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壓路機與小提琴
原片名
Katok i skripka
更多中文片名
小提琴與壓路機
更多英文片名
The Skating Rink and the Violin
The steamroller and the Violin
Violin and Roller
影片類型
短片 / 劇情
片長
45分鐘
國家/地區
蘇聯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演職員表
導演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編劇
S. Bakhmetyeva .....story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演員
Igor Fomchenko .....Sasha
Vladimir Zamansky .....Sergei
Marina Adzhubei .....Mother
Yuri Brusser .....(as Yura Brusser)
Vyacheslav Borisov .....(as Slava Borisov)
Aleksandr Vitoslavsky .....(as Sasha Vitoslavsky)
Aleksandr Ilyin .....(as Sasha Ilyin)
Lyudmila Semyonova
Natalya Arkhangelskaya .....Girl
Zhenya Fedchenko
M. Figner
GENA Klyachkovsky
Igor Korovikov
Kolya Kozarev
Antonina Maksimova
Tatyana Prokhorova
G. Zhdanova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Mosfilm Children's Film Unit
發行公司
Artkino Pictures Inc. [美國] ..... (1962) (USA) (subtitled)
其它公司
Kinostudiya "Mosfilm" ..... production unit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62年8月18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77年4月29日
劇情介紹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年輕的修路工人,整天開著一輛巨大的壓路機。經常有好奇的孩子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他工作。六歲的小男孩薩夏跟嚴厲的母親一起住,而他的小提琴老師是一個更為嚴厲的女人。他和修路工人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因為他處處關心小薩夏,還答應帶他去看電影《夏伯陽》。結果是孩子被媽媽關在家中,無法按時一起去看電影。
導演介紹
俄羅斯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的這部處女作,對於熱愛藝術電影的朋友,是夢寐以求多時的珍寶。
當年28歲的塔可夫斯基於1960年拍攝的本片是他的畢業作品,雖然只有43分鐘,但對蒙太奇的嫻熟運用、對色彩、音響效果的把握和時空詩意化的敘述,都在預示一位大師即將誕生。
塔爾科夫斯基最初的導演訓練是在蘇聯國立電影學院完成的,師承列寧片大師米凱爾.羅姆 (Mikhail Romm)。學院對導演系畢業作品的常規要求是20分鐘的黑白短片。而他在1960年完成的畢業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是一部46分鐘的彩色影片,並獲得“紐約學生電影展”首獎。他在這部處女作中已經展露出電影語言方面過人的才華:對蒙太奇技術的嫻熟運用,對色彩和音樂效果的敏銳把握。
影片解析
塔可夫斯基在莫斯科VGIK電影學院的畢業作品,但後來成熟創作的痕跡已依稀可見。影片顯示了他對於理想的父親形象的追求。這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成為朋友,他們的友誼被導演處理成戀人一般,用雨點和水滴的形象裝飾得富有詩意。
延續光影波動、閃現真理的概念,鏡像、水面上下的疊影一向是塔可夫斯基重要的視覺母題,不管是在早期的學生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伊凡的少年時代》,還是後期的《潛行者》、《鄉愁》、《犧牲》,這種藉由鏡子、水面反射主體的映像,往往讓記憶?夢境?想像等心理空間與現實在畫框中並置,用視覺元素直接描繪更真實的心靈狀態。
而直接以之為名的《鏡子》一片,從某個角度來看,甚至乾脆直接運用敘事形式的多重時空重疊,呼應鏡像的心理真實。像是《壓路機與小提琴》小孩與工人談心時,影像以地面水窪中波紋漣漪和天空倒影的交融,暗示兩人心理的愉悅狀態,片尾小孩終究不能赴約,現實的挫折與心底的渴望,則直接轉化為幻想自己踏越水紋、奔向壓路機的想像,水面上下,虛實相映,心理和現實的時空紛陳並置。
從攝影機運動的角度觀之,攝影機經常成為另一個觀視主體,與觀眾結合併成為導演遊走影像時光記憶的流動主體。作品中常見的緩慢推軌鏡頭,從室外,到室內,從門外,到窗前,鏡頭在空間內的緩慢穿越,與其說是沿著空間的軌道遊走,不如說是依循著心靈的主體觀視而潛行,並在鏡頭的推移和深層的凝視中,紀錄了時間本質最靜謐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