶動其上、下游產業發展的產業鏈,從而改變我鎮工業產業結構的現狀,開拓我鎮工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產業結構的跨越性調整。

大園區、大項目的建設以及中心鎮建設為大沙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財富。現代工業的文化傳播、十萬外來人口的居住和消費、城鄉二元結構的漸變、城鎮管理的新規則等等,必將潛移默化地促進人的思想意識的革新,必然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在我鎮從而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農村經濟社會形態變城市經濟社會形態的跨越。

落實五個加強:加強以黨委和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加強以黨委和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武裝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提高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以解放思想、提高素質、最佳化結構、改進作風、增強團結為重點,建設“學習型、團結型、創新型、實幹型、廉潔型的“五型”班子,成為我鎮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同時,抓好農村固本強基工程示範點建設。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在全鎮範圍內形成一個空前團結,乾淨幹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良好氛圍。

加強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創建文明鎮、村、戶、企業活動,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科教文衛體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以現有文化設施為陣地,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積極推進依法治鎮、依法治村工作,實行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為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大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力度,認真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認真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嚴打整治力度,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各級幹部培訓,創建學習型的機關,提高幹部職工的綜合素質以及從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旅遊勝地

永安古寺於1986年重修以後至今,恢復每年在農曆九月初三日旦期(炮)。各地成千上萬人在初二至初三日到寺內禮拜祈禱終年平安、風調雨順。有詩為證:古往今來伩教自由求勝意,日新月異撥亂反正見光明。可謂古人不見今日寺佛,佛光曾經照古人。

梁公佛得道於寧朝熙寧二年間,原名慈熊菩薩,當時有呼風喚雨之能,解災救民之功,深得當朝之賞,封為聖佛。隨即迠寺安置名“永安寺”,至今經過多個皇朝約有千餘年的歷史,經數次內部重修,寺貌並無改變原樣,本寺有龍盤福地之形,虎拜金身之勢,寺氣軒昂。在二下年前燭燈一度中斷,佛像破爛不全,寺院四周牆壁被風雨吹打,瓦面杉木白蟻自主倉生,幾乎倒塌。見此情況,我村於1986年由民眾起來組織人員,籌集資金,為本寺解難扶傾,向各屆熱心人仕募捐,幸得熱情相助,籌得資金,把寺內修理完好,佛像依然,方便各方民眾參神拜佛,目前,本寺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於本寺座在角落,每年參神者不少,需經多方查找方能到寺,加上寺外道路不好,為此籌辦人員有見及此,經商理決定在路口邊造一座牌樓,並把不平道路鋪成硬底水泥大道,以便車輛來往暢通,步行無阻。

本寺記憶體有文物如下:

1、龍頭寶印 (1)鹹豐十年九月一枚 (2)同治十三年秋一格。

2、簽俉一本,(手抄本)光緒十八年六月抄

3、碑文記載

(1)永安寺創自宋熙寧二年有碑文記載,於康熙五十一年冬立,住持僧人“傅平”徒兒“心轉”,本次重修共募捐17.56輛。

(2)乾隆六年歲次重修,住持“釋非木”徒兒不清共募捐15.87輛銀。

(3)和、皇清乾隆四十年歲次月末重修,住持僧人“通義”徒兒“心在”共募捐10輛銀。

(4)嘉慶三年夏重修住持僧人“潛閹”徒兒“心印”徒孫“別津”共募捐10輛銀

(5)道光八年重修住持僧人“性聞”共募捐10輛銀。

(6)本碑文已不清。

(7)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共募捐414元左右。

(8)1987年10月重修,籌委人員:趙善祥、梁志昌、陸慶神、郭五九、岑志、梁應江、莫少山、蘇家康、唐樹生、梁注安、岑注水,羅注時、梁炳南、共十三人,本次共募捐人民幣11萬元左右。

(9)門口石對聯重修於宣統二年春 門口石柱聯重修,於宣傳二年夏。

人口數據

大沙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080
15683
14397
家庭戶戶數 795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408
家庭戶男 13214
家庭戶女 13194
0-14歲(總) 6812
0-14歲男 3792
0-14歲女 3020
15-64歲(總) 20460
15-64歲男 10965
15-64歲女 9495
65歲及以上(總) 2808
65歲及以上男 926
65歲及以上女 188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991

下轄村莊

仁馬村 陳涌村 富溪村 坑黃村 村美村 安平村 崗美村 大布村 馬房村 南江村 江民村 隆伏村 隆馬村

近年來,大沙鎮大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著力打造工業載體,工業經濟提速增效。通過對現有土地資源統籌調規,完善園區基建,大沙三大工業板塊,即馬房、富溪和崗美三大各具特色的產業配套區新格局初步形成。正如通過富溪工業區三期工程,該鎮就有效平整出300多畝土地,一定程度上緩解用地困難,為招商引資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完善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大沙緊緊抓住“雙轉移”的機遇,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積極抓好四會“百企訂婚”等專項行動,著力引進“創稅型、科技型、環保型”的企業,成效顯著。今年1-11月份,該鎮共引進工業項目27個,計畫總投資19.55億元;增資擴產項目8個,投資總額達13500萬元。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盟到大沙的建設中。

園區集聚效應增強,招商引資質量提升,大沙鎮的工業產業鏈得到補充,支柱產業獲得發展的機會。目前,該鎮工業企業有25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已發展到59家,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6.4億元,同比增長33%,創稅1.35億元。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初步形成了化工、金屬製品、裝飾材料等支柱產業,產業結構趨向完整和最佳化打造“肇慶第一鎮”的聲號,但這幾年打造“肇慶第一鎮”只是雷聲大雨點少,財政收入雖站在四會各城鎮的前列,但大沙財政收入資金極少用在大沙自身的建設上,而多少用在四會城市和鄉村建設上,望四會領導能多多重視大沙鎮的發展,著力打造大沙新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