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夜航船序
天下學問,惟夜航船中最難對付 。蓋村夫俗子,其學問皆預先備辦。如瀛洲十八學士 ,雲台二十八將之類 ,稍差其姓名,輒掩口笑之。彼蓋不知十八學士、二十八將,雖失記其姓名,實無害於學問文理,而反謂錯落一人 ,則可恥孰甚。故道聽途說,只辦口頭數十個名氏,便為博學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 ,惟餘姚風俗,後生小子,無不讀書,及至二十無成,然後習為手藝。故凡百工賤業,其《性理》《綱鑑》 ,皆全部爛熟,偶問及一事,則人名、官爵、年號、地方枚舉之,未嘗少錯。學問之富,真是兩腳書廚 ,而其無益於文理考校 ,與彼目不識丁之人無以異也。或曰:“信如此言,則古人姓名總不必記憶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關於文理,不記不妨,如八元、八愷 ,廚、俊、顧、及之類是也 。有關於文理者,不可不記,如四岳 、三老 、臧榖 、徐夫人之類是也 。”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 ,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余所記載,皆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但勿使僧人伸腳則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劍陶庵老人張岱書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夜航船:舊時江南地區用於長途運輸的客船。在漫長的航程中,坐著無聊,各色乘客閒談消遣,其所談內容也包羅萬象,故稱“最難對付”。
②瀛洲十八學士:唐初秦王李世民建文學館,以杜如晦、房玄齡、姚思廢、薛收、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等十八人並為學士。命閻立本畫像,褚亮作贊,題十八人名號、籍貫,藏之書府,時人謂之“登瀛洲”。
③雲台二十八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因追念父皇打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圖畫鄧禹、吳漢等二十八將於洛陽南官之雲台,故稱。
④錯落:指弄錯或遺漏。
⑤八越:古時紹興領轄八縣:山陰、會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故稱。
⑥《性理》《綱鑑》:兩部明代較流行的著述,即《性理大全》和《綱鑑》。前者為明初時刊刻的一部宋人理學彙編。後者系承襲朱熹《通鑑綱目》體例編寫的史書取綱目、通鑑各一字而得名。
⑦兩腳書廚:讀書記誦雖多,而不能靈活運用。
⑧考校:考辨、訂訛。
⑨八元、八愷:傳說上古高辛氏時有伯奮、仲堪等八位才德之士,稱“八元”;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愷”。見《左傳・文公十八年》。
⑩廚、俊、顧、及:即八廚、八俊、八顧、八及,均為東漢時人,見《後漢書・黨錮傳序》。及,導引人追隨聖賢。
⑪四岳:傳說堯舜時四方的部落首領稱“四岳”。
⑫三老:《禮記・禮運》載,古代地方掌教化之官有“三老”。
⑬臧榖(gǔ):即臧與榖,莊子寓言中兩個虛擬的人名。
⑭徐夫人:上古著名鑄劍師,姓徐名夫人。據傳荊軻刺秦王時所用之劍即出其手。
⑮澹臺滅明:春秋時人,為孔子弟子。澹臺為複姓。
⑯古劍:張岱祖籍劍州,因此常自稱為“古劍”。陶庵:即張岱之號。
白話譯文
天下的學問,惟有夜航船中的最難對付。那些村夫俗人,他們的“學問”都是預先準備好了的,如瀛洲十八學士、雲台二十八將之類的,誰若把他們的姓名說得稍有差誤,就會被人掩口恥笑。他們大概不知道那十八學士、二十八將,即使忘記了他們的姓名,實在對於學問、文理並沒什麼害處。但他們卻說錯說或落下了個人,就是十分恥辱的事。所以道聽途說,只是辨得口頭上的幾十個名字,便以為是博學的才子了。
於是我想我們八越之地,只有餘姚的風俗,後生小子沒有不讀書的,等到了二十歲學業無成,然後便去學習一門手藝。所以大凡各行各業的人,像《性理大全》《綱鑑》等書,全都爛熟於胸。偶爾問到一事,與之有關的人名、官爵、年號、地方,對他們來說真是如數家珍,並且從未說錯過。他們的“學問”之豐富,真可以稱得上是個“兩腳書櫥”了,但這些“學問”對於文理考校來說卻沒什麼用處,與那些目不識丁的人是沒什麼不同的。有的人說:“果真像你所說的,那么古人的姓名全不必記憶了。”我說:“並非如此。姓名有與禮文儀節無關的,不妨不記,如八元、八愷、八廚、八俊、八顧、八及之類的便是;有與禮文儀節有關的,則不可不記,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等這些姓名便是。”
