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

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

《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我試圖找回中國企業家真正的根,現代工商業真正的本土源頭。 《南通縣圖志》說,1920年,唐閘人口近萬戶,已接近五萬人。 張謇是1894年中的狀元,這一年他已42歲。

基本信息

作者:傅國

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

出版社: 五洲傳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1日
平裝: 397頁
ISBN: 9787508521718

內容簡介

《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內容簡介:揭開歷史的層層帷幕,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中國企業家們,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個個極富個性的商業傳統:張謇創造的“南通模式”,小魚吃大魚的“盧作孚神話”建廠力求其快的“榮宗敬速度”,永久黃的團隊精神,穆藕初引入的科學管理法,劉鴻生用西方諺語概括的感悟式格言……《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中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史上的寶貴經驗,是後世企業家值得珍視的遺產,也正是他們代表了近代工商業的方向。
作者傅國涌讀史兩年、尋訪一年,為追尋企業家們的本土傳統,走遍大江南北,《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用常帶感情的筆觸刻畫出了中國近代民營企業家們的群像,還原了那些商業先驅們的喜怒哀樂,掙扎與反抗,執著與奮鬥,光榮與夢想。

編輯推薦

《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我試圖找回中國企業家真正的根,現代工商業真正的本土源頭。叩問近代欠商人共同困境:民營企業做大後的最大難題是什麼?國進民退,夾縫生存,如何面對官資兼併?什麼是近代企業成敗的共同基因?打撈被遺忘的歷史記憶,發現被忽略的商業傳統,重溫民國實監巨擘的光榮與夢想。

文摘

世界地圖上的“唐家閘”
唐閘原叫唐家閘,更早叫唐家壩,本是個寂寂無名的小地方,如果不是1896年狀元張謇選中這塊地方辦廠,唐閘也許不會進入歷史。南通盛產棉花,通州棉和海門、崇明的棉花都很有名。唐閘離南通城六公里,周圍一馬平川,到處是棉田,周邊農家世世代代有紡紗織布的傳統,通揚運河在此緩緩流過,港閘河直通長江邊的天生港碼頭,舟楫往來,水路十分便利。張謇買地時,唐閘還很荒涼,地價很低,他在唐閘的陶朱壩一帶買下1.7萬步地(約68畝),只花了1250兩。以後先後六次,又買下3.4萬多步(約140多畝)。
相隔20多年,1918年,當一個叫做上冢司的日本人來到唐閘時,看到的已是一個繁華的工業城鎮:
眺望掩映在幾個煙囪之間的直衝雲霄的大生紗廠的時鐘台時,我們仿佛現在才為宏偉的四周的光景而感到震驚。沿河的一條街,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異常熱鬧,河邊停泊著數百艘民船裝卸著貨物。所見這般光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活動著的,又是現代化的。……即使說這些都通過張謇表現出來,也是無妨的。工廠中最壯觀的是大生紗廠、復新麵粉廠和廣生油廠這三個工廠……
《南通縣圖志》說,1920年,唐閘人口近萬戶,已接近五萬人。通揚運河沿岸工廠林立,商業繁榮。有人看到過當年國外發行的世界地圖,中國許多大城市都沒有標出,卻在南通方位赫然印著“唐家閘”三個字。一個彈丸小鎮進入世界視野。這不僅在當時的中國是唯一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國的黃石公園。
張謇是1894年中的狀元,這一年他已42歲。自從1868年中秀才以來,他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走了26個年頭,進出科場20多次,光是直接耗費在考場上的時間合計就有120天,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內心最清楚。所以中狀元的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複雜,並沒有特別興奮,這在他當天的日記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喜訊傳到家鄉海門常樂不久,他父親就撒手而去。他從天津乘海輪南下奔喪。按清朝規矩,他要在家守制三年。
1895年夏天,他閒居在家的時候,替兩江總督張之洞起草的《條陳立國自強疏》提出了“富民強國之本實在於工”。張隨即調任湖廣總督,授意他在南通籌辦一個紗廠。“狀元辦廠”當時是個新鮮事,除了他,只有蘇州狀元陸潤庠在1897年辦了蘇綸紗廠、絲廠。此時,離甲午戰敗已有一年,《馬關條約》也簽定了,條約規定外國人可以在中國設廠,這對中國人是個大大的刺激。儘管在此之前外國資本在華投資的企業已有不少。
一開始,張謇內心有過猶豫,辦廠畢竟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他起自農家,苦讀成名,有過十年不得志的游幕生涯,到過朝鮮,終究只是一介寒士,一個沒有從商經驗的書生。不過,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產生過“中國須振興實業,其責任須在士大夫”的想法,並在家鄉提倡過蠶桑,還試製過高粱燒成為他辦(頤生酒廠的前奏)。甲午戰爭之後,他開始形成實業和教育報國的念頭。思前想後,他還是答應了。其中說服自己的一個理由。就是替書生爭氣,世人都說書生只會空談,只會負氣。他要做樣子給人看看。於是下決心“捨身餵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