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墩遺址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石器、玉器、骨、木器次之,種類簡單。陶器多為殘片,以夾砂褐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紋飾以素麵為多,少數器物施紅衣,常有鏤孔、弦紋、凸棱、捺窩、附加堆飾和花邊裝飾等。
在圩墩馬家浜文化早期遺存中,陶器均為手制,器形主要為釜、罐、豆等。典型器物有寬圜底簡形釜、雙牛鼻耳罐、敞口小平底厚壁罐、外部遍施紅衣的深腹豆。這一階段使用木器和骨角器,石質生產工具較為少見。木器有鏃、耒、櫓、槳、插銷、陀螺形器等,骨角器有錐、鏃、匕、針、管等。晚期陶器多為手制,器形種類明顯增多,主要有罐、豆、釜、鼎、杯、壺、盆、碗、盤等。罐的形式多樣,且普遍小型化。早期的紅衣陶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泥質灰陶豆,豆盤逐漸變淺。釜由早期的寬沿深腹向窄沿淺腹演變。平底釜、圈足小罐、帶把杯、三足盤、圈足碗等都是本期新出現的器物。石器明顯增多,除石錛、紡輪等小件外,石斧、石錘等大型生產工具開始出現,而木器和骨角器則相對少見。
圩墩遺址原始的鋤耕農業以種植糧食為主,另一部分生活資料靠打獵、捕魚和採集野生植物加以補充。在早期階段,這裡的氣候較現今溫暖濕潤,遺址附近植被為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周圍湖沼水網縱橫分布,雨水充沛,這樣的自然生態環境較為適合動植物的生長繁衍,也具有水稻等農作物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從發掘出土的動物遺骸鑑定主要種類有豬、梅花鹿、四不象、獐、龜、鱉、蚌、螺等。結契約時期地層大量出現的鏃、矛、錐、匕等木製和骨製品,證明採集和漁獵在當時的經濟生活活動中占有一定比重。1985年發掘第五層出土的炭化稻米,說明圩墩先民們已掌握了原始的水稻栽培技術,稻米已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經鑑定,其中秈稻占72.69%,粳米占27.31%,反映了它們是以秈稻為主的秈粳混合型,完全不同於現代品種的整齊劃一,這是原始種稻業的特點。根據圩墩遺址孢粉分析:草木植物孢粉主要是禾本科(其中可能主要是稻)。因此,曾在發掘出土的陶釜底部發現的一層鍋巴狀炭化物,大概是當時煮飯時殘留下來的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木器的普遍使用是圩墩遺址馬家浜文化早期階段的一個顯著特徵。根據其用途考察,當時木器在農業、狩獵、捕撈、交通以及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廣泛套用,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木器製作技術也較為全面,木器加工面切割、坎削較為平整,鑿孔的孔型歸整,孔壁光滑,行船工具如櫓、槳等的器形和功能與現代同類工具頗為相似,說明當時人們製作木質工具已進入比較成熟的時期。另外圩墩遺址還出土過三件殘木器,可能為器表塗黑色塗料的原始漆器,它的出現更表明在當時的條件下保護和利用木器的技術已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圩墩先民的埋葬習俗從文化遺存的早期階段開始,氏族內部便有自己的公共墓地。就整個發掘的範圍來看,從早到晚都作為氏族公共墓地地使用,總面積應在2萬平方米以上。墓葬密集區在20平方米範圍內共發現墓葬25座(1972年第一次發掘)。墓葬的方向相當一致,頭向都是偏北,早期墓葬頭向大多在5。—36。之間,即北稍偏東方向;到晚期階段,墓葬頭向向北或北偏西方向變化。墓葬大多未發現墓坑,僅在第五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座長方形淺墓坑。可能當時流行將死者置於地面,用土掩埋的墓葬。早期墓葬基本盛行單人俯身直肢葬,隨葬品較少。墓葬排列有序,有著比較統一的埋葬習俗。到晚期階段,墓葬出現仰身直肢葬,分布鬆散。隨葬品明顯增多,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而且在男性墓葬中出現了以生產工具和獸骨作為隨葬品的現象,說明男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社會地位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圩墩遺址崧澤文化墓葬,人骨架保存情況較差,但隨葬品較為豐富,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其中M122隨葬品多達33件。
圩墩遺址馬家浜文化墓葬出土的人骨架,保存情況較好,為太湖流域古人類學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據完整頭骨的情況看,上頜骨常有拔牙習俗,拔除的齒列基本為正切、側切兩齒。較典型的有:第三次發掘的1個探方內10具骨架7具拔掉正切、側切兩齒,可見當時拔牙成風,為我國史前居民拔牙風俗的研究又增添了一批實物材料。
