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視野中的定罪量刑問題:審判中的智慧

二、定罪量刑方法 (一)觀念性刑法文化 (二)制度性刑法文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平裝: 302頁
開本: 32開
ISBN: 7503668032
條形碼: 9787503668036
尺寸: 21.1 x 14.7 x 1.1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汪明亮,安徽省黟縣人,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後。主要著作有:《妨礙社會風化犯罪司法適用》(專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嚴打”的理性評價》(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罪刑均衡論》(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刑法學》(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經濟犯罪學》(副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在《北京大學學報》、《法學家》、《中外法學》、《北大法律評論》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內容簡介

目前,理論界對它定罪量刑問題的研究往往局限於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視角,其研究視野不開闊。理論上的封閉研究不能解決定罪量刑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如定罪量刑中解釋問題、量刑不平衡問題、定罪量刑中的法官情感問題、量刑中的案件社會結構因素問題、定罪刑中的格問題等。因而,擴大定罪量刑問題研究視角,為解決定罪量刑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尋求理論支持實務必要。本書通過法理學、解釋學、心理學、社會學、平衡論、犯罪心理學等視角對定罪量刑問題作了嘗試性研究,並對幾類特殊案件的定罪量刑問題進行了分析。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定罪量刑法理研究
一、定罪量刑原則
(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二)法治原則
(三)公正原則
二、定罪量刑方法
(一)系統方法
(二)解釋方法
(三)推理方法
三、定罪量刑理念
(一)謙抑思想
(二)人權保障思想
(三)公正功利價值協調思想
第二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解釋
——兼談“瑕疵”刑法規範的適用
一、問題的由來
二、法官解釋:“瑕疵”刑法規範適用的根本途徑
(一)法官解釋是一種客觀存在,具有普遍性
(二)立法解釋弊多利少,應當慎用
(三)司法解釋沒有必要,應避免適用
三、法官解釋目標:主觀為主,兼顧客觀
四、法官解釋方法
(一)文義解釋
(二)法意解釋
(三)體系解釋
(四)目的解釋
五、法官解釋權的規制
(一)法官解釋權的立法規制
(二)法官解釋權的司法規制
(三)法官解釋的觀念規制
(四)法官解釋的監督規制
六、結論
第三章 定罪量刑中的法官情感
一、情感內涵
二、定罪量刑是一種認知活動
三、情感的認知意義
四、定罪量刑中的情感實態
五、法官情感建構:確立正確的情感狀態
(一)自我調整
(二)制度保證
第四章 量刑中的歸因
一、引言:一個被忽視的量刑情節
二、犯罪原因成為量刑情節之必要
三、量刑歸因原則與歸因方法
四、量刑歸因偏差及預防
五、結語: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建議
第五章 量刑社會學模式
一、量刑法理學模式及“同罪異罰
二、量刑社會學模式及其生成機制
三、量刑社會學模式避免途徑之一:儘量消除社會異質性
四、量刑社會學模式避免途徑之二:量刑非社會特徵化
五、量刑社會學模式避免途徑之三:刑事立法根本性改革
六、死刑量刑社會學模式實證分析之一:以“黑社會老大劉
涌案”的三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一)“黑社會老大劉涌案”案由及審判始末
(二)“黑社會老大劉涌案”死刑量刑法理學模式分析
(三)“黑社會老大劉涌案”死刑量刑社會學模式解讀
(四)留下的思考
七、死刑量刑社會學模式實證分析之二:以“槍下留人案”
與“黑社會老大劉涌案”二審結果為分析視角
(一)兩樁死刑案引發的論爭
(二)“黑社會老大劉涌案”與“槍下留人案”死刑量刑法理學模式解讀
(三)“黑社會老大劉涌案”與“槍下留人案”死刑量刑社會學模式解讀
第六章 刑法文化視野中的定罪量刑問題
一、徒法不足以自行:定罪量刑中的困惑
二、歸因:一個文化學上的解讀
三、何謂刑法文化
四、觀念性刑法文化與制度性刑法文化
(一)觀念性刑法文化
(二)制度性刑法文化
(三)觀念性刑法文化與制度性刑法文化的關係
五、刑法文化功能及其對定罪量刑的意義
(一)刑法文化對社會個體的功能
(二)刑法文化對刑事法治的功能
(三)刑法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功能
六、中國傳統刑法文化對定罪量刑的影響
(一)傳統觀念性刑法文化對定罪量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傳統制度性刑法文化對定罪量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七、走出定罪量刑困惑:中國傳統刑法文化之改進
(一)在定罪量刑過程中培養法官的“人文關懷”刑法思想
(二)在定罪量刑過程中培養法官的“形式理性”思想
(三)在定罪量刑過程中培養法官的“實體正義”思想
第七章 量刑平衡論
一、提出問題
二、量刑不平衡原因
(一)刑事立法缺陷,量刑自由裁量權規定過於寬泛
(二)刑事司法不統一,量刑自由裁量權行使沒有統~標準
(三)法官選任制度不完善,法官自身綜合素質較低,
量刑自由裁量權被誤用
(四)司法不獨立,外來干預過多,量刑自由裁量權被濫用
三、量刑平衡實現途徑
(一)刑事立法改革,對量刑自由裁量權進行制約
(二)統一刑事司法,對量刑自由裁量權進行弓l導
(三)改革法官選任制度,提高法官自身綜合素質
(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判例制度
(五)保證司法獨立,實現法官獨立的量刑自由裁量權
四、附:量刑不平衡案例
案例一:縱向量刑不平衡案例
案例二:量刑情節不平衡案例
案例三:橫向量刑不平衡案例
第八章 犯罪人格在定罪量刑中的意義
一、兩起案例留下的思考
二、犯罪人格概述
(一)犯罪人格概念及特徵
(二)犯罪人格的主要內容
三、犯罪人格不宜作為定罪根據
(一)主張犯罪人格成為定罪根據的主要觀點
(二)犯罪人格不宜作為定罪根據的理由
(三)犯罪人格在定罪中的意義
四、犯罪人格應該成為量刑情節
(一)在量刑中考慮人格是刑法發展趨勢
(二)在量刑中考慮人格的理由
(三)在量刑中犯罪人格的具體適用
五、簡要結論及立法建議
第九章 幾類特殊案件的定罪量刑
一、打死小偷案件的定性與量刑
(一)引言:一起打死小偷案的非理性判決
(二)打死小偷案件定性若干情形
(三)打死小偷案件量刑應注意的問題
(四)結語:一起打死小偷案的理性判決
(五)附錄:一起打死小偷案件的二審辯護詞
二、盜竊彩票行為的定性
(一)問題的提出
(二)案例剖析
(三)結論
三、“救人救出的人命案”定性
(一)一樁案例
(二)黑某的行為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不構成犯罪
(三)黑某的行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構成犯罪
四、駕車肇事逃逸案定性
(一)提出問題
(二)駕車肇事逃逸構成不作為犯罪
(三)不作為犯罪的具體適用
參考文獻
一、參考著作
二、參考論文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