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蠟盤菌
子囊盤盤狀,具柄,直徑1-4.5mm,子實層橙色,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單細胞,兩端各具一個小油滴,在子囊中單列排列,5-8×2.5-3.5μm;側絲線形,寬1.5(-2.0)μm。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巴蠟盤菌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子囊菌門(Ascomycota)
- 亞門: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有資料歸為盤菌亞門。
- 綱:子囊菌綱
- 目:蠟釘菌目
- 科:地舌科
- 種:大巴蠟盤菌
形態特徵
子囊盤盤狀,具柄,直徑1-4.5mm,子實層橙色,子層托與子實層同色,表面平滑,柄基部色暗,長度約為子囊盤直徑的一半;外
大巴蠟盤菌囊盤被為矩胞組織,有時混有交錯絲組織,厚38-50μm,細胞無色,壁厚,膠質化,具很強的折射性,7-13(-20)×3-7(-10)μm;盤下層為交錯絲組織,厚100-350μm,菌絲無色,壁薄,稍具折射性,寬2-4μm;子實下層分化不明顯;子實層厚83-90μm;子囊柱棒狀,具8個子囊孢子,孔口在碘液中呈藍色,71-85×5.0-6.5μm;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單細胞,兩端各具一個小油滴,在子囊中單列排列,5-8×2.5-3.5μm;側絲線形,寬1.5(-2.0)μm。
生境
子座化或者非子座化的木頭上生。 中國分布
四川巫溪(HMAS69640主模式,69641,69642,69643,69644)。 世界分布
中國。
本種特點
該種在四川巫溪多次採到,可能是那一地區的常見種,在其他地區尚未發現。該菌與子實層紅色的Poculumsubcinnabarium(Dennis)Dumont(1975)在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大小方面相似,但區別顯著,子實層為橙色,子囊盤直徑達4.5mm;子囊孢子橢圓形,個體較小;盤下層組織很厚,外囊盤被結構在細節上也有差異。RutstroemiadabaensisW.Y.Zhuang是該屬中特徵顯著的種。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三)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