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特點
酒泉夜光杯採用祁連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雕琢而成, 造型多樣,小巧玲瓏、晶瑩剔透。夜光杯的特點是:抗高溫,耐嚴寒,盛燙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擊不碎。如在夜晚,對著皎潔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體頓時生輝,光彩熠熠。
材質
酒泉夜光杯採用優良的祁連山玉精雕細琢而成, 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
分類
傳統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蓋碗。 仿古杯有爵杯、鳳杯、牛頭觥、觴、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藝掛件等八十多個品種。
產地環境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轄“一區兩市四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酒泉市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祁連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峰巒迭嶂,陡峻高拔。自東而西有祁連山主峰、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 肅州區地處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 境內祁連山的祁連玉石是酒泉夜光杯製作原材料。
歷史淵源
“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說起歷史上有名的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就不得不提出產於酒泉的夜光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代詩人王翰的一首《涼州詞》,更使得古城涼州的葡萄美酒和酒泉的夜光杯千百年來馳名天下。
酒泉“夜光杯”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早在周穆王時,西域曾向朝廷獻“夜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漢東方朔《海內十冊記》)。 由此可見,在西周之時,已有夜光杯向中國政權進貢的歷史了,只是那個時候是以和田玉製成夜光杯,運往長安、洛陽等地。後來因為玉杯在運輸途中易損,則改為把和田玉運到酒泉,在當地加工成夜光杯再運輸。後來和田玉供應不上,就改用在祁連山開採的酒泉玉來製作夜光杯。也喻意吉祥如意。酒泉夜光杯精雕細琢而成,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
公元前七世紀時,周穆王當政。當時,西域的一個小國便送禮上朝,以求得和平共處。第一年,使節帶著產自新疆當地的和田玉前往朝覲。周穆王見到那玉石,龍顏大悅,對使節及其隨從盛情款待。第二年,使節如法炮製,又選出上好的玉石進獻。然而,周穆王的反應十分冷淡。使節回國後,向國王講述了周穆王的態度,並商量如何才能討得周穆王的歡心。此時,有人提議,不妨把玉石做成酒器。因為周穆王喜歡飲酒,用上等玉石做成樽飲用美酒,應該是周穆王高興的事。果然,第三年,當一盞盞晶瑩剔透、薄如蟬翼的杯子擺在周穆王面前時,周穆王十分高興。特別是當杯中斟滿紅葡萄酒時,月光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周穆王立即下令獎賞使節。夜光杯從此誕生,也因此而得名。夜光杯自己不會發光,它需要藉助外部的光來產生那種奇異的效果。
生產情況
生產工藝
酒泉夜光杯都是以祁連山的玉石雕琢而成,此玉種產於距酒泉百餘公里的祁連山中。酒泉夜光杯傳統製作工藝複雜而又精細,嚴格而不失優雅,要經過選料、驗料、鑽棒、切坯、掏膛、造型、粗磨、細磨、溜杯、拋光等38道複雜工序。所用的工具有磨床、鑽床、切砣、鑽筒等20餘種,操作全靠手工精雕細琢,製作出的夜光杯造型優美、薄如蛋殼、色彩斑斕。
製作流程
夜光杯用料極為難求、製作工藝極其複雜。 夜光杯玉料來源於離酒泉城區500公里的祁連山域,製作夜光杯的祁連玉就來自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上,玉呈墨綠色,製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讓人頓生冰涼之感。受交通限制,祁連玉的開採外運十分困難,供應到市場上的玉料非常有限;製作玉杯,玉料的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因此夜光杯的產量很有限,珍貴自不必說。夜光杯的製作要經過30多道複雜的工序,工藝複雜,製作精良。首先要選料,選上乘的好料,上乘的好料才能達到“酒泛夜光杯”的效果。根據酒杯的尺寸,將料切成不同規格的形狀,製成圓柱體,再按一定尺寸切下做毛坯,毛坯的製作需5道工序。製作的毛坯經過切削,粗磨外型,夜光杯的初型就已形成,初型的製作要經過4道工序,然後是掏膛,掏膛需5道工序。此道工序完成後,夜光杯基本成形,剩餘就是細磨、沖、碾、拓、拋光、燙臘等14道工序,最後用馬尾網打磨,即製成晶瑩剔透的夜光杯。製作的酒杯要求杯薄如紙,高矮、粗細、薄厚、顏色一樣,表面光滑細膩。
