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堘古村

據說,王朝佐遷入大塘村安居時,風水先生說‘此地從山脈來看為人形:陳家山為左手,鍾家山為右手,大塘塍為頭。 所以,王朝佐依右手山脈安居,座東朝西,圖為大吉。 那時,王,翁兩氏又在村前挖了一口1460平方米的大池塘,用於栽荷養魚,大塘塍村因此得名。

大塘塍村王氏是在乾隆甲子年,由王朝佐從桐源圳口遷入;而翁氏是與王朝佐女兒聯姻後,於癸已年遷入。王翁兩氏一直關係密切,歷代都有聯姻之事。
據說,王朝佐遷入大塘村安居時,風水先生說‘此地從山脈來看為人形:陳家山為左手,鍾家山為右手,大塘塍為頭。因右手山脈長,左手山脈短’。所以,王朝佐依右手山脈安居,座東朝西,圖為大吉。剛遷入時並無池塘,早有一棵已空心衰老的大樟樹,時樹齡已逾千年,只有樹皮支撐著樹枝生長,周圍五人合抱,覆蓋面積1200平方米。風水先生說:‘這樟樹已成仙,有靈氣,以它為青龍把手。’就這樣王氏在此安居。又三十年,王朝佐生子四,老大進士及第官至都督;老二經商,所銷瓷器遠及非洲,特別有錢,被封為王封萬;老三翰林院記事;老四有筆掃千軍之稱,乾隆帝賜字“池墨流聲”。王公將“池墨流聲”四個大字修建於祖門上,並用四個花樣形石柱插入在王氏宗祠門牌上,含王氏子孫讀書當官和經商發財之意,現四字尚存。那時,王,翁兩氏又在村前挖了一口1460平方米的大池塘,用於栽荷養魚,大塘塍村因此得名。
至道光丙丁年,王氏已有150多人,十八擔書箱,連年出進士,真是人財兩旺。現今,大塘塍村仍承襲尊教重商之祖風,民風淳樸,俊才輩出,實為一文明古村。
整個古村“鄉峰東立,象嶺西擴,瑤吐南聳,富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成。古村隱於古樹青林,傍水映於溪池清泉,與梯田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村內擁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翁氏宗祠和王氏宗祠,設計精美,工藝精深,文化底蘊深厚。幾十棟古民居中大部分有精美木雕、屏雕和家訓家言,特別是石雕匾額、木雕窗花,品種眾多、精緻細膩、風格多變、內涵豐富。全村建築布局渾然一體,從村頭至村尾可穿堂過戶,古村古風故韻,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