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寶閣

據史料記載,壽寶閣的掌柜,本是旗人,家住牛街,在滿回當權的清朝時候,祖上也是一方大員,頗有家財。 ”這正是硫璃廠盛極一時的生動寫照,在這樣的市場契機下,壽寶閣的生意蒸蒸日上,就連書法大師郭沫若等都曾親筆為壽寶閣題字,成了“京都雅游之所”。 幾年後的冬天,蕭一山先生攜眷赴台,壽寶閣也告別紮根一百餘年的琉璃廠與之同行,從此,開始了在寶島台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沉澱。

中華老字號壽寶閣的前世今生

壽寶閣

壽寶閣有著“九市精華萃一衢”美譽的琉璃廠文化街,自清康熙年間便成為京城書市和古玩市的中心,街道兩旁,青磚灰瓦的鋪麵店堂,古色古香的磚雕彩繪,不知經歷過多少風雲變換、朝代興替,更不知承載著多少驚心動魄、力挽狂瀾的傳奇故事。
翰墨書香、珍奇古玩,在這裡,薈萃了一百多家書店、字畫店和古玩店等老字號,它們因悠久的歷史而散發出古遠的韻味,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文化老店榮寶齋,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在距榮寶齋不遠的一條胡同里,還有一家與榮寶齋齊名、卻顯低調的百年老店,他就是壽寶閣。

前 世

始於道光年間的老店
壽寶閣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在北平琉璃廠,它一立就是近百年,歷經晚清戊戌變法、八國聯軍、義和團、辛亥革命、張勛復辟、軍閥混戰等歷史風雲。
據史料記載,壽寶閣的掌柜,本是旗人,家住牛街,在滿回當權的清朝時候,祖上也是一方大員,頗有家財。這個掌柜從小喜歡鑑賞古玩,跟著祖父出入豪門大家,也著實沒少見過好東西。家道敗落之後,就獨自在琉璃廠開了一家古玩店。他長著一對小眯縫眼兒,別看眼睛小,眼力好,對鑑賞文物古玩,尤其是瓷器,非常有研究,真品贗品,在他眼下是一目了然。 一次,他應邀去一家老宅門收古玩,從上房出來,他偶一回頭,只見廊檐底下堆著一堆破破爛爛的瓶瓶罐罐,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於是他笑問送他的老太太,“這堆破爛賣不賣?”老太太說:“反正都是些破爛東西,也沒人給我收拾,你願意要你弄走。”於是,他出了宅院,花錢請人把這堆瓶瓶罐罐收走,自己則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仔細鑑定後確認是北宋哥窯式筆洗,著實撿了一個大漏。古玩市場是一個高深莫測的市場,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市場,更是一個拼眼力的市場,壽寶閣的掌柜擁有如此過人的眼力,加上時逢亂世,古語常言:盛世藏古玩,亂世買黃金。在性命都不保的年代裡,誰還有心思玩弄這些東西,所以,無論是滿清貴胄,還是家道敗落的富戶,都紛紛將多年的藏品拿出來賤賣,因此壽寶閣收藏了不少珍品,逐漸成為文人學者逛琉璃廠必去的一景,這比後來的榮寶齋成為名家書畫的集中展覽地,還要早幾十年,壽寶閣也成為琉璃廠舉足輕重的古玩鋪,在同行中聲名鵲起。

遷 移

跨越海峽到寶島
伴隨著暮鼓晨鐘,壽寶閣走進了20世紀。作為政治中心的北平,居住著不少皇親貴戚,也集結了大批政府官員以及文化界、知識界等各界名人,壽寶閣的發達,無疑得益於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
硫璃廠太多的著名老店吸引著眾名人雅士來此消遣 “尋寶”,光魯迅先生在京居住期間就曾光顧琉璃廠四百餘次,名士雲集使琉璃廠聲名鵲起,“正陽門外鬧元宵,金犢花聰意氣驕。十里香塵迷錦幛,三更煙火走虹橋。繁華更數琉璃廠,五色雲中黃赤鑲。”這正是硫璃廠盛極一時的生動寫照,在這樣的市場契機下,壽寶閣的生意蒸蒸日上,就連書法大師郭沫若等都曾親筆為壽寶閣題字,成了“京都雅游之所”。
但就在壽寶閣規劃著名更美好前景的時候,國內形勢卻急轉直下,1937年8月北平淪陷後,物價飛漲,百業蕭條,諸事險惡,琉璃廠上百家店鋪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公開劫掠,許多善於鑑別的老先生紛紛離散,各謀生路,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店鋪勉強支撐,當時《故都竹枝詞》雲“閱肆張羅雀掠門,海王村果靜如林。空閒海估尊哥定,待價千年畫宋元”,一片蕭條景象,壽寶閣也不例外,只能勉強維持,慘澹經營。這時,蕭一山出現了,這是一個憑一己之力撰寫中國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的“奇人”,人們將他與孟森並稱為中國清史研究的兩大奠基者,又與簡又文、郭廷以並稱當代著名研究太平天國史專家。他一生專治清史,對古董收藏也亦情有獨鍾,他與當時的壽寶閣掌柜因一對清康熙鳳穿牡丹敞口碗而結緣,二人皆熱衷清史,且脾氣秉性相投,自然一見如故,北平淪陷前二人時常把酒暢飲,談古論今,交情日益深厚,如今眼見著壽寶閣這樣一個源於清代的百年老店就此沒落,他心痛如絞,便與掌柜的商量接手壽寶閣,掌柜的眼見壽寶閣在他手中已是無力回天,便將所剩不多的家產悉數轉於蕭一山先生,自己與全家老小在亂世中找一處清靜之地暫且謀生。幾年後的冬天,蕭一山先生攜眷赴台,壽寶閣也告別紮根一百餘年的琉璃廠與之同行,從此,開始了在寶島台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沉澱。

回 歸

穿越半個世紀的民族情結
壽寶閣到台灣後,隨著台灣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幾經變遷,但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都堅持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面向世界的視窗。台灣經濟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發展,因此古玩業從那時起就比較興旺,除了遊走於本島,台灣商人還從歐美各國購買古董回台灣,由於台灣民間古董收藏力量很大,有大量流散在外的珍貴古董回流台灣。同時,內地近50年生產出來的精美新工藝品也大量地被台灣商人購買回島,台灣收藏力量之強大和收藏物品之豐富是香港和澳門業界無法與其比擬的,壽寶閣也隨之盛極一時。
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台灣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走下坡路,整個島內環境已不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於是,在1998年,一位年輕人輾轉來到台灣,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年輕人,而是一個在祖輩餘蔭下走上收藏之路,並在北京皇城根下磨礪多年的青年收藏家――李雨峰,他專攻於玉器、瓷器研究,閱讀了大量的古文資料,親身參加了上千起古玉、古代山水畫、瓷器的鑑定,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收藏經驗,曾成功地鑑定了漢代陶器、唐代越窯瓷器,戰國辟邪獸等高古文物,深受社會收藏者的推崇。李雨峰先生對文物回流情有獨鍾,與蕭一山同為彭城人的他,更是對壽寶閣這樣一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有著極深的情結,在其好友徐州籍畫家張立辰,李小可等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成功收購了壽寶閣字號,並帶回內地,自此,幾經周折的壽寶閣終於又回到了這片記載著它榮衰辛酸的故土。回歸後的壽寶閣得到了社會各界知名士的關注,歐陽中石、范曾等著名書畫大師曾經或多次光臨壽寶閣並題詞,壽寶閣這個百年老店歷經滄桑,終將再次在中華大地上煥發炫人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