生產數據
2010年,酒泉市年產夜光杯6萬餘只,年銷售收入600多萬元。
產品榮譽
2006年,酒泉夜光杯雕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酒泉夜光杯廠成為遺產保護責任單位。
2007年,黃越肅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夜光杯雕”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酒泉夜光杯”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酒泉夜光杯產地範圍為甘肅省肅州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保護對象
用在保護範圍內開採的酒泉玉加工而成的杯具。
二、主要原料(酒泉玉)要求
玉料主要礦物成分:蛇紋石(Mg、Fe、Ni)SiO(OH),結構緊密,刻劃莫氏硬度不小於4度,密度為2.57(﹢0.23,-0.13)克/立方厘米。顏色鮮艷,主要呈綠色、墨綠色、黃綠色等,緻密塊狀,油脂光澤,半透明—透明(1毫米拋光片),無裂紋,雜質、綿、石筋不得大於棒料體積的0.5%。
三、管理制度
按照酒泉夜光杯溯源保護制度的要求,建立溯源制度,夜光杯原料的採挖、運輸、加工、銷售可溯源管理。
四、加工工藝
(一)工藝流程
鑽棒料→定尺→開坯→頭鑽→二鑽→定底→扎杯→沖杯→碾杯→頭砣→二砣→三砣→清底→拉幫→溜槽→粗磨→拓杯→細磨→拋光→燙蠟。
(二)關鍵工藝要求
1. 定尺:將棒料根據產品尺寸切削成玉坯,要求玉坯尺寸≥產品尺寸5毫米。
2. 開鑽(頭鑽、二鑽、定底):按器皿規格,使用鑽筒對玉坯進行頭鑽、二鑽,並對玉坯底部開鑽定型。
3. 扎杯:根據杯型用金剛粉切片將多餘部分切除,要求切除八片,外形勻稱,呈八稜錐形。
4. 沖杯:用砂輪將杯體沖磨成型,要求杯體外形平整、勻稱、無稜角。
5. 碾杯:按器皿規格用砂輪將杯把碾磨成型,要求表面平整,無稜角。(只適用於高座杯製作工藝)
6. 掏膛:掏膛分頭砣、二砣、三砣、清底、拉幫。要求杯體內側平整,無稜角,杯壁薄厚勻稱,厚度不得小於2毫米。
7. 拓杯:將杯口、杯底拓平,要求杯口、杯底平整,杯口與杯體垂直90度角。
8. 細磨:用細砂漿將成型夜光杯內外打磨光滑,要求夜光杯內外光滑平整。
9. 拋光:用拋光材料將夜光杯打磨光滑,要求杯體內外光亮、潤滑,杯體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無加工痕跡。
五、質量特色
(一)感官特徵
1. 膛肚要求串勻,薄厚一致、平展,杯口圓滑,邊線規矩平整,深淺一致。
2. 色澤純淨,呈墨綠或翠綠,花紋自然。
3. 光潔度強,無加工痕跡,滋潤平展,拋光後表面呈柔和的玉感亮度,手感光滑。
(二)理化指標
主要部位公稱尺寸 單位:毫米
名稱 | 規格 | 杯口 | 杯高 | 杯身 | 杯壁厚度 | 杯把 | 杯座 | ||||
上口 | 杯底 | 高度 | 上直徑 | 下直徑 | 厚度 | 直徑 | |||||
高座杯 | G60×100 | 60.0 | 100.0 | 56.0 | 3.0 | 36.0 | 18.5 | 10.0 | 8.0 | 49.0 | |
G50×80 | 50.0 | 80.0 | 45.0 | 3.0 | 29.0 | 13.0 | 8.0 | 6.0 | 40.0 | ||
G40×65 | 40.0 | 65.0 | 35.0 | 1.3 | 2.7 | 25.0 | 12.0 | 7.0 | 5.0 | 30.0 | |
平底杯 | P60×50 | 60.0 | 50.0 | 46.0 | 1.5 | 3.0 | 4.0 | 28.0 | |||
P50×40 | 50.0 | 40.0 | 38.0 | 1.5 | 3.0 | 2.0 | 22.0 | ||||
P40×35 | 40.0 | 35.0 | 33.0 | 1.3 | 2.7 | 2.0 | 18.0 | ||||
大頭杯 | D60×80 | 60.0 | 80.0 | 45.0 | 1.5 | 3.0 | 29.0 | 18.5 | 8.5 | 6.0 | 19.0 |
蓋碗 | W100×60 | 100.0 | 60.0 | 60.0 | 1.5 | 3.0 | 5.0 | 40.0 |
註:各部位圓度應滿足GB/T 1184附表2中11級公差要求。
(三)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酒泉夜光杯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甘肅省肅州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酒泉夜光杯的檢測機構由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藝術佳品
