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吉氏軟杜父魚
簡介
【拉丁文學名】:CottuspolluxGunther.
【英文名】:Cottus;sculpins
【中文別名】:渡文魚(《本草綱目》)、伏念魚(《臨海志》)、河鹿(《動物學大辭典》)、鱸鱧、土附、土部、土騖、菜花魚、土哺(俗名)。
【分類】:鮋形目,杜父魚科,杜父魚屬
【綜述】:亦作bullhead或seascorpion。
鮋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魚科(Cottidae)多種小型魚類的統稱。約300種。主要產於北半球北部海洋和淡水水域。體長形,後部漸細,最長約60公分(2呎)。頭寬大粗厚。鰓蓋具一或一個以上的棘,胸鰭大且呈扇形,皮光滑或具小刺,背鰭有鰭棘及鰭條兩部分,分離或連續。底棲,活動少。多產於淺海,少數生活於深水中;鮈杜父魚(Cottusgobio)等則生活於淡水。杜父魚的經濟意義不大,味道不佳。美洲絨杜父魚(Hemitripterusamericanus)可用為捕龍蝦的誘餌。有的杜父魚食有經濟價值的小蝦和幼鮭、幼鱒等。鮈杜父魚屬(Cottus)的鮈杜父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杜父魚,見於歐洲的江河和湖泊中。體小,長約10公分(4吋),褐色,有斑紋。同屬許多其他種則產於亞洲和北美。
大西洋產杜父魚有︰短角大杜父魚(Myoxocephalusscorpius)形大,褐色有斑,見於歐洲、北極和北美;長角大杜父魚(M.octodecemspinosus)為北美常見種,體色多樣,頰部具長棘;美洲絨杜父魚為北美種,頭部飾有肉質瓣片,與某些其他杜父魚類一樣,離水後能吸入空氣而使身體鼓脹。太平洋的種類有︰若鮋杜父魚(Scorpaenichthysmarmoratus)是大型的東太平洋可食種,肉通常呈藍或綠色。鹿角杜父魚(Leptocottusarmatus)為北美的常見種;尖頭杜父魚(Vellitorcentropomus)為東方常見的長吻種。Sculpin之名也用於冰杜父魚科(Icelidae)的小型魚類,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最大的約25公分(10吋)長,體背及側線上具骨板(稜鱗)。
種類
中國有5種,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圖們江、鴨綠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及額爾齊斯河等地。
①克氏杜父魚,側淺上側位,齶骨有牙;
②雜色杜父魚,側線不伸達背鰭後端下方;
③圖們杜父魚,側線上側位,齶骨無牙;
④拇指杜父魚,側線中位,胸鰭伸達臀鰭,曾記錄於上海;
⑤阿爾泰杜父魚,側線中位,胸鰭伸不到臀鰭。
分布與習性
分布於歐、亞和美洲北部淡水水域。棲息於江河湖泊的清澈水流中,水底為石質或砂石和泥沙,常潛伏在石塊和水藻下面,受驚擾即迅速遊動,食水生昆蟲和小魚等。杜父魚類大都分布於北半球寒冷的湖川中,頭部和嘴巴都很大,生活在小石頭多的水底,經常將頭部朝向上游,並保持不動的姿態。尋求食物時,便在石縫中迅速地穿梭,有時也以鮭或蹲的卵或幼蟲為食。
這是一類在鹹水和淡水中都能找到的小魚,主要棲息在北半球。杜父魚頭大而扁,向尾巴方向逐漸變小。胸脊較大,像扇子。表皮通常沒有魚鱗。
杜父魚一般棲息在水底,不喜歡活動,大多數生活在淺海區域,也有一些生活在較深的海洋里。由於它們的肉味道不好,所以對人來說,價值不是很大。一般用來充當捕捉龍蝦的誘餌和餵養有價值的蝦和鮭魚的飼料。
最大的體長可達6O厘米,如棲息在淡水中的一種杜父魚。歐洲和北美產的一種棘鰭杜父魚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之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杜父魚。體長大約10厘米。
大西洋中常見的杜父魚有短角杜父魚和長角杜父魚。短角杜父魚棲息在北美和北極的大西洋區域,色彩斑雜或呈褐色。長角杜父魚有多種顏色。
太平洋中比較常見的是若鮋杜父魚,它的肉呈藍色和綠色,可以食用。
小杜父魚屬杜父魚中數量最為稀少的一種,已處瀕危狀態。
食用與藥用
功效:暖脾溫腎、消腫療瘡。主治:治噎膈、疥瘡。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一60克。
肉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杜父魚科動物松江鱸魚(TrachidermusfasciatusHeckel)的肉。原動物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功能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安胎。主治胃脘作痛,脾虛泄瀉,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胎動不安,小兒睪丸發育不良等。用量50克。煮食或配製藥膳,如與蓮子、扁豆煮食,治慢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