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圖

夜坐圖

《夜坐圖》是明代畫家沈周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

《夜坐圖》是沈周自寫生活情狀的作品。此畫背景,背山高聳,兩巨峰並列,山峰聳入雲兩,山巔山坡間綠樹蔥蘢,兩高山間形成一大峽谷,雲霧迷茫。溪水潺潺,匯流成泓潭水。山蔍下青松雜樹掩映著數間屋宇茅舍,屋宇臥川而建,屋後竹影鏘翳。畫中的主人在室中正襟趺坐,拱手靜思,身前桌上有一燭台和一函書籍。這正是他在《夜坐記》所云:“一燈熒然相對,案上書數帙,漫取一編讀之,稍倦,置書束手危坐”的寫照。門外溪水環繞,意境清雅。此畫構圖簡樸,雖無疊嶺飛泉,又無繁密林木,可是意境幽遠,氣韻雄逸。總的來說,此畫構圖和用筆上,構圖荒率,用筆草草,漫不經心,尤其是禿筆濃墨的點苔,是他中年以後常有的面貌。為突出秋色的時節氣圍作者以花青加墨渲染山石,襯出秋夜蕭爽靜謐的氣氛,復用濕筆點葉,更將久雨新霽枝搖葉潤的景致一表無遺。此畫設色較富有特色,整個畫面設色淡雅明浄,前景墨色較濃,越遠越淡,層次分明。山石皴法以側筆中鋒為之,乾濕互見,濃淡兼施,又用濃墨點苔,故使整幅作品墨色變化豐富。皴筆較早期作品粗鈍,狀似松秀,實則柔中寓剛。人物用筆筆簡意賅,寥寥數筆,神形俱全,生動畢肖。另外,畫幅面積與長段題跋幾乎各占一半。此《夜坐記》結字即以黃體(黃庭堅書)為基,傾側多姿,遒勁奇崛,功力很深,簡潔粗獷的畫面配以精妙的書法,再加上記文文意清新,與書法、繪畫三者融合成統一的藝術整體,各自生輝,相映成趣,充分地表達了文人畫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款署弘治壬子(1492)秋七月既望。時年66歲,為沈周晚年佳構。

藝術鑑賞

在《夜坐圖》中,首先映入視覺的是端坐於畫面中央的人物,雙手交叉,若有所思,畫家用寥寥數筆就將人物“束手危坐”的姿態描繪得栩栩如生,由於人物處於整個構圖的正中央最引人注意的位置,不免成為整幅畫面的焦點。整幅畫以人物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近處桌上放著蠟燭一盞和書冊數帙,屋舍被山石、竹木環繞,竹木採用淡墨橫點寫出,營造出一種煙雨朦朧之感。中景屋舍倚靠著兩棵交叉的松樹,一棵樹幹筆直,直衝雲霄,聳立於兩座大山之間,另一棵則向右傾斜,與右側聳立樹木遙相呼應。畫家對近景中的兩棵樹著墨較多,兩棵樹幾乎平行地向左傾斜,以中鋒淡墨勾勒樹幹,右側的一棵樹較為低矮,枝葉濃淡相間,以淡墨為主,墨氣淋漓,表現了“久雨新霽”的濕潤感,另一棵樹盤曲直上,坐落於屋舍與山坡之間。滾滾溪流從左側山坡,沿著堤岸款款而來,緊密的數列波紋暗示著“久雨新霽”的景況,雖然天氣晴朗,然而由於長時間的降雨,山中的洪流還未完全退去。遠景為兩座大山相對而立,沈周採用淡墨,斫拂式短皴,山腳大量留白,製造出雲氣朦朧之感。整個畫面,無論是從用筆、著色、意象的選取都與題記相合。

題記中的行書具有黃庭堅的特點,字形成放射狀,題識整體有向右側略微傾斜的態勢,豪放灑脫,字型注入了畫家的個性,厚重而不輕浮取勢。

《夜坐圖》是沈周晚年成熟時期的一幅作品,用筆鬆動,畫家在點染樹葉時,用筆隨意而又不失節奏感,最有特點的是礬頭的點苔,禿筆濃墨,向右下方隨意而有節奏地點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