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介紹
東山子遺址位於外黃古城遺址所在地人和鎮寧車灣村西約1.5公里處的一片蘋果林中,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碑載,該遺址為新石器和商代遺址,為高出周圍地表2米的土丘漫崗,1974年對其進行調查,在耕土層下發現磚砌漢墓,出土有銅質章、銅鏡、五銖錢、彩繪陶器。漢墓群下為灰土層,發現有方格紋、繩紋、籃紋陶片及夾砂紅陶片,對研究中原古代文化和聚落分布極具價值。
牛牧崗遺址位於雙塔鄉牛牧崗村後400米處,距外黃古城遺址約5公里,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商丘地區志·文物》載,在此採集的龍山文化時期陶片較多。其西部北坡被農民取土挖一長方形深坑,發現有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片兩片,為紅陶棕彩,胎質較厚。還發現一可復原的圈足盤和一商代銅鏃。另有紅燒土塊、陶鼎、鬲、深腹罐、簋、石鏟等,為商代遺存。2007年9~12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等對牛牧崗遺址進行了發掘。《河南民權牛牧崗遺址戰國西漢墓葬發掘簡報》載,發現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商文化以及東周、西漢等時期的遺存,發現8座戰國、西漢時期的墓葬。據現場勘查,目前遺址有東西向排列兩個緩坡漫圓形土崗,高出地面2米,東西長100米,南北寬120米,呈馬鞍形,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該遺址為研究豫東地區古代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歷史名人:
張耳:
叱吒秦漢風雲的外黃縣令
據《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載,叱吒秦末漢初的張耳曾任外黃縣令。張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
張耳年少時,曾為魏公子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死後,張耳脫離戶籍亡命至外黃縣。當時,外黃有位富家女十分漂亮,但嫌其丈夫沒本事,向自己父親的門客尋求幫助。該門客與張耳相識,就建議她:“想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著張耳吧。”於是該女又請門客打聽張耳的意思。此時張耳孤身一人流落於異鄉,有富家美女願意嫁與自己,當即同意。在門客的幫助下,該女休掉前夫與張耳結合,並給予其大力資助。此後張耳以信陵君作為榜樣,仗義疏財,結交有才能的遊俠。自己成為有名的縣俠,名聲傳到了魏國以外,還擔任了外黃縣令。
此期間劉邦慕名投到張耳門下,在外黃住了幾個月。秦滅魏後,張耳和友人陳余不願事秦,一齊改名換姓逃亡。陳勝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投靠他,被任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8月,張耳、陳余隨義軍大將武臣趨至邯鄲,陳勝在陳地稱王,陳余等人亦勸武臣稱王。武臣遂自立為趙王,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余為大將軍。武臣死後,張耳等立舊趙國王族趙歇為趙王。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後歸漢,成為劉邦部屬,以功被加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張耳病逝,謚曰景王。習稱趙景王。張耳的兒子張敖嗣立為趙王,娶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妻,成為劉邦的駙馬。
申屠蟠:
“絕跡於梁碭之間”的東漢漆工
申屠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因家裡貧窮,東漢桓帝、靈帝時便受僱做漆工。為郭泰、蔡邕等所重。邢守召為主簿,不願出任。隱居治學,博貫《五經》,兼治圖緯
。
《後漢書》卷五三《申屠蟠傳》記錄了申屠蟠的主要事跡。包括少年時就表現出的“孝”“義”等方面的高志卓行。
9歲時,申屠蟠失去父親,他十分悲傷,遠遠超出了喪禮的要求。服喪期雖然已過,他還是十多年沒有進食酒肉。每逢父親忌日,他就三天不吃東西。
同郡緱家的女兒緱玉替父親報仇,殺了丈夫的堂兄李士。小吏抓住緱玉送交給外黃縣令梁配處理,梁配打算定罪處死緱玉。申屠蟠當時15歲,還是個儒生,諫言說:“緱玉的節操義行,能讓沒有廉恥的後人感動,也能讓慣於忍受屈辱的後人激奮。她雖生不逢時,也應當表彰她守孝廬墓(君長、尊長的墓旁所築小屋),何況您善聽明察,卻不加以哀憐呢!”梁配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報請上級,免了緱玉的死罪。鄉里人都稱讚這事做得好。
