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帥史達林

大元帥史達林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為參考系列·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2005年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9月1日) 叢書名: 參考系列·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 精裝: 800頁 開本: 16開 ISBN: 7801907019

大元帥史達林大元帥史達林

描述

內容簡介

我在經過長期思考和猶豫之後開始寫作這本書。史達林經歷的事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他作為一個人十分複雜、矛盾而多面。
因此首先請讀者注意兩點。一點是在史達林生前的幾十年中人們對許多事的評價往往過高,過分誇大、渲染了他的功績;另一點是在史達林去世後他這個歷史人物以及與他相關的一切開始“聲名狼藉”和“威信掃地”,這一過程至今仍在繼續,其表現是把一切都說成一團漆黑,一無是處。
究竟真相如何呢?
為此不得不翻閱成堆的評價截然相反,大部分不客觀、不公正的書籍、文章和研究著作。
在一些著作中史達林是偉大的領袖、各族人民的父親、英明的國務活動家,在另一些著作中他是嗜血成性的惡棍、有妄想狂心理的罪犯。
關於這些“傳記”要指出的第一點是,所有無論是讚揚史達林還是給他抹黑的人的做法,都是出於其意識形態的黨性立場或派別信念。有些人無非是想通過談“熱點話題”來撈取錢財,只要有人付錢,他們可以從任何角度來加以描繪。他們昨天還在寫“關於發達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的學位論文,今天卻急急忙忙地大肆吹捧“自由經營活動”的好處。當年領袖的指示對於他們來說永遠是指導一切的準則,而現在他們卻斷言,他沒有任何理論和哲學,所做的只有鎮壓一件事。
應該對這一切加以分析。
我不打算分析、評價和描述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史達林的整個一生和全部活動,只嘗試闡述他的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
我在寫作《統帥》一書,特別是關於朱可夫元帥的三部曲時,仿佛是在為寫作關於史達林的書作準備。史達林作為最高統帥的作用在涉及戰爭進程、做出進行重大戰役的決策的各個戰略問題上是頭等重要的。他的決策是對還是錯,是另一個問題,但是他的意見和命令是決定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把我關於朱可夫元帥的三卷本著作中涉及敵人行動的某些章節納入本書中,而且多數情況下未作改動,事實上只補充了史達林對敵人同一行動的反應。我認為沒有必要對這些章節作徹底的改寫。
我在寫作那幾本書的過程中積累了關於史達林軍事活動的一些材料和思考;此外,許多重要的將領同我的談話以及數以百計的讀者來信都不斷建議我考慮著手寫作關於史達林的書。許多人認為,我以往的工作、所受的軍事教育以及對檔案的熟悉程度都使我做好了寫作這本書的準備。賦予我力量的,不僅是我掌握了必要的材料,而且是因為我有著從1947~1953年史達林去世時在總參謀部工作的經歷。
我並沒有親自接觸過他,但多次見到過他,聽過他講話。我要告訴不了解我生平的人說:1941年我還是塔什乾軍校學員時因所謂的反蘇鼓動和宣傳被捕並被中亞軍區軍事法庭判刑(蘇聯刑法第58條第10款)。
偵查員問我的主要問題是:
“是誰給你誣衊各族人民的領袖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史達林的任務的?”
我犯了這樣的“罪行”,是因為我說過:
“不少人把列寧忘了,總是說史達林、史達林,而他在革命和國內戰爭年代裡是次於列寧的第二位人物。”
偵查員說:
“你在軍人中用這樣的談話散布懷疑情緒,破壞各族人民領袖的威信。”
在戰前年代這是駭人聽聞的刑事犯罪,許多人因這樣的談話而被處決。我還算走運,軍事法庭“發了慈悲”,讓我活了下來。
後來我去了塔夫達勞改營,伐過木,還去了遠北,我幾乎在那裡葬送了性命。後來(1942年10月)我在給加里寧寫信請求奔赴前線後去了懲戒連。大家都知道,在懲戒連里要用鮮血來贖罪。我在幾次肉搏中活了下來,當時懲戒連只活下來幾個人。接著是加里寧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的決定:
“……鑒於紅軍戰士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卡爾波夫在與德國侵略者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取消其由中亞軍區軍事法庭判處的刑期……1943年2月20日”
總之,我完全有根據感到因史達林所受的委屈。但是……
我此前的幾本書都是實話實說,在這本關於大元帥的書中我也不改變這一作風。我不以為史達林辯護或譴責史達林為目的。我將一如既往,客觀地闡述一切。
關於本書的風格和結構簡單說一下。
這裡所說的一切都有嚴格的文獻根據。也許有人以為文獻和引文引用得太多,但我這樣做是因為我認為大部分讀者不可能親自閱讀許多現有的、所謂的普通人難以弄懂的第一手材料。至於我同史達林身邊的人(朋友和敵人)的談話,這些談話記錄(包括錄音材料)是絕無僅有的,因為我的這些對話人已經離開了人世。
我對可能產生的認為引文和從各種著作中轉引的材料太多的意見預先表示同意,我要說明的是,我想寫一本比較全面的關於史達林的書,因此收入了為老一代讀者熟知而新一代讀者不了解的史達林生平和活動中的細節。
這種體裁的特點是什麼呢?我並不追求史詩般的畫面,因為這本書不是長篇小說或中篇小說,它是用由我和其他著名或不著名作者蒐集到的史達林事跡創作出的鑲嵌畫。我最關心的是創作出我們這位極為著名的同時代人生平儘可能全面的畫面。
許多戰爭的參加者知道我在寫作關於大元帥的書,於是給我寄來了他們的願望和建議,告訴了我有關史達林生平的一些細節。我滿懷感激之情利用了這一切。
鑲嵌畫和其他體裁一樣都有存在的權利。在這方面支持我的是別林斯基的一個看法:“在作家受史料和事實束縛、只需要設法儘可能忠實地再現這些事實的地方,似乎藝術(在藝術性方面)難有作為。但問題是,光是知識淵博不可能忠實地再現事實,這裡還需要有想像力。史料中包含的歷史事實無非是磚頭和石塊,只有藝術家才能用這些材料建造起優美的建築物。”
我作為史達林的同時代人,親自經歷過這些歷史事件,因此完全有根據對事件參加者的所作所為進行判斷。在由幾乎近百年的大量文獻、事實、人物及其行為構成的這幅撲朔迷離的鑲嵌畫裡,我認為我應該是一個指點迷津的“嚮導”,一個對話者。
有些地方我詳細地講述了尋找文獻的過程、目擊者的敘述、事件的醞釀階段或者我作的評論,這一切都是鑲嵌畫必要的氛圍,它像空氣一樣填充在整個事件中間,不留下一點含糊不清、言猶未盡和模稜兩可的地方。
我修改手稿用了五年時間,可以而且應該再花上一番力氣,精煉語言,刪去一些,補充一些。但是……根據讀過這一手稿的朋友們的建議和好評我最終決定發表它。許多比我年輕的戰友和作家先後離開了人世,而我也已經度過80年十分艱難的歲月,令人悲傷的意外也許會和我不期而遇。我非常希望(我不隱瞞這一點)能拿著這本書(我創作中最有分量的一本),在靜靜的書房裡翻看,再一次同讀者們一起走過不僅史達林生活和工作過,而且我們老一輩也生活和工作過的20世紀最嚴酷、艱難和歡樂的年月。這也就是我們的生活。
還有最後一點。
我們在前線投入肉搏戰,激勵我們迎著子彈和死神沖向血肉橫飛的戰鬥的不僅是“為了祖國!為了史達林!”的口號,鼓舞我們每一個人奮起的還有亘古以來的一個俄語詞:“應該”!
我心中對自己說了“應該”這個沉甸甸的詞,寫作《大元帥》一本書時我充分懂得自己對讀者和對歷史背負了多么複雜和沉重的責任。

