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塘頭鎮
塘頭概況
塘頭(Tángtóu)在 縣城南30公里。
歷史悠久
據歷史記載塘頭在唐代為洋川縣,武德二年(619年)改屬義州;貞觀四年(630年)改屬貴州為樂源縣;明洪武十年(1337年)置苗民司,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改屬石阡府;民國三年(1914年),印江、沿河、務川、德江、鳳泉、石阡等縣互拔插花地,塘頭由石阡拔入思南;解放後(1950年2月)塘頭成立區公所,1992年底建鎮並鄉撤區後建為塘頭鎮。
塘頭鎮東與興隆土家族苗族鄉相連,南同板橋苗族鄉共界,西和三道水土家族鄉接壤,北與思林土家族苗族鄉隔河相望,轄34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總計277個村民小組。
地貌——黔東小盆地
鎮域內屬烏江中南溫夏旱低崗平壩地區,多屬溶蝕及侵蝕堆積平壩地區。地貌組合以溶蝕堆積階地平壩和壟崗谷地為主,西高東低,四面環山,中間地勢平坦,是一個高原地帶的小盆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龍底江自東向西迂迴向東北穿鎮而過,在兩江口處注入烏江,沿河兩岸的芭蕉、堯民、唐喬、仁和均為壩區,海拔在400米左右。
自然資源豐富
土壤
根據1980年土壤普查測定,本鎮土壤主要為淋溶黃色石灰土,黃泥土、大泥土、大眼泥土、岩泥等,共分5個大類9個亞類12個土種。土壤酸鹼度的PH值在6.0至8.0之間。
礦產資源
塘頭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銅礦,分布在官渡河,仡佬壩等地,煤礦分布在青槓壩、兩河口,官渡河、仁和場、平壩等地,根據勘測量在82.3萬噸;鐵礦主要分布在桃山、青槓壩等地,藏量4萬噸左右。
水資源
塘頭鎮水資源主要有龍底江和其支流小溪河,其次是山泉(最大的山泉有:龍清灣、龍塘等)。龍底江在鎮境內流段15公里,一般枯水流量每秒7立方米,可供沿河兩岸農田提水灌溉。小溪河流經境內4.5公里,枯水流量為每秒1立方米。另外,東有龍井溝水庫,設計容量37萬立方米,西有岩門水庫,蓄水量325萬立方米。有山塘16口,合計蓄水量41600立方米。
氣候條件
塘頭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具有水熱同季,溫濕共節,夏季較熱,冬季較冷,夏季天氣較長,冬季較短的特點。年平均溫度為17.5℃,極端最高溫度為39.85℃,極端最低溫度為-5.25℃。最熱天氣出現在七、八兩個月之間,月平均氣溫在27.95℃,欍最冷氣溫在11月至次年元月之間,月平均氣溫在6℃。
由於鎮境內的海拔較低,年平均溫度變化不大,積溫較高,所以霜期短,一般霜期出現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無霜期在294天左右。年平均雨量為1142毫米,雨季一般始於四月中旬,多集中在6月~7月。全年累計日照時數為1349.8小時左右,太陽輻射總量為86.73千卡
植被
全鎮有林地27424畝,其中用材林11393畝,防護林13374畝,薪炭林1622畝,灌木森1850畝,總蓄積量為14214立方米,經濟林木822畝,森林覆蓋率17.27%。
交通
塘頭鎮境內水陸交通方便,水路可達石阡,下可沿烏江直入長江。陸路北達思南,南抵石阡。鎮境內除盧山村外,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集鎮有銅仁地區唯一鄉鎮車站1個,每天都有客車開往貴陽、都勻、銅仁,也有開往廣東等地的客車。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集鎮區建有占地400平方米、容量400立方米的高水位水池一座,年供水量為100萬立方米。有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3559KW,變電站1座。現北鄰有思林水電站是烏江幹流水電梯級開發中的第8級,設計裝機100萬千瓦,庫容12.05億立方米,規劃投資78億元,年設計發電40.64億千瓦時,有我省在建最大的500噸船舶過壩通航建築物。工程已完成投資17.46億元,建設者們正為建設“和諧、安全、環保、一流”電站,鏖戰在深山峽谷。全鎮34個村,村村有辦公用房、計生服務室。
文化、教育、衛生
全鎮廣播電視覆蓋率90%,電視收視率95%,文化設施3處;有中國小32所(其中高中有 思南縣塘頭中學,到2010年,在校生人數將接近4000人,教職工將增至258人,校舍建築總面積將達到36480平方米。根據思南縣人民政府及地、縣教育局的安排,塘頭中學將於2010年前後申報省級農村示範性高中。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塘頭中學全體教職工已緊鑼密鼓地積極投身於準備工作之中,屆時一所省級農村示範性高中象一顆璀璨的明珠將閃耀在龍底江畔!),在校學生9415人,專職教師52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醫療機構2個,衛生技術人員103人,病床81張,有村級衛生室46個。
省示範小城鎮
塘頭鎮為全省級100個市級示範小城鎮之一。
在思南縣城鎮建設工作會議上,思南縣委、思南縣政府已經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工作方案》(思黨辦發〔2013〕48號)和《加快推進塘頭小城鎮建設幫扶工作方案》(思黨辦發〔2013〕49號),各部門嚴格按照檔案精神和“四定三集中”的原則,即:定路線圖、定工作量、定時間表、定責任人,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財力,加快推進示範小城鎮建設,確保完成重點任務。
加快完善小城鎮規劃
結合塘頭實際,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鎮(交通樞紐型、旅遊景觀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的特點,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塘頭鎮近期建設規劃和重要地段、主要路網及中心鎮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發展定位,鎮區重點地段、主要路網(街道)、居住小區、工業園區及中心鎮區詳細規劃,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明確人口聚集措施和人口預測指標,並納入“規劃嚴管年、攻堅年”工作內容進行嚴管。
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按照“四個一、兩結合”的要求抓好新區建設,即:規劃建設新區面積達到1平方公里以上,可容納人口1萬人以上,年內建成1公里以上的新區主幹道,規劃建設1個產業園區。把新區建設與廉租住房建設、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和房地產開發相結合,帶動新區加快發展,形成聚集規模。
加快項目建設
儘快編制上報一批水利、交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電網改造等項目,並加大跑上爭取力度,通過爭取項目來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要大力發展適合小城鎮的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等有傳統優勢的項目,按照“一鎮一業”、“數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圍繞“一年全面起步,兩年形成規模,三年大見成效”的目標,大力培育主導產業,構建產業支撐體系,力爭2015年示範小城鎮主導產業吸納就業人數占全鎮就業總人數的30%以上。
建設規劃
近期建設目標
1、國民經濟加快發展,綜合經濟實力、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增強。
2、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力爭在規劃期未,城鎮化水平達40%。
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4、體制改革持續深化,擴大開放取得重大進展;
5、城鎮功能基本完善,集聚效應顯著提高;
6、改革開放邁出較大步伐,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7、發揮區位優勢,建設區域交通樞紐,挖掘特色旅遊資源;
8、科教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口素質逐步提高;
9、加強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期建設規模
人口規模:至2015年,城鎮人口總規模4.5萬人(規劃人口規模包括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
建設用地規模:至2015年規劃城鎮規劃區面積達261.89公頃,城鎮建設總用地達234.2公頃,共增加建設用地68公頃,平均每年增加31.5公頃,人均占地52.21平方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