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傅家鄉·大山”。據《劉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劉姓由茶峪村遷此建村。因村東有山名大山,以山名村。
據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大山村清代屬萊蕪縣鵬山保。1941年萊蕪劃分三縣,大山村屬萊東縣;1945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制,屬萊蕪縣汶陽區;1950年改為礦山區;1955年屬鵬山鄉;1958年10月成立孝義人民公社,大山村劃為孝義人民公社;1959年孝義人民公社與城關人民公社合併為礦山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設城關鎮,後改為辦事處;1985年撤處設鄉,大山村屬萊蕪市北孝義鄉;2000年底,北孝義鄉併入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
大山村共有13姓氏,建村之初,最早遷此是劉氏,再以後有郇氏、神氏遷此,後又有許、崔、王、李、趙、楊、秦、程、謝、張等陸續遷來。其中許氏人口最多,占全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從萊城進犯辛莊時,日本兵強行讓大山的村民用神家墳的大蓋石,砌建了一座用9塊石板作平面的神溝橋。1938年初,當地人民政府為阻擊日寇的進犯,有許春禹、許光贊等幾位戰士擔當起阻擊敵人的任務。當接到上級通知,他們幾人夜晚就用石釺將石板掀翻,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稱讚。
1958年,大山村民又將這神家溝橋重新修復成為連線城東鄉及辛莊的交通要道。
1972年,修通了一條從村中通往萊麻國防路的長1000米、寬5米的生產路,隨著萊麻路的北移,大山村人在1999年又將這條路加寬到9米,成為大山通向外界的康莊大道。
大山村人勤勞淳樸,崇尚文化,教育發達。1959年大山村就有一所完整的國小,先後有許廣憲等十幾位老師來任教,為大山村培養出了大批有用人才。1995年根據教育部門指示,大山村國小撤併,跟小山村、傅家莊三個自然村集資31萬元,建起了一所32間,有教室、辦公室、音體美室,配套齊全的高標準的完全國小。尊師重教的風尚,促進了村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大山村趙克、趙忠安等先後考取大學,他們畢業後工作在各行各業,敬業愛崗,成績不凡。趙克畢業後擔任新泰市泉溝鎮黨委書記。
大山村人極富革命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許春禹等幾位同志回響政府的號召,將日寇強迫村民修建的沈溝橋就拆翻幾次,阻擊日軍的進攻路線。參加抗日軍隊後,許春禹轉戰南北,1938年入黨,1939年擔任歷城縣委書記,1944年光榮犧牲。許光贊、秦勝良、秦勝宜、趙文利等,也英勇地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1947年2月打響萊蕪戰役,大山村人在村黨支部具體組織下,組成了十幾人的民工擔架隊支援前線。
1950年,許光珍、許光福、秦聖元等,為保家衛國,踏上了朝鮮戰場。
大山村地處丘陵,山高地薄水如油。解放前的大山村,90多戶300口人,就有40多戶給人家扛活,靠一根扁擔兩個筐下博山混窮的有40多人。
解放後,雖然有了大的改觀,但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水澆地沒有一壠,人畜用水要到5里以外的鵬山泉去挑。
窮則思變。1977年,大山村人在四鄰八鄉的幫助下修築了一條楊家橫水渠,但仍然沒有擺脫吃水難的問題。1989年大旱,楊家橫水庫放不下水來,村裡的幾眼土井幹涸,全村莊稼幾乎顆粒未收,家家戶戶都配上推水車到5里路以外的鵬泉推水吃。就在這關鍵時刻,黨支部一班人又一次提出了大山想要富、千方百計修水利的口號。為了水,一次次地勘察,直到1990年2月,在上級水利部門的幫助下,請來了水利打井隊,在大山村腳下,終於擒住了“水龍王”,打出了一眼深285米、流量每小時80立方米的深井。從此大山村人結束了祖祖輩輩缺水的歷史,清清的泉水流進了多年乾枯的土地,也流進了大山人的心田,大山村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樣一來,大山人頭腦更活了,他們大力發展建築業和勞務輸出,從業人員達174人。從1994年至2002年建築聯合體就有8個。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600元,達到2600元。
走進大山有一種環境優雅、村民熱情的感覺。大山村壽星多。李福久90多歲,耳不聾,眼不花,說話清楚。李財久、許光福等老人也80多歲高齡,還能不拄拐杖走路。大山村人敬老愛幼,每到春節及九九老人節,黨支部一班人就看望老人,給予物質補助。近幾年,村里多次被上級部門評為物質、精神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走進大山村,一眼會看到整齊的瓦房,平坦的大道;走進農戶,會感到那濃濃親情。大山村人正在村兩委的領導下以百倍的努力,與時俱進,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把美好的家園展現在世人面前。
人文自然
一、烈士英名錄
許春禹 犧牲前為中共歷城縣委書記
許廣贊 秦勝良 秦勝宜 趙文利
二、歷任村支書
1938年9月-1939年1月 亓玉田
1939年2月-1942年1月 (支部中斷無書記)
1942年2月-1943年12月 張佃元
1943年1月-1948年1月 許光禹
1948年2月-1951年12月 趙忠朋
1952年1月-1958年12月 劉訓成
1959年1月-1962年12月 許連峰
1963年1月-1964年12月 趙榮華
1965年1月-1966年12月 許紀禹
1967年1月-1985年 (無書記)
1985年11月-1996年11月 張守仁
1996年11月-2001年2月 許光忠
2002年一 許明功
三、歷任村主任
1921年1月-1942年1月 張佃元
1943年1月-1947年12月 秦洪禮
1948年1月-1951年12月 劉訓成
1952年1月-1955年12月 許連峰
1956年1月-1958年12月 許光福
1959年1月-1967年12月 趙榮華
1967年1月-1984年12月 張守仁
1985年1月1995年12月 許光忠
1996年1月-2001年12月 許明功
2002年一 程明海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許春禹 曾任歷城縣委書記
許光坡 曾任四川省江油區政協幹部,已離休
村莊特色
20世紀70年代,大山人靠種旱地西紅柿走泰安、下新泰和靠皮薄瓤沙的大西瓜而聞名遐邇。1991年全村人搞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林果、蔬菜、桑蠶和畜牧養殖業,1992年全村林果達140畝,蔬菜60畝,桑園20畝,養豬700頭,養羊300隻,人均收入翻了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