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

大暑時節

大暑,為一首描寫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大暑季節天氣酷熱、乾旱少雨、蚊蠅叮人情景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首次發表於《詞刊》2011年3期,此後有《三都詩詞》《陝西詩詞界》轉載,全國多家媒體的相關文章引用。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大暑
左河水
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閒煩靜在蠅蚊。
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

作品注釋

1、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四季中夏季的最後的一個節氣。暑,熱也,故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但就降雨等情況而言,我國南方與北方有一定的區別。本詩則是描寫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狀況。
2、日盛:日,指太陽,夏之日。盛,意為興盛、旺盛、熾烈。意指烈日,炎熱的太陽,表示夏天的太陽十分炎熱。
3、三伏:“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4、暑氣熏:《說文》:暑,熱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說文》:熏,火煙上出也。即熏蒸。
5、縱:即使,縱然。如:唐·杜甫《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
6、戰鼓:原意為古代作戰時為鼓舞士氣或指揮戰鬥而擊的鼓。其驚天動地,氣勢奪人,且難得一聽。
此詩喻指大暑期間在雲中響起的一陣難得而熱鬧的雷聲。
7、箭:又名矢,是一種藉助於弓、弩,靠機械力發射的具有鋒刃的遠射兵器。射箭有悠久的歷史,最初用於打獵和戰爭。最初的射手就是獵人,他們用弓箭捕殺動物維持生存。後來弓箭變成了戰爭中可怕的武器。
此詩喻指從高空落下的雨點,猶如在戰鼓之中從高空飛來的銀箭。
8、荷塘:指種植荷花的池塘。荷,即荷花,別名:蓮花、水芸、菡萏、芙蓉、水芙蓉、藕花。它在盛夏開放,是我國夏季最美麗的花卉。
9、灑金:字面之意為那高空射來的銀箭。如高空拋灑白金,即鉑金(Platinum,簡稱Pt),俗稱白金。
喻指大暑季節從天空落下的雨滴,比老天爺從天上灑下金子還難得,還珍貴。也就是說,在大暑的季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尚有雷聲,卻難得下雨,因而有雨貴如油之說。

作品解析

大暑這個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之地也最旺。各種動、植物,如草木、蚊子、蒼蠅等生長繁殖快。但因我國南北跨度大,降水情況差異卻較大:
一方面,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裡有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
另一方面,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大多地區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之說。詩人左河水是在江西工作生活的本地人,詩中顯然是寫江西境內在大暑季節的情形,因此,該詩發表後,相關地區媒體的文章便引用次詩及一些諺語作為解釋大暑天氣狀況之依據性內容。
第一句“日盛三伏暑氣熏”。作為詩的啟句,先指出造成炎熱的關鍵因素--“太陽”。它是盛夏之烈日,熾烈之太陽;同時又是“三伏”之時段,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然而,人在這時期燥如烘,濕如蒸,全身猶如做桑拿浴,熏蒸得汗流不止。
第二句“坐閒煩靜在蠅蚊”。這一句採用一個形象的手法描寫了盛夏的第二大特徵--蒼蠅、蚊子多。詩意指在大暑的日子裡,若有閒空的時間能不能坐下來靜靜地休息一下,或午睡一會兒,關鍵還在於蒼蠅、蚊子這些壞東西答不答應,它定會猖狂地煩你、叮你,吸你的血。當然,這是指廣大民間及野外的生活情境,住在了高級賓館,開著中央空調就不會如此。
第三句“縱逢戰鼓雲中起”。意為即使或難得碰上電閃雷鳴,風起雲湧的天氣,在高天的一大片雲霧中雷聲大作,猶如古代作戰時為鼓舞士氣或指揮戰鬥的戰鼓般驚天動地,氣勢奪人。但結果的情況又會是怎么樣的呢?
第四句“箭射荷塘若灑金”。作為第三句的對句則回答了這個問題。此句繼續沿用第三句的比喻,指出,縱然戰鼓驚天動地,若想有銀箭從遠遠的高空射向大地,包括夏季盛開荷花的池塘,那可能性也是非常少的,若幸而有之,那它的價值猶如白金一樣的珍貴。
實際意思是說,在大暑的節氣里,在我國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僅炎熱,而且乾旱少雨,縱然出現風起雲湧,電閃雷鳴的氣象情況,但要想從天空落下雨滴,比“老天爺”從天上灑下金子還難得,還珍貴。荷塘,是夏季及其植物花卉典型形態的代表,詩中也作為了降雨地域的代表,詞意重在表達有夏季特徵的自然物象及形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