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塔瓦村位於普雄鄉東邊,距離萬家莊村委會6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國土面積10.33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84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2568.15畝,其中人均耕地3.56畝;有林地3267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74戶,有鄉村人口726人,其中農業人口726人,勞動力5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3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蘆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蘆筍、臍橙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農業為主,適當調整農經比例,擴大柑桔、臍橙、蘆筍的種植面積。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370元增加到1500元。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568.15畝(其中:田864.4畝,地1703.75畝),人均耕地3.56畝,主要種植蘆筍、柑桔、甘蔗、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2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畝,主要種植柑桔、甘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其中養殖面積10畝;荒山荒地6150畝,其他面積3500畝。有鉬鉛等資源。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4萬元,占總收入的58%;畜牧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40頭,肉羊111頭);漁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3%;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18%;工資性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13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水稻、包穀、柑桔、蘆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1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73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0戶(分別占總數的64%和58%)。該村到鄉政府所在地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5輛,機車7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0戶;建有小水窖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79畝,有效灌溉率為1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新農村建設
瓦塔村民風純樸,村內彝族各姓團結和睦,解放至今,村里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近年來,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該村幹部民眾團結一心,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支柱產業逐漸形成,2007年全村僅蘆筍種植收入就實現60多萬元。
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塔瓦村還積極推進文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文化建設方面,以村黨支部為核心,以村老中青文藝演出隊為依託,以重要節日文藝演出活動為陣地,以塔瓦花燈為載體,經常性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全村形成了富而思進、崇尚科學的良好風氣,被州委、州政府評為州級文明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極大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先後修通了通村委會、通鄉政府、連線箇舊市的三條進村公路;與此同時,通過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和村民自籌,投資41萬元,實施完成了總長1277.83米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實現了村內道路全面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