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頭遺址

陶器有紡輪、網墜及鼎、豆、壺、規鬲、鬲等殘片,還發現彩繪陶片。 玉器有璜、管、錛等和1件石雕人面像。 石雕人面像質地為白石,雕鑿的眼、耳、鼻、嘴和頭髮,古樸生動。

墩頭遺址
 安徽省安慶市境內。1985年發現。位於皖河農場練城大隊紅升小隊的墩頭上,東距城區19公里,南距長江3公里,北距皖河3.5公里,面積6.5萬平方米。呈倒扣的鍋底形,最高點約2米。遺址的商文化層被推土機破壞,推去1.5米左右,現存的文化堆積層大致可分為上、下2層。在被揭露的文化層中,大量的陶片和零星的完整器物暴露在耕土層中。採集到的標本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陶器有紡輪、網墜及鼎、豆、壺、規鬲、鬲等殘片,還發現彩繪陶片。石器有斧、鉞、鏟、鑿、鏃、礪石及多孔石刀殘片。玉器有璜、管、錛等和1件石雕人面像。石器中除少數大件製作較為粗糙外,大部分磨製精細,稜角規整,通體磨光,鑽孔採用一面鑽和對鑽2種方法。玉器中的玉璜,製作精良,通體磨光,又經拋光處理,十分光潔。石雕人面像質地為白石,雕鑿的眼、耳、鼻、嘴和頭髮,古樸生動。該遺址出土器物與潛山薛家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三期文化出土器物有許多共同點,被認為屬薛家崗文化類型。(1990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