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大葉滿天星、滿天星、山鐵尺、青風木、港大沙葉、香港大沙葉、茜木、巴弗他樹
入藥部位
全株或莖葉。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心、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中暑,肝炎,跌打損傷,風毒疥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葉對生,膜質,長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長8-15厘米,寬3-6.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近無毛或沿中脈上和脈腋內被短柔毛;側脈每邊約7條,在葉片上面平坦,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2厘米;托葉闊卵狀三角形,長約3毫米,外面無毛,裡面有白色長毛,頂端急尖。花序生於側枝頂部,多花,長7-9厘米,直徑7-15厘米;花具梗,梗長3-6毫米;萼管鐘形,長約1毫米,萼檐擴大,在頂部不明顯的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冠管長約15毫米或長些,外面無毛,裡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絲極短,花葯突出,線形,長約4毫米,花開時部分旋扭;花柱長約35毫米,柱頭棒形,全緣。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花期3-4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灌木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嫩枝黑色或淺褐色,有棱及明顯的節。葉對生,薄紙質,皺縮,展平後呈橢圓狀寬披針形,長8-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淺灰綠色,下面色稍淺,葉面隱約可見黑色小點,對光照視小點清晰;葉柄長約1cm;托葉三角形,多脫落。枝頂偶見殘留的傘房狀聚傘花序。氣微味微苦。以枝嫩、葉多色灰綠、不帶花者為佳。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飛沙疥癩。”
2、《嶺南採藥錄》:“治風毒,痧脹。”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治感冒發熱,防治中暑,肝炎,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