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圖案大系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蘇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1月1日)
平裝: 29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4412706
條形碼: 9787534412707
尺寸: 23.6 x 18.4 x 2.2 cm
重量: 699 g

內容簡介

在有關工業的造物活動中,人們對藝術的性質和作用之認識越來越深化,以到在藝術的學科和專業中,近百年來起了三次變化,這就是圖雜——工藝美術——設計藝術。這睦變化不僅體現在從手工業到機器具業的全過程,同時也說明藝術本身在其內容上的拓寬。

媒體評論

書評
歐洲圖案概述
倪建林
一、悠久的歷史淵源
歐洲圖案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舊石器時代。
歐洲的先民在舊石器時代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生活形態前後持續了二百多萬年之久,
然而我們所知道的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主要是在這一時代的後期。歐洲舊石器時代後期的藝術主要是指公元前30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這段時間,其文化的分期依次為奧瑞綱時期(Aurignacian Period)、葛拉夫特時期(Gravettian Period)與馬格德林文化期(Magdalenian Period)。舊石器時代後期又被稱為“冰河時代”,因為當時氣候寒冷,北歐、俄羅斯北部、阿爾卑斯山的冰河面不斷擴大,森林日益縮小,許多溫暖性動物,如古象、犀牛等逐漸滅絕或向南方遷徒,代之而起的是喜好寒冷氣候的猛獁象、馴鹿以及長毛犀牛等。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外部的自然條件是緊密相聯的,從目前發現的大量藝術品來看,這一時期的裝飾圖案主要體現在雕刻和洞窟壁畫方面。
這一時期的雕刻,最具代表意義的是投槍器和指揮棒。所謂投槍器,是原始狩獵民族為了使槍矢投得更遠,命中率更高而設計出采的一種輔助器。這類投槍器都是用動物的骨頭製成,上面往往雕刻著精彩的裝飾。如法國出土的“躍馬” 投槍器和“擁抱的山羊” 投槍器頭部的雕刻,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其維妙的刻劃和寫實的技能令人嘆服。指揮棒是原始人在舉行巫術儀式時的用器。指揮棒的裝飾,一般是在棒的一端飾以動物頭部圓雕,如馬、兔、狐、魚、牛、羚羊等,棒體則以淺浮雕或線刻進行裝飾。在裝飾的內容上,西歐多為動物,如著名的“馴鹿與魚”的圖案等;而在東歐的一些地區則發現有幾何紋的裝飾圖案,在骨質指揮棒的棒體上裝飾著由點、線連續變化而構成的各式抽象幾何形紋樣,頗具特色。
洞窟壁畫也是研究歐洲舊石器時代後期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美術史的研究中,往往將它看做歐洲繪畫發展的濫筋,作為裝飾圖案來研究也有其重要意義。總體來說,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從題材到形式都與當時的雕刻圖案相一致,即主要以動物為題材和寫實的表現形式。
另外,女性裸像雕刻也是這一時期藝術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類雕刻多誇張了女性的特徵,被視為豐產和生殖的象徵。然而在這些人像中,也不乏有結合了規律化和圖案化造型的。在烏克蘭的梅京(Mezin)發現的這種圖案化人像身上,布滿了山形紋和回形紋的裝飾圖案,這類紋樣在歐洲東部多用於飾品裝飾,圖案的構成顯得複雜而美妙。
從這一時期的裝飾圖案可以看出,除了寫實性的表現以外,幾何形紋樣已經由模仿自然進而規律化、符號化了,有的地區已發展到連續的幾何形結構,明顯顯露出為了審美而裝飾的傾向,為新石器時代自由想像的圖案藝術創造拉開了序幕。
歐洲各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東南部和西北部相差千年以上。
陶器的廣泛使用被視為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標誌著農耕時代的開始和生產力的發展。歐洲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可分為實用的器物和作為祭祀、陪葬所用的陶塑兩類,實用器物以飲食器和炊器為主,如盆、缽、碗等;祭祀和陪葬用的陶塑品類較多,除了一些人物和動物的塑像外,還有許多仿家庭用具的模型,如陶屋、陶柱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