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玉溪通海縣河西鎮大回村
概況大回村是雲南省玉溪通海縣河西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通海縣城西北21公里處 。是回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回族1234人,漢族724人,其他民族37人。整個村有農戶603戶,共1995人 .。
2010年整個村經濟總收入66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9.8%;畜牧業收入2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74%。外出勞務收入471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700萬元,人均純收入5624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居住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348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48戶,還有2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10年底整個村共擁有汽車39輛,拖拉機46輛,農用運輸車35輛,機車108輛。
清真寺始建於明代。土木結構。面積2OO平方米,於戰亂中被火焚。後再度修建,為一座二層樓,面積為60O平方米。當時村民在廳房樓聚禮,因空間窄小,加之人口增長,於清道光九年三月
(1829年)建成大殿3間。1946年由本村教民馬政和、馬重華主持擴建。占地52畝,建築總面積232O平方米,大殿建築面積31O平方米,整體由禮拜大殿、南北廂房、廚房及水房等組成,為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風格。(寺正中門楣上有巨匾3塊:“聖道昌明”;“至誠無息”、“真理猶存”,月台石柱有楹聯、近年來幾經修葺,使這座古老清真寺更顯得莊嚴雄偉,古樸典雅。)該村穆斯林尊奉哲合忍耶。寺內收藏阿拉伯文經典3O余卷。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膠萊鎮大回村
村莊由來據大回村《劉氏家譜》記載,劉始祖“彥來”自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從南江海州(現江蘇省)小雲南村遷徙。立村之處是潮水逆河流而上的回流之地,故村名“回流村”。解放初期稱“大回流村”,現簡稱叫“大回村”。同年,劉始祖“彥來”的姑表弟(現本村孫氏始祖)也由江南海州遷來。
政區人口大回村位於膠州市北部,坐落在大沽河西岸膠萊河東岸。東鄰李哥莊鎮,西靠小回村。村後是濟青公路,北與十五畝地村接壤,南與姜家街村相鄰。全村面積2400畝,其中耕地面積1906畝。2005年底,全村共510戶,1800人。
經濟狀況大回村自古以農業為主,隨著社會的發展,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好轉。自1977年種植水稻以來,徹底改變了糧食不夠吃的貧窮現象。1978年大隊實現農業機械化。自2000年以來,糧食總產量年達1900噸,單產量達1噸。村民的經濟及生活水平達到了歷史極點。現在全村個體企業有4家。各種店鋪14家,運輸車14輛,鞋業加工機200台,收割機、播種機分別是10台、15台。2001年以來,共為村民解決各種稅費30餘萬元,引進固定資產500萬元的華亞鋼構公司。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為93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200元。
社會事業1984年,投資近30萬元,建起了一座縣級標準化國小。安裝電話戶數達95%,安裝有線電視戶數達60%。私人轎車3輛,麵包車7輛。全村有30%以上的人投入養老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80%。連續兩年獲“植樹造林先進村莊”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2003年被鎮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及“文明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