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儀山
大儀疊翠”是儀隴古老名勝之一。據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撰修的《儀隴縣誌》中《大儀山記》一文寫道:“金城之西,三十里許有山焉,自秦中蜿蜒而來,拔地撐天,矗立二千餘丈,橫亘數十里,高距群山之巔,突兀崢嶸,為西偏之巨鎮,是曰大儀。大儀,邑中八景之一也。”由此可知,大儀山為儀隴西邊第一座高山,自陝西的秦嶺山脈逶迤而來,綿延至儀隴西部,忽然拔地而起,海拔高達785米以上,雄偉壯麗,巍峨險陡,崢嶸挺秀,高聳雲天。
在秋高氣爽,風和日暖的時節,人們漫步在中壩鄉馬家壩上,沿頭河岸小路,行至山麓,再登上一米多寬的石級便道,遂來到了大儀山腰。將到山頂,突然有兩尊巨石夾道對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石門。左邊那尊巨石上端,有清代嘉慶壬午年四月上浣書刻的“金堆洞”三個大字,大字下面有兩個碗口大的石孔,左右平行排列,當地人俗稱“打子洞”。
過了金堆洞便是東寨門,經過東寨門遺址,緩行一段坡路,右邊乃是永濟寺故地。相傳是後代人為紀念晉代羔羊縣令張英而修建的廟宇。l
從永濟寺左邊上山,再右行三百多米,來到大儀山頂的高明觀遺址,觀基側生長著兩根高大蔥蘢的黃連樹,五十里外,遠眺大儀,蔭翳的樹冠好像一把綠色的大傘,直插山頭,成了辯識大儀山的顯著標誌。儀隴線上0Z
高明觀左邊的懸岩邊,有北寨門舊址,城垣依稀可辯,石門尚在。越過北門不遠處,在萬仞陡崖中隱藏著一個乳泉洞,洞中石灰岩層湧出的清泉,色如乳汁,溢流洞外,故稱“乳泉”。
過了“乳泉”,再前行數十步,有一條丈余長兩尺多寬的大青石,橫跨在兩個向外懸伸的石嘴上,猶如凌空的獨石橋,浮臥在雲海之中,人稱“天生橋”。
經天生橋沿著險崖走去,前面有一塊草木不生的岩壁,中間露出一個天生的方形岩洞,名曰:“仙女洞”,也有人稱“仙姬洞”。據說羔羊縣令張英的愛妻,曾是仙女,就住在此洞中。距“仙女洞”左邊100米處是西寨門。寨旁懸崖上有兩個並列的大石洞,洞內面積約15平方米,洞中空無一物,人們把它叫作“雙龍洞”。洞下岩邊是龍泉井,井水清冽,終年不涸。龍泉井下是古時的大儀場。建國前,英國的傳教士寄居閬儀邊境,在大儀場頭修建了福音堂和育嬰院,傳播耶酥教。過了雙龍洞,山勢逐漸向內折回,崖壁上鐫有“儀隴”兩個高1米左右的石刻大字。這是此地初置儀隴縣的歷史見證。向里走去,岩邊有兩處倚山而建的觀音閣遺址,今天雖廟堂無存,但摩崖佛龕猶在。兩廟石匾均刻著佛家梵語“慈航普渡”四字。岩角青草叢中,水珠滴滴,常年不竭,那是觀音井陳跡。再翻越一處岩坡,裡邊就是人工開鑿的清平洞,洞的對面小路邊,有一口半月形的石井,仍為人力鑿成,名叫“松花井”。順路漫行上山,來到大儀山頂的小埡口,有一平坦的石壩,人們稱此處為“買賣街”。追根求源,始知古時羔羊縣曾在此地段設定交換商品的簡陋露天集市。 當人們順著大儀山頂的邊沿繞行一周以後,才害然感覺到,大儀山的地貌好像一隻俯臥的大鵬,頭向儀隴金城山,尾朝閬中玉台場,昂首展翅,躍躍欲飛。因此,清代儀隴遊客飽大儀山的景色之後,即弄墨揮筆,謳歌長吟,對大儀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發出由衷的讚嘆。