圩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居民是太湖流域先民中的一支。考古發掘顯示,早期還處於母系氏族制階段,到晚期逐漸過渡到父系氏族制階段。分析採集的碳十四年代標本測定的數據,圩墩遺址馬家浜文化早期階段經過碳十四測定的數據中,第三次發掘的T7801③層(樹輪校正為距今6210±180年)是最早的一個數值,而這一標本還不是最下層的年代,應該近於早期階段的上限時間;晚期階段的下限應該近第二次發掘的T1310層(樹輪校正為距今5940±135年),下限時間推算約為距今5900年左右。所以,圩墩遺址馬家浜文化遺存的年代跨度約為距今6200—5900年左右。
圩墩遺址崧澤文化墓葬中的典型器物和器物組合與上海青浦崧澤遺址墓地中層相當,據上海崧澤文化遺址M87和M90的人骨碳十四測定,絕對年代距今5100—5800年之間。因此,推算圩墩遺址崧澤文化年代當在距今約5100年前。
根據地層堆積和年代測定數據比較,圩墩新石器時代居民在此地生活大約延續了一千多年。在同一時間的太湖周圍,如浙江嘉興、吳興及上海青浦、蘇州的吳縣、吳江以及常州其他地區,都已有了與之相似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考古學上稱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而圩墩遺址位於太湖流域西北部,為上述考古學文化區系的西緣,與相類似的馬家浜文化遺存比較,又顯示出一些地域性差異。因此,圩墩遺址對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深入研究,確定常州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和發展序列提供了高貴的實物資料。
文:常文圖書館
相關詞條
-
圩墩遺址
圩墩遺址【Wei dun】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距今6000餘年歷史,是太湖流域一處馬家浜文化圩墩遺存,屬於長江文明。圩墩遺址的文化堆積豐富,文化遺存...
圩墩遺址 分期 出土文物 生活環境 稻作文明 -
圩墩新石器遺址
在常州戚墅堰圩墩村京杭大運河南側,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為1。8米左右。
地理位置 介紹 -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江蘇常州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的函...所屬戚墅堰、丁堰、潞城街道和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由武進區委託江蘇...街道,南靠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北依天寧區鄭陸鎮,總面積16.77平方千米...
經開區概況 郵政郵編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
春秋淹城[東周時期城池遺址]
春秋淹城是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的簡稱。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2010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5年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資...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歷史記載 十大傳說 旅遊區票 -
戚墅堰區
遺址 戚墅堰區 在大運河戚墅堰南側圩墩村一帶,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建制沿革戚墅堰宋時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稱戚墅港,屬地武進...(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 經濟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列表革命遺址 名 稱 時 代 地 點 備 注 天王府遺址 太平天國...單位 東王府官衙壁畫 太平天國 南京市堂子街 天堡城遺址 太平天國 南京紫金山西峰 曾水源墓 太平天國(1859) 南京市挹江門 忠王府遺址...
分類列表 批次 -
常州市[江蘇省地級市]
歷史沿革 圩墩新石器遺址出土的文物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已有...、溧陽縣劃歸常州市領導。市區設廣化、天寧、鐘樓、戚墅堰、郊區5個市轄區...批准,將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截至2015年,常州市...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常州[江蘇省地級市]
歷史沿革 圩墩新石器遺址出土的文物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已有...化、天寧、鐘樓、戚墅堰、郊區5個市轄區。常州市共轄3縣5區...鐘樓區管轄。在撤銷戚墅堰區的同時,經省政府批准,將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更名為...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