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評價模式

外觀(countenance)評價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認為,評價應該從三方面收集有關課程的材料:前提條件、相互作用、結果。

基本內容

外觀()評價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認為,評價應該從三方面收集有關課程的材料:前提條件、相互作用、結果。前提條件是指教學之前已存在的、可能與結果有因果關係的各種條件;相互作用是指教學過程,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結果是指實施課程計畫的效果。對於這三個方面的材料都需要從兩個維度--描述與批判--作出評價。描述包括課程計畫打算實現的內容和實際觀察到的情況這兩方面的材料;評判也包括根據既定標準的評判和根據實際情況的評判兩種。

按照外觀評價模式,課程評價活動要在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進行觀察和手機資料。它不限於檢查教學結果,而是注重描述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動態現象。由於它把課程實施過程前後的材料作為參照係數,這比以前的評價模式更為周到。但它把個人的觀察、描述的判斷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很可能會滲入個人的主觀因素。此外,前提條件、相互作用和結果因素三者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相互作用或教學過程本身會存在眾多的前因與後果。(五)差距評價模式 差距()評價模式是由普羅佛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些評價模式只重視幾種課程計畫之間的比較,沒有注意該計畫本身所包含的成分。而事實上,一些自稱在實施某種課程計畫的學校,並沒有按照該課程計畫來運作,所以,這類計畫之間的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計畫的標準語實際的表現之間的差距,以此作為改進課程計畫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