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安公主出降》

王姬:王女,指壽安公主。

作者

李商隱

詩詞正文

溈水聞貞媛,常山索銳師。昔憂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事等和強虜,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壘在,此禮恐無時。


注釋

媯水:河流名,在今天山西境內,傳說帝堯在這裡把兩個女兒嫁給舜。

真媛:端莊美麗的女子,此處借帝堯之女指壽安公主

常山:即今天的河北正定,為成德節度使所在地。

索銳師:派精銳軍隊迎娶。

迷帝力:不懂得皇帝的威權。

分:本分。

王姬:王女,指壽安公主。這句詩諷刺了大唐王朝屈膝迎合藩鎮。

和強虜:跟強敵和親。指皇帝為圖苟安,把宗室女子嫁給少數民族首領。

本枝:指皇帝的宗室。

四郊多壘:指藩鎮割據,到處都是軍事壁壘。

此禮恐無時:以壽安公主出降來籠絡藩鎮,先例一開,恐怕其他藩鎮都會紛紛效仿。

詩詞題解

唐文宗大和八年(834),成德節度使王廷湊猝死,其子王元逵繼任。王廷湊凶毒好亂,公然對抗朝廷。王元逵一反父親風格,對朝廷較為忠順,歲時貢奉,維持著臣屬關係。文宗對此深感滿意,於開成二年(837)六月以絳王(李悟)女兒壽安公主嫁給王元逵。此詩為此事而發。降:jiang,指公主降低身份下嫁。

詩詞鑑賞

通篇以諷刺為基調,詩人就壽安公主出降大發感慨,很顯然,詩人是在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索銳師”“分送王姬”都表明詩人深摯傷痛的對象是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由傷痛轉為對壽安公主出降的關心,由關心放眼到藩鎮割據對中央王權的威脅。而把這種威脅與朝廷一再軟弱中,詩人站在維護中央集權的立場難免要把“和親”視為屈辱,並對此進行嘲諷。嘲諷之中亦流露出詩人對唐王室衰敗的深長嘆息。

作者簡介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婉約派,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或博愛縣),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於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 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