古時候,大儀山頂,蒼松翠柏,遮天蔽日,寺廟樓堂,掩映在青草綠竹樹海林濤之中,起伏重疊,千姿百態,顯得山光旖旎,景色絢麗,故而古往今來,儀隴人民相沿成俗,即“大儀疊翠”來概括其清幽秀雅的自然風光。
在秋高氣爽,風和日暖的時節,人們漫步在中壩鄉馬家壩上,沿著河岸小路,行至山麓,再登上一米多寬的石級便道,遂來到了大儀山腰。
4B8EDWV C2G0將到山項,突然有兩尊巨石夾道對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石門。左連那尊巨石上端,有清代嘉慶壬午年四月上浣書刻的“金堆洞”三個大字,大字下面有兩個碗口大的石孔,左右平行排列,當地人俗稱“打子洞”。永濟寺
過了金堆洞便是東寨門,經過東寨門遺址,緩行一段坡路,右連乃是永濟寺故地。相傳是後代人為紀念晉代羔羊縣令張英而修建的廟宇。儀隴線上B_ ^n}fF:P
從永濟寺左邊上山,瑞右行三百多米,來到大儀山項的高明觀遺址,觀基側生長著兩桶高大蔥蘢的黃連樹,五十里處,遠眺大儀,蔭翳的樹冠好像一把綠色的大傘,直插山頭,成了辨識大儀山的顯著標誌。
北寨門舊址、乳泉洞和天生橋
高明觀左連的懸岩邊,有北寨門舊址,城垣依稀可辨,石門尚在。越過北門不遠處,在萬仞陡崖中隱藏了一個乳泉洞,洞中石灰岩層湧出的清泉,色如乳汁,溢流洞外,故稱“乳泉”。過了乳泉,再前行數十步,有一條丈余長兩尺多寬的大青石,橫跨在兩個向外懸伸的石嘴上,猶如凌空的獨石橋,浮臥在雲海之中,人稱“天生橋”
儀隴線上0w2KfY+_%iN@
經天生橋沿著險崖走去,前面有一塊草木不生的岩壁,中間露出一個天生的方形岩洞,名曰“仙女洞”,也有人稱“仙姬洞”,據說羔羊縣令張英的愛妻,曾是仙女,就住在此洞中。據“仙女洞”左邊100米處是西寨門。寨旁懸崖上有兩個並列的大石洞,洞內面積約15平方米,洞中空無一物,人們把它叫作“雙龍洞”。洞下岩邊是龍泉井,井水清冽,終年不涸。龍泉井下是古時的大儀場。建國前,英國的傳教士,寄居閬儀連境,在大儀儀場頭,修建了福音堂和育嬰院,傳播耶酥教。
過了雙龍洞,山勢逐漸向內折回,崖壁上鐫有“儀隴”兩個高達1米左右的石刻大字。這是此地初置儀隴縣的歷史見證。向里走去,岩邊有兩處倚山而建的觀音閣遺址,今天雖廟堂無存,但摩崖佛龕猶在。兩廟石匾均刻著佛家梵語“慈航普渡”四字。岩角青草叢中,水珠滴滴,常年不竭,那是觀音井陳跡。
順路漫行上山,來到大儀山頂的小埡口,有一平坦的石壩,人們稱此處為“買賣街”,追根求源,始知古時羔羊縣曾在此地段設定交換商品的簡陋露天集市。儀隴線上 G F7yV }@ Fr#\{
N0大儀山頂
當人們順著大儀山頂的邊沿繞行一周以後,才猛然感覺到,大儀山的地貌好像一隻俯臥的大鵬,頭向儀隴金城山,尾朝閬中玉台場,昂首展翅,躍躍欲飛。
縣令陸曾以《大儀疊翠》為題詩云:
形勝巍然萬壑宗,青蘿殘蘚綴奇峰。
山空松老隨風韻,剎古雲閒竟日封。
碧壘參天懸怪石,寒煙匝地覆蒼龍。
雨余惟解添新綠,嶺翠參差色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