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恰特組

塔爾恰特組,地質學術語,王景斌1982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精河縣四台以南塔爾恰特居民點附近(王景斌,1982,1985)。

地層名稱:塔爾恰特組

地層名稱(英文): Tarqiate Fm

階代碼:Z2

地區代碼:1

命名:

王景斌1982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精河縣四台以南塔爾恰特居民點附近(王景斌,1982,1985)。

沿革:

本組屬震旦系凱拉克提群的上部分層之一。1977年以前被稱之為“志留系”或奧陶系;1977年林寶玉等在該“系”上部發現三葉蟲化石,從而劃分出寒武紀磷礦溝組與下伏凱拉克提群;1978年新疆科研所震旦專題組發現該區存在與庫魯克塔格相當的三個冰磧層層位。並將上冰磧岩和其下的粉砂岩(層)稱為凱拉克提群;對以下地層稱中冰磧層、石英砂岩(層)及下冰磧層。將震旦系專題組所命名的粉砂岩(層)又一分為二,分別命名為塔爾恰特組和喀英迪組

特徵:

本組主要由泥質粉砂岩及少量細砂岩、灰岩所組成。在科古爾琴山北坡主要為灰綠色具微細層理的泥質粉砂岩夾灰岩或砂岩的薄夾層及凸鏡體;在賽里木湖以南果子溝地區為單一岩性的灰綠色及紫紅色粉砂岩,具微細層理及波痕。本組富含微古植物,有: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Laminarites sp.,Favososphaeridium sp.,Taeniatum crassum,Polyporata sp.等。本組分布廣泛,西起霍城縣果子溝及賽里木湖以南,東沿科古琴山北坡、塔爾恰特、及科古琴果子溝三台等地均有出露。與下伏喀英迪組為整合接觸,上部與塔里薩依組(上冰磧層)亦為整合或不整合 。本組厚34—200m,在本組頂部粉砂頁岩中曾獲Rb-Sr法 (640±33)Ma[BFQ]全岩等時線年齡(朱傑辰、1985),其時代屬晚震旦世。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王景斌

年份1:1982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