申屠蟠以才學和孝義得“高士”之名,多次拒絕征舉,在漢末政治動盪年代與激進的“黨人”不同,採取全面迴避的態度。作為徹底的“處士”,申屠蟠始終不與當政者合作,表現出“崛然獨立”的立場。即晉人皇普謐《高士傳》卷下《申屠蟠》所說:“前後凡蒲車特徵皆不就。”《後漢書·申屠蟠傳》記載,他“前後”有幾次毅然放棄從政機會的表現。
當時,游士汝南范滂等人非議朝政。隨之,公卿以下的官都折斷符節辭職。太學院裡學生爭相仿效議政的時風,認為文學將興起,文人將被重用。申屠蟠偏偏嘆息道:“從前戰國時代,文人在一起議政,各國國王爭相做掃除異己的先驅,最終有了焚書坑儒的大禍,今天看來也要有禍了。”於是銷聲匿跡,隱居到梁山、碭山之間,以樹做房屋,一切都自己動手乾。過了兩年,黨錮案爆發,范滂等人果然因“誹訕朝廷”而惹禍,有的被處死,有的受刑,只有申屠蟠保全了性命。
范粲:
21年不開口說話的魏晉名士
《晉書·隱逸列傳》中,記載有一位魏晉時期的外黃人范粲,閉口不言21年。他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要從司馬昭取代曹魏建立西晉說起。
范粲(202~285年),字承明,三國曹魏陳留外黃人。幼時好學,博涉強記,有很高深的學問。曹魏時,州郡都請他出來做事,均未答應。後來才應命為治中,轉別駕,又任太尉掾、尚書郎,出為征西司馬,所歷職部有顯著政績。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明帝卒,司馬懿受命輔佐齊王曹芳。范粲遷武威太守。到郡後,“選良吏,立學校,勸農桑”。這時候常有少數民族入侵郡界,范粲加強防禦,武威郡境內的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沒有烽燧之警。由於郡內經濟富裕,珍玩泛濫,范粲控制這些東西流通,大剎奢侈之風。後以母老辭官。因武威郡與周圍少數民族接壤,他辭去了這個重鎮的職務,朝廷責怪他,降職為樂涫縣令。不久,轉太宰從事中郎。遭母憂,以孝著稱。釋服後,仍為太宰中郎。
公元254年9月,魏帝曹芳被司馬昭廢黜,並被幽禁在金墉。范粲穿著白色的衣服為曹芳送行,其哀傷悲憤之情感動了很多人。而且自此以後他稱病不出,裝瘋不言;睡在魏時乘坐的車中,發誓腳不踏在土地上(儘管此時仍然是曹魏,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子孫中若有婚姻大事或出仕做官,總是悄悄地與范粲商議,他也總是不開口說話,如果同意,臉色就沒有任何變化;如果不同意就睡臥不寧,他的妻、子就據此來判斷他的意見。范粲的兒子范喬等三人,為此都拋棄學業斷絕人事,在家中侍奉他,“足不出邑里”。
晉武帝司馬炎於265年即位,取代曹魏建立西晉後,下詔以二千石的俸祿給范粲養病,並且賞賜給他一百匹縑帛,范喬都以父親病重為藉口推辭。
范粲就這樣不言21年(《資治通鑑》記述“粲不言凡三十六年”,但邵陵厲公曹芳在254年被廢,到晉武帝泰始十年即274年,因此只有21年),在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去世,享年84歲,而且就死在車中。為了自己所忠貞的曹魏,就這樣不言21年,直至去世,真的是很不容易。
虞孟母
:東晉元帝司馬睿的皇后
據《中國皇后全傳》記載,兩晉時期,外黃曾有一位美女被封為皇后,她就是東晉元帝司馬睿的皇后虞孟母。
虞孟母(278~312年),濟陽郡外黃縣人。其父虞豫,官南陽文學,追贈驃騎大將軍、散騎常侍,爵平山縣侯。虞孟母出生於名士之家,自是略通文墨,也知曉理法。但不幸的是其雙親在她年幼時全都去世,因此家道中落。
虞孟母的美貌打動了當時仍做琅琊王的司馬睿。她嫁給司馬睿時,正是西晉“八王之亂”時期。嫁給司馬睿後,作為王妃,虞孟母因美麗而得寵,但沒有生過兒子。司馬睿的兩個兒子司馬紹、司馬哀都是宮人荀氏所生,但是由虞孟母撫養。因此虞孟母十分妒忌荀氏,荀氏地位卑微,只能逆來順受,但頗有怨恨之心,有時忍不住在人前背後講些虞氏的壞話。這些話漸漸傳到司馬睿耳里,他大為惱怒,對荀氏日見疏遠。
虞孟母死於晉愍帝永嘉六年(312年),時年35歲。當時,司馬睿還未稱帝。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西晉愍帝被匈奴擄走,司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為晉元帝,建立了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晉元帝大興三年(320年),做了皇帝的司馬睿特地派遣使者持符節,捧著皇后的璽綬告祭太廟,追謚虞孟母為“元敬皇后”,葬平陵。晉元帝在位期間不再冊立皇后,可見晉元帝司馬睿對虞孟母的感情。
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元帝之子晉明帝感懷虞孟母當年的撫育之恩,於是追封虞孟母的生母為雲陽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