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據傳,早在1641年,柘城大仵有一王姓富紳,早年為藥商,他在外埠見有龍燈舞、獅子舞、旱船等傳統民俗舞蹈十分熱鬧、好看,心中就萌發了“引進”的念頭。王紳士50歲以後棄商歸家,為了擺闊,決定在60大壽時好好熱鬧熱鬧。於是在他慶祝60大壽時,便從外地請來了龍燈舞、獅子舞、竹馬等舞蹈藝人,一連演出三天三夜。其演員之眾、聲勢之大、影響之廣、觀眾之多前所未有,王紳士得意至極,好不風光,高興得徹夜難眠。隨後他又生出想法:我66慶壽、80慶壽,時間長著呢,何不把他們多留些日子,讓大仵的人跟他們學會,有事不就方便多了。自此,以上民間舞蹈就在柘城大仵“落了戶、扎了根”。
民間舞蹈起源
柘城大仵民間舞蹈中的鬼會是大仵人自己獨創的民間舞蹈。清朝初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遭到國人的反對和唾罵,大仵人為了表達他們對奸賊的憎惡(當時是不能直白反對吳三桂的,只能採取影射進行諷刺),多次加工、創編舞蹈,表面上以痛斥南宋害死民族英雄岳飛的奸臣秦檜,而實質上是諷刺、羞辱奸賊吳三桂罪惡行徑的。因此,大仵集也成了客商雲集的豫東名鎮。解放初期,這個村的民舞節目還曾到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參加匯演並獲了大獎呢!
引進和創編
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在經歷了明末清初的引進和創編之後,形成了民國末年的成熟興盛期,新中國成立至“文革”是過渡期,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活躍期以來,又有了新的發展。1995年,柘城縣大仵鄉北街村成立“大仵鄉北街村民間舞蹈藝術團”。2005年在大仵鄉北街國小體育課中增加了民間舞蹈的教學內容。
表演方式
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分為兩類七種,兩類分別是:不帶說唱舞蹈和說唱舞蹈。不帶說唱舞蹈有五種:龍燈舞、獅子舞、竹馬、高蹺、鬼會。帶說唱舞蹈有兩種:小車和旱船。這七種舞蹈全部由打擊樂伴奏。
其中龍燈舞、獅子舞、高蹺、旱船我們都不陌生。龍燈舞主要表現火龍和青龍相互搏鬥、戲耍(戲珠)的各動作及生動場面。
動作及生動場面
獅子舞是人們豐收之後喜慶之際,用獅子來表達歡愉的心情。表演時兩頭威猛雄壯的大獅子和一頭憨態可掬的小獅子,通過滾繡球、盤花對立、跳桌子、啃癢、踩步、咬花、打滾、喘息、發情、大吃活人等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滑稽動作來吸引觀眾。
竹馬是模仿真馬大小,以竹紕子做骨架,外面裱糊上彩紙條,挎在表演者胯間,在持彩傘人的指揮下,幾匹馬表演喜慶和吉祥的場面。
鬼會又稱“拉秦檜”,是大仵北街民舞藝人於明末清初時獨創。此舞陣容強大,表演者需要24人以上,主要內容是奸臣秦檜害死民族英雄岳飛,天怒人怨,玉帝動怒,令閻王到人間查訪,閻王派三曹判官帶領小鬼小判、牛頭馬面捉拿秦檜夫妻的靈魂歸案。因反映的都是陰間的故事,所以叫“鬼會”。
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可單獨表演,也可共同出場,全套民舞共同演出需要180多人,其粗獷豪放的恢宏氣勢與一走三退、嬉戲滑稽的歡樂場面
兼而有之。
舞蹈傳承
改革開放後,為了讓祖輩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民間舞蹈藝術發揚光大,重振雄風,從小在民間舞蹈世家長大的退休工人王國明與轉業軍人、老支書邵振山及村民吳振江,李付林,趙紅軍等人一道,於1995年冬天發起並成立了“大仵鄉北街村民間舞蹈藝術團”。
春風化雨滿眼新,民舞花開樂萬民。大仵北街村民舞藝術團以紅紅火火的民舞活動,豐富和活躍著柘城農民的文化生活,帶動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展,這朵艷麗的古老文明之花,悄然綻放在時代的鄉村沃土之上。10多年來,該團多次在本縣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民眾文化匯演、縣三級幹部大會、慶雙節等重大活動中大展風采,屢獲大獎。民舞團所到之處,人山人海,觀者如潮,無不拍手叫好。大仵鄉北街村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全縣聞名的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村和交通安全村。
如今的大仵鄉北街村的民舞節目,真可謂豐富多彩,令人叫絕。獅子舞、龍燈舞、竹馬、旱船、小車、鬼會、高蹺、鋼叉、秧歌、腰鼓等表演形式應有盡有,既有《水漫金山》、《金剛斬秦檜》、《唐僧取經》、《八仙過海》、《大鬧河間府》等傳統節目,也有《豐收樂》、《辣椒贊》等現代節目。
舞蹈現狀
據柘城縣文化館館長楊建華介紹,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區域性,道具造型誇張而不失真實,不但民俗民族特點突出,而且藝術特色也很鮮明,幾百年來,深深根植於社會生活中,一直伴隨著人們的繁衍生息傳承發展。然而隨著老藝人的離去,年輕人外出打工增多,民舞隊伍逐年縮小,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少有年輕人接續,已處於瀕危狀態。如今年齡最大的藝術指導教練王國祥,都85歲高齡啦!團長王國明也已77歲。
柘城縣文化系統工作人員開始對柘城大仵民間舞蹈進行考察,走訪了為數不多的老藝人,留下了珍貴的口頭資料,並經過整理,以文字、畫面的形式留下來存入了檔案。他們組織人員進行研究性演出,收集並整理有關資料、服裝、道具,保存了這些民間舞蹈的寶貴資料。
為保護柘城大仵民間舞蹈,柘城縣制定了“十年保護計畫”,擬建立“大仵鄉民間舞蹈文化生態保護村”,並對七種民間舞蹈180多名民舞表演者中的60名主要表演骨幹實行重點保護;在大仵鄉實驗中學和北街村國小體育課中,增添民間舞蹈這一教學內容,不斷培養新的民間舞蹈藝術人才,將會從根本上解決柘城大仵民間舞蹈傳承難這一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