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卡利

墨西卡利

墨西卡利是墨西哥西北部墨美國邊境線上的一座城市,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首府,也是墨西哥最北部的城市,地處沙漠盆地,氣候炎熱,降水稀少,地震多發。墨西卡利是一個重要的邊境口岸,2013年約有2100萬人次通過該市往來於墨美兩國。由於有科羅拉多河水的灌溉,農業是該市的傳統產業。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後,憑藉毗鄰美國市場的區位優勢,當地出口加工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簡介

墨西卡利[墨西哥]墨西卡利[墨西哥]

墨西卡利(Mexicali)是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首府,北面接壤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萊克西科及東北面亞利桑那州。根據2005年普查人口占下加州的75%;人口來自不同種族,並有一個唐人街,約有華人5000人。墨西卡利的名字取自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字首。2006年,美國籃球協會新組成的球隊墨西卡利哨兵隊以此為基地。作為邊境城市的墨西卡利與蒂華納相似,在假日吸引不少美國人前來消費。

歷史

城市發展

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的美洲原住民已經在此定居。當西班牙人後來沿河抵達此地,人們已經在此種植南瓜、甜瓜、豌豆以及黃、藍、白、紅及藍白五色的玉米;亦已懂得使用草藥、及龍舌蘭作多種用途。

在其後一段時間,西班牙人及墨西哥人都無暇參與此地的發展。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位耶魯大學地理學家沿科羅拉多河到達此地探勘南太平洋鐵路路線,發現三角洲沉積物厚達2.5公里,土地肥沃可作良田;但其實當地原住民早已知悉此事,只欠水源。

進入20世紀,美國加洲土地公司得到政府批准,從科羅拉多河興建運河,把水源引到墨西卡利谷地。1903年3月,吸引到首500位農夫,到1904年底,已有10,000人在此定居,在100,000英畝(405平方公里)灌溉農地種有棉花、蔬果等農作物。

由於大片土地橫跨美墨邊境,在美國的一邊以“加州”和“墨西哥”的字首名為卡萊克西科,墨西哥境內則名為墨西加利。

1936年至1937年間,科羅拉多河土地公司讓農夫們購回自己的農地。

華僑簡史

墨西卡利早期華人種植棉花墨西卡利早期華人種植棉花

早在19世紀末期,大批華工來到墨西卡利,受僱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土地公司參與修建科羅拉多河引水渠,華工的簡易住所逐漸形成小鎮。1903年墨西哥政府在當地建市,因該地區橫跨墨美邊境,故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前兩個音節命名為“墨西卡利”。此後數十年,華工在沙漠中開墾荒地,種植棉花,打開了一片天地,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據專家考證,當時每開墾10公頃棉田,就奪去一個華工的性命。華人種植的棉花質量上乘,逐漸打開銷路,給當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棉花也成為這座城市的象徵。

20世紀初,墨西卡利幾乎成了一座“中國城”,共有華人3.5萬人,華人社團26家,而當地居民僅有3000多人。到了20世紀30年代,華人在當地占據非常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商鋪匾額幾乎都用中文寫就,商家之間流通中文支票,甚至銀行董事長都是中國人。193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法令,將土地和外國公司收歸國有。當地華人開始從農業轉向餐飲、服裝加工和貿易等行業。

如今在墨西卡利定居的華人華僑近萬人,是全墨最大的中國移民社區之一。全市有200多家中餐館,中餐被認為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來到墨西卡利如果沒品嘗中餐,就好像到了北京沒去長城一樣。中華會館是墨西卡利主要僑團組織,有百年歷史,下設17個堂館,擁有自已的會所,將華僑們緊密團結在一起,帶領大家共建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

墨西卡利早期華人商店墨西卡利早期華人商店

可以說,墨西卡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華人艱辛的創業史。在下加利福尼亞州自治大學博物館裡有一片名為“城市面孔”的照片牆,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國人。博物館展現了中國勞工在棉田勞作和中國雜貨店裡的真實場景,大量圖片和文字講述了中國人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貢獻。

矽谷邊境

美國加州晶片業者為減低成本,在墨西卡利建立晶片製造基地,獲得墨西哥聯邦及下加州政府投資2百萬美元,總統並提供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廠商享有10年免稅優惠。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一再在電台廣播中呼籲支持。配套工程包括興建新公路及過境設施等。預計該項目將會為墨西哥帶來10萬個工作崗位。

有報導指,矽谷邊境是為抗衡台灣及中國的晶片產業。借著墨西卡利工業用水、天然氣能源、低廉勞動力以及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優勢,加州矽谷業者希望重奪市場占有率。但亦有業者以阿聯杜拜的“矽谷綠洲”失敗的經驗指,墨西哥較低的員工文化程度以及能源勞動力成本是不明朗因素。

而台灣廠商亦有在墨西卡利設廠。

友好城市

美國 加州 卡萊克西科

美國 加州 印第奧

美國 加州 聖伯那地諾

美國 亞利桑那州 尤馬

韓國 慶尚北道 龜尾

中國 江蘇 南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