編輯推薦

這不是本長篇小說,它是由作者蒐集到的史達林事跡創作出的鑲嵌畫。本書不僅通過大量文獻、事實、人物及其行為,再現撲朔迷離的歷史畫面,同時,由於作者曾親身經歷過這些歷史事件,因此,也對這些事件做出了自我判斷,為讀者了解這段歷史做一個指點迷津的“嚮導”。

目 錄

作者的話
第一章 革命家們
一 最初的經歷(不加評論的事實)
二 國內戰爭。察里津保衛戰
三 在西方面軍粉碎鄧尼金
四 年的蘇波戰爭
五 史達林是列寧的繼承人
六 主要的政敵(最初的經歷)
七 重要的警告
八 史達林和俄國正教會
九 關於戰略
十 爭奪軍隊的鬥爭
十一 農業集體化
十二 背後一擊
十三 基洛夫遇害
十四 軍事陰謀
十五 關於鎮壓
第二章 戰爭的達摩克利斯劍
一 與德國接近。秘密條約(年~月)
二 和平的日子
三 蘇芬戰爭(年秋~年初)
四 歐洲的戰爭(法國戰敗:年~月,英德戰爭
五 清除托洛茨基
六 精神因素
七 比薩拉比亞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八 莫斯科—柏林。年
九 培養統帥
十 戰略計畫
十一 希特勒的計畫
十二 史達林揭開帷幕
第三章 偉大的抵抗
一 一切是這樣開始的
二 最初的幾天
三 在莫斯科(處決巴甫洛夫)
四 斯摩棱斯克戰役
五 組建波蘭軍隊
六 史達林個人的不幸
七 在敵人一方(年~月)
八 西南方面軍是“阿喀琉斯的腳踵”
九 史達林與朱可夫的衝突(葉利尼亞戰役
十 戰略外交
十一 列寧格勒防禦
十二 “颱風”威脅
十三 莫斯科會戰
十四 誓死抵抗
第四章 年的嚴峻考驗
一 反攻(對喘息時機的試探)
二 弗拉索夫
三 挑選能幹的戰友
四 年的冬季戰局
五 高加索會戰
六 事事關心
第五章 戰略轉折
一 伏爾加河畔的大決戰
二 在敵人一方(在史達林格勒會戰的日子裡)
三 “指環”戰役
四 讓宗教為祖國服務
五 突破對列寧格勒的封鎖
六 沃羅涅日交戰
七 庫爾斯克突出部
八 向第聶伯河進軍!
九 德黑蘭會議
十 國歌
十一 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合圍
十二 在敵人一方
十三 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
十四 在敵人一方
第六章 徹底殲滅
一 在“巴格拉季昂”戰役之前
二 第二戰場
三 “巴格拉季昂”戰役
四 同保加利亞的和平之戰
五 南斯拉夫之結
六 史達林為什麼饒了希特勒一命
七 華沙起義
八 克里米亞會議
九 最後的戰局
十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
十一 在敵人一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期間)
十二 勝利前夕
十三 在敵巢里
十四 子虛烏有的運動
十五 攻克柏林
十六 受降。勝利!
十七 幾位勝利者的速寫
第七章 偉大的強國
一 初見和平(秘密行動)
二 會見霍普金斯
三 勝利閱兵式
四 波茨坦會議
五 史達林怎樣使美國的原子“裂變”
六 擊敗日本
七 史達林的錯誤
八 朱可夫遭貶黜
九 復興
十 對左翼的關注
十一 探索新戰略
十二 史達林殞命
十三 “歷史”公案
十四 個人崇拜
十五 總結(附言)
作者簡歷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