從前有一個僧人,與一個應考的讀書人同宿夜航船中。讀書人一路高談闊論,僧人有些畏懼他,小心地蜷縮起雙腳睡在一角。後來,僧人聽出讀書人的話中有破綻,便問道:“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回答說:“是兩個人。”僧人又問:“如此,那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說:“那自然是一個人了。”僧人於是笑笑說:“如此說起來,且讓小僧伸伸腳吧。”我所記載的,都是人們眼前極其膚淺的一些事,我們且把它們記錄在此,只要別讓僧人伸腳也就可以了,所以就給它取名叫《夜航船》。
劍州陶庵老人張岱書。
創作背景
《夜航船》系作者著作之一,涉及天文地理、經史百家、政治人事以及典章沿革等,總計二十卷。此文為其書前序言。
一個人為自己的著作寫序,通常是為了介紹著作的緣起、目的,寫作經歷等等,這篇序文目的也不外乎此。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文章開篇扣題而出,由於著作題目本身的奇異新穎,這一句仍給人以突兀之感。“天下學問,惟夜航船中最難對付。”學問與“夜航船”本不搭界,超出了正常思路的妙想自然有一種抓住人的力量。“最難對付”,這是作者站在學人士子的角度說的。在夜航船中,白天可觀覽的景物已消失在夜幕中,唯一的消遣就是閒聊了。船上的乘客大都是村夫俗子、下里巴人,他們的“學問”,都是些口頭相傳、爛熟胸中的“瀛洲十八學士”“雲台二十八將”之類,對於這樣的“知識”,讀書人就相形見絀了。當讀書人顯得反不如村夫俗子,被人“掩口笑之”,處境便會尷尬。作者家鄉更有“學問之富,真是兩腳書櫥”一樣的人,如遇上他們,恐怕讀書人更得汗顏了。於是,令人信服地相信開篇語並非危言聳聽。當然,上述難對付的人並不會作學問,即便是“兩腳書櫥”,也“無益於文理考校”,乃至和“目不識丁”的人沒什麼區別。這似乎給了讀書人一線轉機:不知那些姓名地理也無妨,實可不必與村夫俗子爭高低。作者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因之借問答形式自然一轉,道出了“姓名有不關於文理,不記不妨……,有關於文理者,不可不記”的主旨,將著作目的不經意道出,是張岱的高明之處。唯其不經意就愈發吸引讀者加深了對“不可不記”的印象,撩起了閱讀的興趣。
在一問一答中,知識的有用與無用,捨棄什麼應記什麼的道理已經說透,但在解釋中畢竟少了些情趣,於是乎作者最後又加了絕妙的一段,不僅在結構上與“夜航船”呼應,而且巧妙地把有用的知識不可不記的思想化解在這則詼諧風趣的故事裡,令人在會心一笑中自然接受作者的主張。故事中提到的堯舜作為古史相傳的聖明之君,幾乎是古人讀書開篇即遇的人物;澹臺滅明是孔子的弟子,《論語》《史記》都提到過他,兩書也是古人必讀的典籍。不知道他們,這位士子已淺薄得可笑,可是他卻不以為無知,反“高談闊論”,強烈的反差更增添了喜劇成份,再看那位先是“畏懾”,“拳足而寢”,待察覺了趾高氣揚的士子竟不如自己的僧人那“伸伸腳”的自信,便也就再也忍俊不禁了。至此,作者順勢把筆鋒引向自己著作的命名,好像著書的意義僅僅在“勿使僧人伸腳”,平淡之中帶有漫不經心,筆調的輕鬆詼諧亦無吹噓之意,但所留給讀者的感受卻是深刻的。顯而易見,一段形象的故事,調節了整篇序言風趣幽默的文風,是張岱抓住讀者取得成功的精彩之筆。
名家點評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夏鹹淳:張岱為文喜歡引用笑話,不止是為了博人一笑,其中還有深意,能使讀者在笑中獲得教益。像這篇序文中的那個士子,在夜航船中高談闊論,可是連極普通的常識性問題也回答錯了,出盡洋相,令人絕倒。笑話告訴人們:對學問必須老老實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來不得半點虛假;同時要勤於學習,掌握常用的知識。否則很容易鬧出“士子”那樣的笑話。(《當代散文叢書 張岱散文選集》)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一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出生於仕宦世家,早年過著富裕的生活,喜愛遊山玩水,通曉音樂戲劇。明亡後張岱曾參加抗清鬥爭,見大勢已去,才隱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不做清朝的官。他在散文上的造詣高,體裁廣,文字清新,能把大量民間口語融入到散文之中。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琅嬛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