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馬路

外馬路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的一條街道,東西走向。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汕頭最長的主幹道,於1924年開始鋪路。 上海靜安區外馬路,是上海第一條新式馬路。

外馬路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的一條街道,東西走向。西起商平路,東至汕頭市第三中學。全長2672米,路基寬18.3米到25米,雙線四車道,混凝土路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汕頭最長的主幹道,於1924年開始鋪路。是當年汕頭埠臨海的邊緣馬路,但現已離海有一段距離了,從外馬路也可見證出汕頭填海發展的歷史。
歷史
明朝嘉靖年間,在現天后宮與崎碌之間,海面上浮現出一條沙脊,後來隨著汕頭埠的繁榮,這條沙脊被開闢為道路,起初叫崎碌路,因這裡是汕頭埠臨海的邊緣,故起名為外馬路。
1946年改稱為中正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叫外馬路,文革時期(1967年-1975年)一度稱為東方紅大道,直到1975年再次恢復原名。從二十世紀初至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初的六、七十年間,外馬路一直是汕頭市區最寬最長的主幹道,商業區,也是汕頭的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靜安區外馬路,是上海第一條新式馬路。上海開埠前已有60餘條街道,都為石板和泥土路面,路寬僅2-3米。1846年英租界開始築近代馬路,老城廂也不敢示弱,那么上海人自己築的第一條新式馬路在那裡?就是南市黃浦江邊的外馬路。南市外馬路的修築從動議到完工花了10年時間於1897年竣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