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生讀書計畫:國學書架》編輯推薦:一生讀書計畫——組織國內著名作家和學者,為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專業背景、不同閱讀需求的讀者,從不同角度量身定做針對性極強的私家書架,每排書架為你推薦那些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是從閱讀開始的。法國著名科學家笛卡兒就曾說過:“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大文豪高爾基也說過:“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一生讀書計畫》叢書的出版對所有讀書人來說實是一大幸事,她最大的亮點在於可以為你節約寶貴的時間,直接找到自己所需的書架,從中抽取自己最中意的書籍,迅速進入愜意的讀書時間。
——王嘉祥(學者)
一代大師林語堂認為,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他提倡國人“自由地看書讀書,無論是在校,離校,做教員,做學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閒必讀書。真正的讀書是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如果您能持有林語堂先生所言之讀書態度,那么,閱讀《一生讀書計畫》叢書對您來說一定是一件賞心悅目之事。
——程立(出版人)
名人推薦
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是從閱讀開始的。法國著名科學家笛卡兒就曾說過:“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大文豪高爾基也說過:“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一生讀書計畫》叢書的出版對所有讀書人來說實是一大幸事,她最大的亮點在於可以為你節約寶貴的時間,直接找到自己所需的書架,從中抽取自己最中意的書籍,迅速進入愜意的讀書時間。
——王嘉祥(學者)
一代大師林語堂認為,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他提倡國人“自由地看書讀書,無論是在校,離校,做教員,做學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閒必讀書。真正的讀書是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如果您能持有林語堂先生所言之讀書態度,那么,閱讀《一生讀書計畫》叢書對您來說一定是一件賞心悅目之事。
——程立(出版人)
圖書目錄
思想經典
《周易》
《論語》
《孟子》
《老子》
《莊子》
《列子》
《荀子》
《韓非子》
《孫子兵法》
《墨子》
《論衡》
《四書章句集注》
《藏書》
《陸九淵集》
《傳習錄》
蒙學經典
《弟子規》
《顏氏家訓》
《說文解字注》
《菜根譚》
《三字經》
《唐詩三百首》
史地經典
《左傳》
《戰國策》
《呂氏春秋》
《史記》
《三國志》
《資治通鑑》
《水經注》
《洛陽伽藍記》
《明儒學案》
《徐霞客遊記》
文學經典
《詩經》
《楚辭》
《世說新語》
《文心雕龍》
《樂府詩集》
《唐宋八大家文鈔》
《古文觀止》
《聊齋志異》
《西廂記》
《紅樓夢》
《儒林外史》
佛道文化與醫學養生
《般若心經》
《金剛經》
《壇經》
《五燈會元》
《太上感應篇》
《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遵生八箋》
《抱朴子》
《茶經》
筆記雜談
《東坡志林》
《夢溪筆談》
《老學庵筆記》
《東京夢華錄》
《容齋隨筆》
《困學紀聞》
《日知錄》
《閱微草堂筆記》
《人間詞話》
《滄浪詩話》
《農政全書》
《洗冤集錄》
清末民初名家談國學
《文史通義》
《國朝漢學師承記》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觀堂集林》
《國學發微》
《國學講義》
《金明館叢稿初編》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文化要義》
《經典常談》
《管錐編》
《易經雜說》
《士與中國文化》
序言
中國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
當原始蒙昧的古人唱出和諧的韻律時,詩歌這一文學形式悄悄地誕生了;在對天地萬物的觀察中,古人懂得了天文、氣象與農業的關係;從一草一木的細細品味里,醫者與樵夫懂得了治病、養生;從佛教傳人中國開始,佛教的中國化就使得它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編纂文獻與跋山涉水的傳承與開拓精神,使歷史寫滿文字,也使名山大川被記錄在紙上、心上。
於是有了教育小孩子的啟蒙讀物,讓他們從小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刻力量;於是有了文人騷客的筆記雜談,讓生活中的種種瑣碎得以在當下重溫;於是有了各種文學集子,使千古的悠悠情思常戚戚於心頭。
古代是沒有“國學”這一稱謂的,傳統的學問就專指經書,或者可以具體到“十三經”。它們得到官方的認可而頒之於天下,地位無可動搖。而近代出現的“國學”一詞,它的指向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經書雖然仍舊是“國學”的一部分,但它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從前,各類文學、歷史、佛道經書和雜談史論類文獻,都紛紛躋身於國學的行列,使國學的大軍顯得聲勢頗為浩大。
我想,重提國學,甚至當下出現的“國學熱”,反映了一種文化的自省。當文言文變成白話文,經典閱讀變成了快餐文化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能夠靜得下心來閱讀那些千年以前的哲人或文學之士寫下的睿智或感性的文字呢?而這些文字里,恰恰保留了中華文化的血脈,那種如辜鴻銘所說的——具有“深邃、博大、淳樸與雅致氣質的中國人的精神”。雖然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不一定非要通過閱讀經典文獻,但閱讀經典文獻,卻是最普遍:最易操作的方式之一。我們要重新喚起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讓中華民族的人民都認同它,深深地體會它。不論說這種“文化熱”是一種炒作也好,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也好,我們需要先踏踏實實地把這種精神找回來,不要在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下,讓自己的精神領地成為別國文化的跑馬場。
說到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本書的編排。本國學書架共分為七個部分,包括思想經典、蒙學經典、史地經典、文學經典、佛道文化與醫學養生、筆記雜談及清末民初名家談國學。編排的順序上並沒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中國古代的知識並不像現在的學科分類法一樣嚴整細密,而是圓融為一、處處相通的。略作分類,是為了閱讀的方便。
希望讀者能從這精選出的書目中充分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並激發出對它的孜孜不倦的熱愛。正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