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塔希提婦女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作於1891年
【作者】高更
【規格】69×90厘米
【屬地】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印象派美術館
流派介紹
印象主義後派的主要代表是塞尚、凡·高、高更三人。這三個畫家各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他們的作品對西方本世紀現代派美術的誕生,具有重大的影響;尤其是保羅·高更,情況更為特殊。他的藝術具有一種難以理解的神秘性,因而有人把他劃入象徵主義畫家之列。《塔希提婦女》一畫,也許是剖析高更的藝術的奧秘的鑰匙。 《塔希提婦女》是高更1891年定居太平洋中部的塔希提島(南緯17°40′,西經149°30′處)上時所畫。身居巴黎的高更遠離國土到土著人聚居的島上去生活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高更的繪畫生涯是30歲以後才開始的。1880年第五次印象派畫展時,高更送去兩幅風景畫,受到好評。1883年,他決心捨棄一切,專心繪畫。但從此生活每況愈下,連吃飯的錢也拿不出,可是他學畫的意志堅不可摧。後來,妻子離他而去。1886年他到遠離巴黎的法國布列塔尼古老的村莊阿旺橋,試圖在那裡組織畫團,但失敗了;1888年,他與凡·高在阿爾藝術合作告吹;在巴黎,他的畫又賣不出去;憤懣之餘,他決心遠避都市生活,到塔希提島建立自己的新的美術風格,所謂“野人藝術學派”。二是高更的父親是一個自由主義新聞家,在一家報社任總編輯。拿破崙三世政變時,全家被逐,被迫遷往南美秘魯。父親死後,高更只得依靠在首府利馬任總督的伯父度日。童年的高更,對南美的風土人情已相當熟悉。1855年,母親把他帶回法國。中學畢業後,高更又到往返於南美的商船上當侍者。20歲時,去海軍服了兩年兵役,培養了對南洋土人原始生活的特殊感情。他從事美術創作後,總是對東方藝術、中世紀宗教雕刻、黑人的藝術等懷有強烈的興趣。他曾穿過巴拿馬運河,到加勒比海的安提瓜群島,考察過那裡的土著民族生活。從以上兩點來看,他把塔希提島作為自己的安身之地和藝術探索之處,不是沒有理由的。
名畫欣賞
《塔希提婦女》描繪的是這個島上勞動婦女生活的一個場景。畫面中心兩個坐在海邊沙灘上的塔希提女人形象,給人以一種平衡、莊嚴感。為了突出這種特定的風土人情,高更採用的是近於古埃及壁畫的平塗手法,故意顯露單線平塗的稚拙結構形式。畫上的兩個人物極富東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積平塗色塊的裝飾畫法,使土著人民在強烈的陽光下曬成的棕赭色皮膚,與鮮艷的裙子構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高更把這裡的熱帶原始園林簡化,然而強化了氣氛。這幅畫上的異國情調,濃郁的自然景物,沒有透視感,沒有色彩的層次,充滿著主觀的裝飾味道。 高更在巴黎時就反對印象派那種"純客觀主義"。他強調繪畫應抒發自己的感受,讓主觀感覺控制畫面。西方評論家稱他的畫法是:“景泰藍主義”。大膽的單線平塗色,黑線勾邊。自從19世紀末西方出現了攝影術後,繪畫上要求革新的呼聲更為強烈,對法國古典主義那種細膩的油畫描繪方法,幾乎一致表示唾棄。畫家們要求在畫面上尋找新的藝術語言。他們認為,畫面上的物象不應與實際對象完全相似。凡以線條、色彩和體塊組成的形象,應有畫家自己的情感形態。一句話,要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
這一幅《塔希提婦女》就具有上述這種單純的"原始之美"的特點。在這裡,透視遠近法沒有了,色彩是經過整理和簡略了的,人物也缺乏立體感,但這一切所構成的色調是令人興奮的。它的裝飾性帶來了一種粗獷的部落生活氣息。海島上的濃郁色彩和土人們的純樸勞動生活與性格,確實給高更的畫面帶來了特殊的風采。
類似塔希提婦女與島上生活的題材,高更畫過許多幅,這一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