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昌寺[江西省撫州市洵口鎮壽昌寺]

壽昌寺[江西省撫州市洵口鎮壽昌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名“壽昌禪寺”。位於黎川縣洵口鎮香爐山村附近。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僧眾宿舍、膳房及齋堂等,總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這裡青山環立,阡陌縱橫,風景十分優美,它與福山寺、妙法寺構成黎川三大佛教勝地。

景觀

壽昌寺靜觀 壽昌寺靜觀

全名“壽昌禪寺”。位於黎川縣洵口鎮香爐山村附近。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僧眾宿舍、膳房及齋堂等,總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這裡青山環立,阡陌縱橫,風景十分優美,它與福山寺、妙法寺構成黎川三大佛教勝 地。

歷史

壽昌寺 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時名為“永居院”,占地60餘畝。據史料記載,壽昌寺原共有18個佛殿,前有壽昌橋、青燭岩,後有明眼井,四周古塔林立,有的潔白如雪,亮如明鏡。發展至明、清時最為興盛。寺院中心建築大雄寶殿,內供三尊大佛,均高兩丈有餘,四大金剛各高一丈多,其他佛像無數,僅羅漢殿的阿羅漢就超過五百尊。大殿前的香爐大過臉盆,爐身纏有“雙龍獻珠”,金銀銅鐵四種合金鑄造的大鍾直徑兩米多,鐘聲響亮,餘音五里之外亦覺清晰。寺內兩尊石和尚像,神采飛揚,栩栩如生。沈香樓的觀音坐像用風火銅鑄成,重量六百多斤,另一尊石觀音身高一丈多,殿前十多座石碑各高一丈有餘,其中兩座纏龍晶瑩美玉石碑是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御賜。
據史料記載,壽昌寺在歷史上受過幾次帝王的敕封。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的皇后均到過壽昌寺作壽,治平帝把本寺原名“永居院”敕賜為“壽昌院”之後,洪武帝又把“壽昌院”敕賜為今名——“壽昌寺”(一直使用至今),並敕建沈香樓。在封建社會,只有帝王居所方可建此名樓。此二帝還各賜一丈多高的玉石碑一座,以示皇恩浩蕩。壽昌寺在當時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曹洞宗是中國佛教中禪宗五家之一。壽昌寺屬曹洞宗派。明萬曆年間,壽昌寺住持慧經禪師創立曹洞宗法脈“壽昌寺系”,與“雲門寺系”成為曹洞宗在南方的兩大下屬法派,從而進入中興,壽昌、雲門(在浙江紹興)二寺,在明末並稱為曹洞中興道場,使曹洞宗更壓倒臨濟宗,而成為最為強大的宗派,以至中國禪宗史上歷來有所謂“臨天下,曹一角”的說法。慧經(1548-1618),俗姓裴,號無明,撫州崇仁人,是明末曹洞宗的主要代表,因長期住持建昌府新昌(江西黎川縣)壽昌寺,故被稱為曹洞宗“壽昌系”、“壽昌寺系”。 慧經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應請住壽昌寺,倡導農禪,一生以紹續曹洞宗為己任,廣接學人,法席興盛。他倡導看話禪,說:“參學之士,道眼未明,但當看個話頭。”又根據一般禪家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旨趣,說:“念即佛,佛即念”,“念佛心即淨土”。著有《無明慧經禪師語錄》四卷。有法嗣四人。慧經之後,元謐繼之住持壽昌寺20餘年。
在這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代高僧輩出,僧侶過千,成佛作祖者甚多,佛法曾遠傳至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如福建省福州鼓山湧泉寺是本寺聖明經祖師的徒弟元賢禪師所開創,湧泉寺至今還保留壽昌堂,更珍貴的還有壽昌語錄紀經板,共有一百多塊,一直保存在鼓山。而今所有曹洞宗派系,都是壽昌禪寺誕生的。
至清末明初,由於社會混亂,戰火蔓延,世風日下,壽昌寺從鼎盛走向衰弱,寺內建築大面積遭到破壞,一座金壁輝煌的名寺變成一座荒廟。新中國成立後,經各方努力,在過去的廢墟上重建了大雄寶殿等建築,但由於受財力限制,寺院規模遠不及以前。後受“文革”衝擊,壽昌寺又陷於千瘡百孔,一片凋零。
1988年,黎川縣政府將壽昌寺列為重點開放寺廟。1995年進行大修,新蓋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念佛寺、會客室、客房、廚房,並修通了一條五公里的通往當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資160多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