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庫爾德斯坦新月帶
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一個地區,一直都是庫德人聚居的地方。庫德人一直都爭取希望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但一直都受到四國政府的鎮壓。具體從敘利亞東部一直到伊拉克北部、土耳其南部和伊朗西部,其中心位於埃爾比勒。歷史
奧斯曼帝國承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讓庫德人與其他民族一起獨立。但是在洛桑條約中,庫德人的利益被出賣,除了大部份的地區仍然由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統治之後,東部的地區被波斯及英國占領的伊拉克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凱末爾革命早期,土耳其為反對帝國主義瓜分土耳其領土,曾許諾給庫德人以較大的民族權利,甚至同意庫德人可以獲得“民族獨立”。在1920年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中,曾有72名庫德人當選為代表。但1923年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1924年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明文規定:“土耳其的全體居民,不論其宗教信仰和種族屬性,從公民的角度看都是土耳其人。”這一條款實際上取消了包括庫德人在內的所有少數民族的任何權利。於是,他們的代表被趕出大國民議會,並遭到審判。庫德人的學校被關閉,庫爾德語被禁止使用,甚至連“庫爾德”一詞也不準使用,更不準承認自己是庫德人。土耳其當局給所有非土耳其人的出路是,要么承認同化政策,宣布自己為土耳其人,要么等待遷出土耳其或被消滅掉。也就是從這時起,土耳其當局開始稱人數較多的庫德人為“山地土耳其人”,稱庫爾德斯坦為“東方省份”,把庫爾德問題稱為“東方問題”。
庫德人當然不會放棄自己獨立存在的權利,他們決心走武裝鬥爭的道路。1925年,庫德人爆發了有組織的大規模起義。土耳其政府出動8萬人的軍隊鎮壓了起義,並絞死了塞德酋長和其他領導者。土耳其軍隊燒毀了206個庫爾德村莊,摧毀了8758座房屋,打死了1.5萬名庫德人。殘酷的鎮壓並沒有嚇倒庫德人。1926至1928年間,庫德人又多次起義,土耳其政府軍也一次次地鎮壓了起義。1930年,土耳其政府領導人之一伊斯麥特·伊努諾在講到庫德人的鬥爭情況時說:“在這個國家,只有土耳其民族才可以要求民族權利,其他人不能有這種要求。”當時的法務部長馬赫穆德·阿薩德更加露骨地宣稱:“在這個國家裡,土耳其人才是惟一的執政者和主人。那些不屬於純正土耳其種族的人除了當傭人和成為奴隸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權利。我們的朋友和我們的敵人都應該懂得這一點。同樣,那些‘山地人’也應該懂得這一點。”
1934年6月,土耳其政府頒布第2510號關於少數民族、主要是庫德人遷居的專門法令。根據該法令,庫德人應分小組分批遷往別的省份,其人口比例不得超出當地區民的10%,遷到新居住地的庫德人不得離開該地區而到別的地方居住。在這種同化和消滅庫德人政策的影響下,許多庫德人要么被迫遷走,要么逃進深山老林。結果從1935年到1940年,僅埃拉澤省、喬魯赫省、埃爾祖魯姆省和凡省的庫爾德居民就減少了約30萬人。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土耳其庫爾德民族運動在伊朗和伊拉克境內庫德人武裝鬥爭的影響下,成立了迪亞巴克爾“庫爾德小組”。這些小組活躍在庫德人聚居區。他們出版報刊,要求發展東部地區,主張開辦學校和醫院,修橋築路。土耳其當局認為這些“小組”是企圖發展成“庫爾德黨”,就逮捕和流放了一批領導。
現狀
土耳其從不承認庫德人是一個單獨的民族,認為土耳其人和庫德人具有同一族源,同屬“突厥人”。眾所周知,土耳其民族是15世紀才形成的,他們的語言吸收了許多庫爾德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而庫爾德民族和語言的形成則要早許多。正是由於這一點,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執政集團的同化政策才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庫德人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民族屬性,並堅持進行長期的民族解放鬥爭。大庫爾德斯坦之夢
敘利亞危機中,由於大馬士革轉移了注意力,敘利亞庫爾德斯坦獲得了新的自治,為其心懷不滿的民眾開闢了道路,讓他們能夠與他們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同胞聯繫起來。美國支持下的庫爾德斯坦地區政府位於埃爾比勒,它對此作出了回應,提供培訓、組織建議和經費。這使得土耳其國內已遭疏遠的庫爾德工人黨重新活躍起來。該黨變得更大膽了,但是遭到伊斯坦堡方面的嚴厲打擊,這反過來又使得庫爾德工人黨的武裝人員越過與伊拉克的邊界尋求藏身之所。這產生了四個重大影響。首先,伊拉克庫爾德地區與巴格達之間的關係破裂。其次,邊界衝突以及埃爾比勒與伊斯坦堡之間複雜的關係使得土耳其與伊拉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第三,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斯坦地區越來越獨立、越來越難以駕馭,從而使得伊拉克更加四分五裂,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第四,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基地”組織活動呈上升趨勢,這兩個國家的自殺式炸彈襲擊次數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