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叢書名: 大戰略研究叢書
平裝: 3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37116
條形碼: 9787301137116
尺寸: 22.6 x 15.2 x 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科普蘭 譯者:黃福武
戴爾?科普蘭,美國青年學者、維吉尼亞大學政府和外交事務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在《國際安全》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內容簡介
《大戰的起源》是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嫻熟地將理論模型與史實分析予以融合,對大戰的起源問題作了深入的解讀,認為國家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會加劇大戰爆發的危險。《大戰的起源》對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具有重大價值,並將有助於對國家力量的轉化和未來世界和平的前景問題在學術上和政策定位上進行積極思考。
目錄
致謝
原始檔案和資料文字縮寫
導論
問題的重要性
論證方法
史實證據
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 對現實主義大戰理論的反思
動態差異理論
論證的意義
關於本書理論的邏輯問題
方法論:大戰的定義
實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對外政策選擇與大戰的可能性
模型概述
危機的引發與和解
冷戰競賽的初始階段
各種理論假定的比較
第三章 德國的安全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準備
現行理論無法解釋的經驗難題
德國預防性戰爭情緒日益強烈
大戰時間推遲:德國的戰爭計畫(1911一1913年)
最後的接觸:德國準備全面戰爭(1913—1914年)
1912—1913年巴爾幹危機:避免預防性戰爭
德國國內衝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四章 七月危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主要行為體的選擇次序問題
7月初:構築預防性戰爭平台
實施全面戰爭計畫
決定命運的一個星期:7月26日至8月1日
第五章 蘇聯的崛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戰爭原因分析
醞釀已久的大戰
軍事集結階段:1933—1936年
進入危機階段:1936—1937年
年度危機與“抵制”:1938年1—12月
邁向深淵:1939年1—9月
以最大優勢作戰: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
最後的任務:“巴巴羅薩”行動的準備
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
第六章 兩極體系、力量轉化與冷戰的起源:
1945—1950年
關於冷戰的論爭
預防性遏制政策的起源:1945年
不惜代價奪取先機:長崎災難之後的美國政策
美國1945年遏制政策的悲劇
史達林對美國政策的反應與冷戰的開始
美國1945—1950年的戰略計畫
第七章 柏林危機與古巴飛彈危機
1948年柏林危機
1961年柏林危機
甘迺迪、赫魯雪夫與古巴飛彈危機
尾聲
第八章 大戰:從伯里克利到拿破崙
伯羅奔尼撒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
1521—1556年法國一哈布斯堡王朝戰爭
三十年戰爭
路易十四戰爭
七年戰爭
拿破崙戰爭
第九章 論證的意義
現實主義與大戰
體制形式、自由主義理論與大戰
本書理論的現實意義
附 錄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