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師智慧書架》是由何懷宏、陳思宇和謝宗林共同翻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內容主要包括:沉思錄、沉思錄Ⅱ、道德情操論、幸福之路、智慧書、萬能鑰匙五個部分。
作者簡介
斯多葛學派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產生的一個重要哲學派別,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產生了綿長深遠的影響。正是通過《沉思錄》等少數傳世之作,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學精神得以流傳至今,並且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編輯推薦
《大師智慧書架》是由馬可·奧勒留、亞當·斯密和羅素共同編著的。
全世界唯一因道破致富的秘密而被禁的奇書。一本令比爾·蓋茨棄學從商的神秘著作。
目錄
沉思錄
譯者前言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Book1卷一
品質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
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
Book2卷二
來自命運的東西並不脫離本性
唯一能從人那裡奪走的只有現在
Book3卷三
享受那你認為是最好的東西的快樂
最長久的名聲也是短暫的
Book4卷四
任何行為都不要無目的地做出
使你的智慧僅僅用於正直地行動
Book5卷五
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
尋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種發瘋
Book6卷六
靈魂保持在一種狀態和活動之中
靈魂先於身體早衰是讓人羞愧之事
沒有人能阻止你按本性生活
Book7卷七
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後被人遺忘了
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東西
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遠持續的
Book8卷八
幸福在於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義務
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
Book9卷九
與持有同樣原則的人一起生活
在來自外部事物的打擾中保持自由
不同無知的人作無謂的交談
Book10卷十
因果的織機永恆地織著與你相關聯的線
認識真正按照本性生活的人
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部的信念
Book11卷十一
我為普遍利益做過什麼?
人們相互蔑視又相互奉承
總是想著有德之士
Book12卷十二
在無望完成的事情中也要訓練自己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沉思錄Ⅱ
譯者序
引領人們走向寧靜、滿足與幸福的傳世經典
卷一
區分什麼你能控制,什麼你不能控制
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與你有關的事要全神貫注
卷二
讓你的意願與自然和諧一致
好的生活是內心平靜的生活
持久的滿足勝過及時的行樂
卷三
與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
將人生視如赴宴
責任體現在人際關係中
一而再、再而三地寬恕他人
卷四
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
戒除驕傲自大是走向智慧生活的第一步
智慧的人生,行重於知
必須時刻關注的只有自己
卷五
品德比名聲更要緊
有道德的人生才是興旺發達的人生
珍視你的思想與理智,忠實你的目標
哲學的主要任務是回應靈魂的呼聲
卷六
從所有外物中獲益
不選擇焦慮,就沒有焦慮的容身之所
不幸與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失敗了還可以重新再來
卷七
尊敬暴君如同尊敬你的小瓦罐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我們的本性
勇敢面對困難,不要悲嘆哀怨
自由的真諦
卷八
鎮定而謹慎地對待一切
自信和謹慎並不衝突
以正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
卷九
順應天意,遵從天命
安心地居留在已安排好的位置上
愉快地接受不可控制的事物
不要渴求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
死亡並不可怕
卷十
要了解友誼的真相
做自己心靈的伴侶
不因他人的錯誤而生氣
一些經典的話
卷十一
在善惡判斷上我們還需努力
只對意志可控之物作出判斷
論一心想高升的人
卷十二
不要害怕短缺
犬儒主義者的精神
知足方能與自然和諧一致
過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道德情操論
譯者序
告讀者
第一篇論行為的合宜性
第一章論合宜感
第一節同情感
第二節論彼此同情的快感
第三節論通過他人的情感與我們的是否相合來評論他人的情感合宜與否的方式
第四節續前節
第五節論可親與可敬的美德
第二章論各種感情合宜的程度
引言
第一節論源自身體的感情
第二節論源自特殊的想像偏向或習性的感情
第三節論不和樂的感情
第四節論和樂的感情
第五節論自愛的感情
第三章論處境的順逆對人類評論行為合宜與否的影響
第一節雖然我們對悲傷的同情感通常比對快樂的同情感更為強烈,但悲傷的同情感通常遠遠不如主要當事人自然感覺到的悲傷那般強烈
第二節論雄心壯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別
第三節論欽佩富貴與藐視貧賤的心理傾向腐化我們的道德判斷
第二篇論功勞與過失,即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第一章論功過感
引言
第一節凡是看起來當受感激的對象,似乎都該受獎賞;同樣的,凡是看起來當受怨恨的對象,似乎都該受懲罰
第二節論當受感激與怨恨的對象
第三節如果施惠者的行為未獲讚許,則受惠者的感激便很少會有人同情;相反,如果加害者的動機未受譴責,則受害者的怨恨便不會有人同情
