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這個可稱為廣東地區最深的海蝕洞,位於新塘口岸碼頭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古代海陸變遷所形成的一座岩洞,故又稱為“古海遺蹤”。
據廣州市地理專家王一洲等多名專家考證,7000多萬年前,這裡還是古海,該洞是海底沉積凝成的巨石,不斷受海水沖刷,紅色砂岩和礫岩被沖蝕成洞巷。距今2000多年前,現在的東江三角洲一帶還是一個廣闊的海灣,隨著陸地漸升,海水退出,就留下現在的海蝕洞。現在,海水離新塘鎮已有60公里。海蝕洞與新塘倚岩禪寺、天后宮相連,洞岩石呈赤褐色,石洞腳呈圓筒狀,洞高2.5米,長20米,下部較平,頂部裂開,呈“一線天”狀,故石洞又名“石巷”,洞和岩層走向基本一致,從東北向西南大海方向傾斜,在海蝕洞周圍還有多處海蝕崖遺蹟。與海蝕洞相連的新塘倚岩禪內有大紅寶殿、天王殿、天后宮等。據寺廟的管理人員介紹,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誕,都會吸引眾多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