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龍淑貞 著出 版 社: 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7-1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198
- 印刷時間:
- 開本: 32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11056112
-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際著名地質學家陳國達資深院士的傳記。它以大量翔實的資料,樸素嚴謹的語言,展現了享譽世界的大地構造與成礦理論――地窪學說(也稱活化構造說)的創立、充實和發展的全過程,全方位地展示了地窪學說的創立者――陳國達院士為事業而奮鬥,艱難曲折的不凡人生及其精神風貌與高尚情操。從而揭示了一位著名科學家崇尚科學、追求真理、不畏強權、勇於探索的道德風範,給後來者以啟迪。該書適合於廣大科技工作者、青年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陳國達(1912―2004),國際著名地質學家,大地構造學家,地質教育家,社會活動家1.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89年湖南省特等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系國際大地構造及成礦學理論體系一地窪學說(活化構造及成礦理論)及其學派創始人國際地科聯礦床成因協會礦床大地構造委員會副主席兼“構造岩漿活化(地窪)”學組主席。他先後入選《國際傑出領先者名人錄》(美國,1988、)。《世界五千名人》(英國。1989)。他所創立的地窪學說被列入《簡明世界科學技術史年表》(1983),其地窪學說理論及國內外運用該理論指導找礦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為此享譽世界。目錄
引子第l章 童年的艱辛
1―1 祖籍與家世
1―2 寄居外婆家
1―3 勤于思考的少年
第2章 學生時代
2―1 最初的啟迪
2―2 富有個性的學生
2―3 寫春聯的故事
2―4 年輕的鄉村教師
2―5 越級跨人大學校門
2―6 獲取獎學金
2―7 在北平深造的日子裡
第3章 科教生涯
3―1 迎難而上的工作作風
3―2 創辦《大地》月刊
3―3 獨特的蜜月旅行
3―4 鍥而不捨的治學精神
第4章 在艱辛探索的科學道路上
4―1 踏遍深山探縱橫
4―2 與病魔抗爭
4―3 重返羊城
4―4 柳暗花明又一村
4―5 新中國成立前夕
第5章 勇攀高峰自主創新
5―1 拓荒者的風範
5―2 實現多年的夙願
5―3 地窪學說(活化構造理論)的誕生
5―4 地窪學說的充實與發展
5―5 來自“牆外”的反應
第6章 肩負重任
6―1 建立中國科學院中南大地構造與地球化學研究室
6―2 編制頗具特色的大地構造圖
6―3 首任湖南省地質學會理事長
6―4 深入礦山解決基礎地質問題
6―5 奮戰在地震前線
第7章 在逆境中抗爭
7―1 平靜面對
7―2 忘我筆耕
7―3 不倦的追求
7―4 留下難愈的腿疾
第8章 馳騁在科學的春天裡
8―1 黨的關懷
8―2 礦業會戰
8―3 地窪學說的普及
8―4 培養後備軍
8―5 設立獎勵基金
第9章 活躍在國際舞台上
第10章 老驥伏櫪 鞠躬盡瘁
後記
陳國達生平年表
陳國達論著
目錄
(1932-2005)書摘
第1章 童年的艱辛陳國達的童年時代,正是辛亥革命後期。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清朝政府的腐敗,造成了中華民族受屈辱的地位。那時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這在陳國達幼小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過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艱辛。
1―1 祖籍與家世
1912年1月22日,陳國達出生在廣東省新會縣城南郊的附城鄉五福里一個貧苦店員的家裡。乳名陳祖達。
新會縣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東與中山、斗門縣相鄰,南瀕南海,西南與台山縣相連,西北與鶴山縣比鄰,北與南海縣的西江主航道相接,東北與順清縣隔江相望,從南、西、北三面環抱江門市,境內有古兜山、圭峰山、大雁山和牛牯嶺四大山地,兩大水系,西江從縣境北部流人,縱貫縣境東部,從南端虎跳門出海,潭江橫貫縣境中西部,在中南部與西江支流的江門水道、虎坑河匯集成銀洲湖,南流經崖門出海。交通極為方便,建有3000噸貨輪碼頭,國內可通沿海各大城市,出海可通港澳和世界沿海各國,是廣東省的重要門戶之一。
新會縣歷史悠久,是有名的僑鄉,也曾有過悲壯的歷史。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趙咼就是在這裡投海殉難,宋王朝從此滅亡,同時它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變法先驅梁啓超先生的故鄉。那裡土地肥沃,物產富庶。在戰國時為百越地,秦漢時為南海郡地。五福里原位於新會縣城郊,是個擁有幾百戶人家的村莊。幾條小巷隔開了一排排鱗次櫛比的房屋,幾口碧波盪?點綴其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