第四節前幾節的要點重述
第五節功過感的分析
第二章論正義與仁慈
第一節這兩種美德的比較
第二節論正義感、自責感,並論功勞感
第三節論自然女神賦予心靈這種構造的效用
第三章論運氣如何影響人類對於行為功過的感覺
引言
第一節論運氣所以有這種影響的原因
第二節論運氣的這種影響的程度
第三節論這種感覺出軌的終極原因
第三篇論我們品評自己情感與行為的基礎,並論義務感
第一節論自許與自責的原理
第二節論喜歡受到讚美及喜歡值得讚美;並論害怕受到譴責及害怕應受譴責
第三節論良心的影響與權威
第四節論自欺的性質,並論概括性規則的起源與套用
第五節論概括性道德規則的影響與權威,以及這些規則應當被視為神的法律
第六節在哪些情況下,義務感應當是我們唯一的行為原則,以及在哪些情況下,它應當獲得其他動機的讚許
第四篇論效用對讚許感的影響
第一節論合用的外表賦予所有工藝品的美,並論這種美的廣泛影響
第二節論合用的外表賦予人的性格與行為的美,並論這種美在何等程度內可以被視為讚許該性格或行為的一個根本要素
第五篇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讚許與譴責等情感的影響
第一節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美醜概念的影響
第二節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六篇論好品格
引言
第一章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或論審慎
第二章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他人幸福的那一
引言
第一節論自然女神按何種順序把哪些個人託付給我們照顧
第二節論自然女神按何種順序把哪些社會團體託付給我們幫助
第三節論博愛
第三章論克己
結論
第七篇論道德哲學體系
第一章論道德情感的理論應該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論各種說明美德之性質的學說
引言
第一節論主張美德以合宜為本的學說
第二節論主張美德以審慎為本的學說
第三節論主張美德以慈善為本的學說
第四節論善惡不分的學說
第三章論各種關於讚許之原理的學說
引言
第一節論主張贊許之原理本於自愛的學說
第二節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理性的學說
第三節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感覺的學說
第四章論不同的作者處理道德實務規則的方式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
上部不快樂的原因
第一章什麼使人不快樂?
第二章拜倫式的不快樂
第三章競爭
第四章厭煩與興奮
第五章疲勞
第六章忌妒
第七章犯罪意識
第八章迫害狂
第九章畏懼輿論
下部快樂的原因
第十章快樂還可能嗎?
第十一章興致
第十二章情愛
第十三章家庭
第十四章工作
第十五章閒情雅興
第十六章努力與放棄
第十七章快樂的人
我的信仰
自然與人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準則
個人的與社會的拯救
科學與幸福
附:東方與西方的幸福視念
智慧書
萬能鑰匙
……
文摘
道德情操論
第一篇論行為的合宜性
第一章論合宜感
第一節同情感
人,不管被認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人性中顯然還有一些原理,促使他關心他人的命運,使他人的幸福成為他的幸福必備的條件,儘管除了看到他人幸福他自己也覺得快樂之外,他從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其他好處。屬於這一類的原理,是憐憫或同情,是當我們看到他人的不幸,或當我們深刻懷想他人的不幸時,我們所感覺到的那種情緒。我們時常因為看到他人悲傷而自己也覺得悲傷,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根本不需要舉出任何實例予以證明。因為這種同情的感覺,就像人性中所有其他原始的感情那樣,絕非僅限於仁慈的人才感覺得到,雖然他們的這種感覺也許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為敏銳強烈。即使是最殘忍的惡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於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由於我們沒有直接體驗到他人的感覺,我們不可能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除非我們構想在相同的處境下我們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即使我們的親兄弟正在拷問台上遭受酷刑,只要我們本身還輕鬆自在,我們的感官便不可能使我們感受到他正在遭受什麼樣的痛苦。我們的感官從來沒有,也絕不可能,帶給我們超出我們自身以外的感受;只有透過想像,我們才能對他的感覺有所感知。而想像的機能,除非是向我們描述,倘使我們身處他的處境時,我們自己將會有的感覺外,也不可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幫助我們對他的感覺有所體會。我們的想像所複製的,是我們自身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覺,不是他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覺。藉由想像,我們把自己擺在他的位置,我們構想自己正在忍受所有相同的酷刑折磨,我們可以說進入他的身體,在某一程度內與他合而為一,從而對他的感覺有所體會,甚至我們自身也升起某種程度上雖然比較微弱,但也並非與他的感覺完全不相像的感覺。當我們這樣對他的種種痛苦有所感知時,當我們這樣接納那些痛苦,並讓那些痛苦變成我們的痛苦時,他的種種痛苦終於開始影響我們,於是我們一想到他的感覺便禁不住戰慄發抖。因為,正如任何痛苦或窮困的處境都會激起悲傷的情緒那樣,所以,構想或想像我們身處那樣痛苦或窮困的處境,也會激起同一種情緒,其強弱視我們的想像鮮明或模糊的程度而定。
這就是我們對他人的不幸所以有同情感的根源。正是藉由構想和受難者易地而處,我們才會對他的感受有所感知,他的感受也才會影響我們。這一點有許多明顯的事實可以證明,如果有人認為它本身還不夠明顯的話。當我們看到一根棒子正對著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