酒泉夜光杯在唐代就為天下人所盡知,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這佳傳,唐代詩人王翰在他的《涼州詞》中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而隨著西部大開發和旅遊業的發展,夜光杯也進入了平常百姓家,其特殊的功能深受的人們的喜愛。酒泉夜光杯被國家視為重要的地方民間藝術瑰寶,曾傳有鎮齋辟邪之功效。
文化遺產
熠熠生輝的酒泉夜光杯,不僅是生活中饋贈友人的佳品和聚會飲酒的器皿,其獨特的雕琢工藝更是後人引以為耀的寶貴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肅州區的黃越肅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種類與鑑別
夜光杯系列
高腳夜光杯
高腳夜光杯, 具有強烈民族風格的大、中、小平底杯,俗稱中式夜光杯,歷史悠久,名馳千秋。在中式杯造型基礎上設計製作的大、中、小高腳杯式樣新穎,杯口出檐翻闊,曲線突出而自然,它既保留了中式杯渾圓深沉、古樸典雅的風格,而又突出了杯體挺拔、玲瓏精巧之美感,不乏中式杯落落大方的氣質,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仿古 爵杯
仿古爵杯, 是根據《青銅器造型與紋樣》中國殷、周時期的青銅器“爵”的基本造型設計的。既利用原造型的基本特點,保留原有的優美部分——取其精華,改造某些不能給人以美感的粗陋的部分——剔其糟粕,使之“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仿製成人們喜愛的飲酒器皿。
仿古牛頭觥
仿古牛頭觥, 是根據中國古代殷、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而改制,它體狀腹部橢圓,前有流,後有鋬,鋬呈牛頭狀,因古代多用野牛角刻制而成,是一種在酒宴中罰酒用的酒具,所以在設計製做中以牛頭為造型特徵。改制後的仿古牛頭觥,給人一種古樸、渾厚莊重,紋飾神密嚴謹之感。
特號雙龍海棠杯
特號雙龍海棠杯,是根據傳統夜光杯變形而設計製做的,杯身呈海棠形,天然紋理清晰透亮,一對變形赤龍附於杯身,杯體圓潤流暢,構思新穎,是飲酒與觀賞之佳品,令中外遊客愛不釋手。
大頭夜光杯
大頭夜光杯,有大、中、小三種,它杯身圓潤光滑、杯體薄而透亮,玉的紋飾清晰可見,是一種古樸典雅的飲酒器皿。
玉石酒具
玉石酒具,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其歷史悠久,名馳千秋。酒具造型獨特,形態各異,低溫不裂、高溫不炸,古樸典雅,色澤紋飾嚴謹,是飲酒與觀賞之佳品,令中外遊客愛不釋手。
茶道杯
茶道杯,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光滑細膩、薄而透亮,低溫不裂、高溫不炸,杯體渾圓深沉、古樸典雅,造型獨特,象徵著中華民族樸實、大方的性格,與祁連山的古松紋相配,更其傳神。
平底夜光杯
平底夜光杯,俗稱中式夜光杯,其歷史悠久,名馳千秋。杯體渾圓深沉、古樸典雅,造型獨特,象徵著中華民族樸實、大方的性格,與祁連山的古松紋相配,更其傳神。
仿古觴
仿古觴,是根據古代通行的一種酒具造型設計製做的,體型呈橢圓扁體,有雙柄,柄上飾雙蝙蝠展翼紋,在設計中根據我國傳統習慣把圓、橢圓扁體都叫“海形”,如將較淺的碗叫“海碗”“海盤”,蝙蝠也叫蝠獸,取其諧音即“福壽”之含意,將觴設計改制成蝙蝠狀飲酒具,用仿古觴飲酒意為福如東海之意。
仿古鳳尊
仿古鳳尊,是根據商代及西周前期以鳥、獸的變形體狀和器物渾為一體的飲酒具造型設計製做的。利用原造型的特點,在設計製做過程中去粗取精,以百鳥之王“鳳”作為造型基礎,它的紋飾上部刻有蕉葉饕餮紋,口、腰、尾部刻有夔紋,改制後的鳳尊以鳳的變狀體和酒杯渾為一體,是一種古樸典雅的飲酒器皿。
仿古馬踏飛燕
仿古馬踏飛燕,是根據古代西域涼州出土的青銅器“馬踏飛燕”而改制,形狀是一匹昂首賓士的馬,後蹄踏一隻飛燕,單蹄踏燕而不失重心,體態流暢,動感強烈,經精雕細琢而成,是具有西部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玉碗
玉碗,分為大、中、小及玉蓋碗,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光滑細膩、薄而透亮,低溫不裂、高溫不炸,酒具造型各異,古樸典雅,色澤紋飾嚴謹,用玉碗飲食可強身健體,同時又具有觀賞價值。
鴛鴦轉心壺
鴛鴦轉心壺,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其歷史悠久,名馳千秋。酒具造型獨特,形態各異,低溫不裂、高溫不炸,古樸典雅,色澤紋飾嚴謹,用玉壺飲酒可強身健體,同時又具有觀賞價值。令中外遊客愛不釋手。
玉蓋碗
玉蓋碗, 分為大、中、小玉蓋碗,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光滑細膩、薄而透亮,低溫不裂、高溫不炸,酒具造型各異,古樸典雅,色澤紋飾嚴謹,用玉碗飲茶可強身健體,同時又具有觀賞價值。
鑑別夜光杯
眼觀:正品夜光杯杯體光滑透亮,紋理自然、色澤純正,呈墨綠或翠綠色,無裂紋及粘接痕跡。劣質夜光杯杯體無光澤、透光性差、細觀察有裂紋或斷裂粘接痕跡。
手感:正品夜光杯表面光滑細膩、有柔和的玉質感,無刻傷及加工痕跡。劣質夜光杯表面粗糙、有臘漬、有明顯刻傷或加工痕跡。
等級區別:分為精品、優等品、一級品、合格品。等級越高,杯體光亮度越強,透光性越好,顏色越鮮艷,價值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