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岑村

大岑村

大岑村地處石岐北26.2公里,黃圃鎮政府北3.9公里,村府駐地三和圍。西北臨華口涌及大岑涌,與順德容桂鎮隔岸相望。西接順德的興華路,東與大雁村相接,南面為桂洲水道。

鄉村概況

大岑村總面積4078畝,其中工業用地1380畝,工業以生產衛廚電器為主,部分企業生產五金及配件,2009年工業區內共有登記納稅企業約360家,上規模企業72家;農業用地1285畝,主產蔬菜,次產甘蔗、塘魚。

村名來源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大岑村於明初淤積成沙洲,因其沉沙量大而名大沉沙。清同治七年(1868年),順德梁氏遷居於此,初稱沉沙村,因“沉”字意不雅,1947年改為“岑”字,且人口較多,故名大岑。耕地4078畝,經濟改革前主產稻穀,次為甘蔗和塘魚,有國小、衛生站,設有供銷社。

經濟發展

電器廠 電器廠

1956年初有人口1453人,2003年初有3369人,2010年初有3607人,劃分有十八個村民小組。2003年定股3300.5人。

2003年集體收入共851萬元(含土地租金,市政設施費、治安費、農業等發包收入、市場收入),其中股民分配358萬元,平均每股分配1084元;2007年集體收入共1926萬元(含土地租金,市政設施費、治安費、農業等發包收入、市場收入),其中股民分配597萬元,平均每股分配1810元;2009年集體收入共1760萬元(含土地租金,市政設施費、治安費、農業等發包收入、市場收入),其中股民分配622萬元,平均每股分配2585元;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村幹部、黨員、民眾的共同努力,我村取得可喜的發展成果,確立了工業強村的優勢,我們繼續發揮優勢攻堅克難,堅持“抓穩定、促發展、重民生、強管理”的工作部署。一是狠抓穩定,通過加強治安力度保障治安穩定、通過化解歷史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二是促進經濟發展,繼續發揮工業村優勢,通過二期開發和“三舊”改造逐步提高工業區綜合競爭力,打造優質工業區;三是重視民生建設,做好計生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紮實推進各項民生、民政、計生工作;四是加強管理,健全各種監督機制;五是做好黨建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培養後備力量。

質量興村

質量興村儀式 質量興村儀式

位於中山北部的黃圃鎮大岑村工業區內登記在冊企業有369家,其中家電燃氣具企業有200多家。但整體上存在企業規模小、著名品牌較少的狀況。很多中小企業由於沒有品牌戰略意識,在市場上只能以降低成本的方式來低價競爭市場。成本的降低自然難以保證品質,因此,大岑工業區內的產品面臨抽檢合格率低、投訴量多的尷尬局面。

為把質量強省、質量興市戰略紮實有效地落到實處,中山市質監局用“把脈問診”的方式,把大岑村作為中山市首個“質量興村”的試點,與黃圃鎮政府、大岑村委會聯合成立了“質量興村”工作領導小組,針對大岑村生產企業實際情況,制定了紮實嚴謹的“質量興村”方案,以促進大岑村提高工業產品質量總體水平和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該局為企業組建“質量興村”專家庫來幫扶企業。“質量興村”領導小組在質監局的指導下,根據大岑村的特點,在技術機構、質量協會、大岑村相關企業中,物色一批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質量負責人、設計人員、檢驗人員等技術人員,組建成大岑村“質量興村”專家庫。專家庫將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培訓大岑工業區的企業質量負責人,提出提高產品質量的意見,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同時加強對企業的巡查幫扶工作,到現場指導企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對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宣傳,增強企業質量意識,發動企業與村委會簽訂質量誠信承諾書,以增加企業自律意識。

中山市質監局還分門別類,對企業實施動態管理。“質量興村”領導小組將徹底清查全村生產企業,摸清企業底數,全面建立並及時更新質量檔案。根據摸查的企業情況,結合近兩年來生產企業產品經國家、省、市抽查情況,對相關企業進行分類動態管理,並及時更新。該動態分類為A、B、C、D、E五類,不同類別的企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A類企業是名牌企業或者生產規模較大、生產管理規範且近兩年各級監督抽查中無不合格記錄的企業。質監部門將對該類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巡查不少於一次,每年市級抽查不超過一次。B類企業指企業有一定生產規模、質量管理較規範、近兩年內在各級監督抽查中無不合格記錄。質監部門對該類企業每年抽查的力度不少於兩次,每年市級抽查1~2次。C類企業是在近兩年內在各級監督抽查中有一次不合格記錄的企業,C類企業為重點監管企業,質監局對其加密巡查頻次,每年市級抽查不少於兩次,抽查品種全覆蓋。D類企業指一年出現兩次以上抽查不合格、質量問題嚴重或檢查中發現有違法違規生產銷售行為的企業。D類企業為重點執法監督企業,並移交稽查分局立案查處,同時對D類企業開展不定期突擊檢查,進一步加密巡查頻次,每年市級抽查兩次以上,抽查品種全覆蓋。E類企業即無營業執照企業,將移交當地政府予以取締。E類企業經督促領取證照後,檢查合格的將劃入C類企業,經抽查不合格的將劃入D類企業重點監管。此外,A類企業如有監督抽查不合格且落實整改不到位,複查仍不合格的,降為B類企業。B類及以下企業發展勢頭好、且連續兩次以上抽查合格,可升為上一級類別企業。若有監督抽查不合格且落實整改不到位,複查仍不合格的,降為下一級類別企業。

根據企業分類情況,中山市質監局對各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的企業開展進廠幫扶工作,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企業質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分行業召開質量分析會,幫助企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同時重點培育組織標桿示範企業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和名牌帶動戰略,以此帶動村經濟飛躍發展。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116戶飲用井水,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4.44%)。有36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69.44%和69.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94.44%和47.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30.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占總收入的44.19%;畜牧業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58萬元,占總收入的 1.77%;第二、三產業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7.32%;工資性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23.6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占勞動力的51.85%),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2戶,占農戶總數的3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