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0畝(其中:地300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039.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250畝,其他面積1230.6畝。
特色產業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14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5.4萬元,占總收入的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頭,肉牛10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17.32萬元,占總收入的36%;第二、三產業收入5.74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53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94人。其中農業人口192人,勞動力121人。該村以0,200,彝族族為主(是彝、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8人,白族32人。
到2008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享受低保3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新宅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0戶,占農戶總數的56%。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宅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團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2、民眾思想意識差,沒有開發意識;3、種植業結構單一、銷路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搞好基礎設施建設;2、林下中草藥的種植;3、調整種植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