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坊鄉

塔坊鄉

塔坊鄉位於祁門南郊,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2.8公里,面積79.87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6%,鄉政府駐地塔坊距縣城12公里。截止至2008年底全鄉轄9個行政村,48個村民組。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塔坊鄉位於祁門南郊,東北連祁山鎮,南接祁紅鄉,西依平里鎮。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2.8公里,面積79.87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6%,鄉政府駐地塔坊距縣城12公里。截止至2008年底全鄉轄9個行政村,48個村民組。境內耕地面積5800畝(其中:水田4980畝),茶園面積6602畝,林業用地100478畝,占全鄉土地面積的83.3%。森林蓄積量286821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2.5%。塔坊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境內古村落——候潭,是理學名賢汪克寬的故居。交通極為便捷,皖贛鐵路橫貫南北。

產業結構

截止至2002年底塔坊鄉土地面積7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100478畝,耕地面積5800畝,水田面積4980畝,茶桑果藥雜茶麵積7500畝,森林覆蓋率為75%。該鄉2143戶,人口8056人,其中勞動力4749人,外出務工1035人;2002年村經濟總收入2975萬元,比上年增長4.13%,財政收入96萬元,比上年增長19%,可用財力72.1萬元,是上年的2.3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440元,比上年增長3.65%;全鄉一、二、三產業占全鄉經濟總收入比重分別為43.7、27.6、28.7。 該鄉以農業、林業、茶業、藥業、果業為主要支柱產業,塔坊村新建組1000畝有機茶基地,響潭村洪村組57畝中藥材基地、響潭組120畝布朗李和300畝板栗基地,金塔組8畝桑苗繁育基地。

基礎建設

截止至2008年底該鄉擁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國小和村小15所,在編教師68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22人,在校學生970人。全鄉獲大專以上學歷的(含成人教育類)有66人。鄉農業技術推廣有農業技術人員3人;鄉文化站有專職文化幹部1人;鄉廣播電視站有工作人員2人;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7人;全鄉擁有9個醫療診所,醫務人員9人。

民間故事

“不祥之樹”的故事傳說
在塔坊鄉舟溪村口處水潭邊有一棵近兩百餘年的杉木,據說是兩百年前,村民為使村中出高官,以發家致富,於是在村中池溏邊栽種此樹。村民把這潭水形象比喻為墨水,把這棵樹比喻為一支筆,筆墨皆為古代讀書人的象徵。
兩百年前,為栽好這棵杉木,村中老百姓煞是費了不少心機,從山崖絕壁選來一棵頂好小杉苗,由村里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精心呵護,送之於村口,並保留好小杉苗原生長處的泥土。首先是由村里名望高的老村民共同商量選好一個良辰黃道吉日,然後選好栽種地址,組織全村老老少少參加栽樹儀式。為使杉木早日成林,村中一個年長老人想起一個奇妙的想法,叫執鋤者,用小刀劃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便順著鋤柄流入土層,以示對神筆之樹的信奉。有了天地之靈氣和人之仙氣,小杉苗受雨露的滋潤茁壯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白駒過隙、歲月如梭,十幾年後,小樹苗已成長為一棵健壯高大魁梧樹木。村中人才輩出,有不少人當上了鄉官或教書先生。
不巧的是,有一年村中有一位青壯年,見這棵樹被蔓滕纏繞著,青壯年生怕這棵神筆之樹被纏壞了,於是便從家中拿來彎刀,將蔓滕砍去。真是世事難以預料,這位青壯年回去之後,便大病不起,原先家人以為是患了感冒,也沒放在心上,可是三天之後,這位青壯年已病入膏荒,被送到縣大醫院後,經醫生確定為晚期肺癌,一月之後,青壯年病死,年僅37歲。
故事一傳開,於是乎,村里年長人便與村中池塘邊的神筆之樹聯想到一起,說是杉樹充滿了神之妖氣,凡動之,便有不祥之兆,並以“不祥之樹”命之。時至今日,神筆之樹仍生長蓊鬱,只是周圍雜草叢生,“門前之路無人問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祥之樹”仿佛變得更可疑,村中人便不願再提到此樹。
勤奮致富快 孝子得福地
座落在祁門縣南門塔坊鄉培前村公路旁,有個新式生產隊。原名叫“破河坑”(王家棚)。村內分王姓、徐姓兩大姓氏,共有80人,在上級黨委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導下,大家遵照胡錦濤總書記的批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共同富裕,奔小康大道。現在,家家都是電器化,人人都崇尚科學,有文化。戶戶新房一幢幢,在縣、鄉黨政領導親切指導下,一條嶄新的水泥路,車水馬龍,工廠里機器轟鳴,學校里書聲朗朗,生產生活熱氣騰騰,真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華西村”。
相傳這裡祖輩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對以江北潛山挑著破箕來安身的年輕夫婦,王家這個地方到處是亂草叢生,四面是崇山峻岭,飛蟲毒蛇盤踞,只有飛禽走獸出沒在深山老林之中,他們不畏艱難和困苦,不怕猛獸與惡狼,用自己勤勞雙手,日日披星戴月,日月苦中開山,用自己勤勞雙手蓋起安居茅棚,用樹樁搭起簡易床鋪,所以後人為懷念祖人起家艱難,取名為王家棚生產隊。
王家棚這個地方,由於勤勞汗水澆灌,代代苦幹奮鬥勞動,大塊塊茶園,小片小片山塢田平平展展,彎彎曲曲的沿山路,清清的小溪水潺潺流著,滿山遍野花紅柳綠。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漫山遍野地履蓋著大地,北風無情刮著王家山林,王家的老母卻病重地躺在樹樁做的床上,兒子仍在外面討飯歸來,以前這個兒子只要知道老娘生病就背著娘不遠路遠。山高路遠,給娘求醫抓藥,那怕只要身上有分文,就非要給娘看病,是有名的“孝子”。可是這次晚了,等兒子趕到家老娘已經去世了。儘管兒子疼哭流啼,北風呼呼嘯得王家棚吱吱作響,還是無濟於事,後來兒子只好用稻草將娘裹起來在漫山遍野大雪中安葬娘。找地方在一小塊沒有雪的地上安葬老娘。誰知這塊地正好是牛角尖形,牛遇到稻草就發開了,一代代,一輩輩都是這樣傳說至今。
據說這個孝子自從得了福地生下五男二女,個個長的身強力壯,眉清目秀,他們像長輩一樣開山劈嶺、勤勞奮鬥,他們居然在牛角形地上建起三層樓大土牆房,屋內寬敞明亮,冬天不冷、熱天不熱,四季如春,全屋幾十家,人人和諧相助,個個遵老愛幼,每逢取親嫁女,三十二桌酒席一齊開,桌椅板凳不問人家借,鍋碗瓢盆全自備。晚間,三盞汽油燈通宵雪識亮,不管賓客再多,都安排得當。
關於這個長時期留在人們心中故事傳說,我們說勤勞致富是對的,孝子得福地也就有那么確切了,只有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得解放,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生活。我們只有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團結在胡錦濤總書記周圍,才能建設好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廣大農民才能奔小康,才能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九龍源的來歷
祁門縣塔坊鄉有個龍源村,人們又稱它九龍源,相傳這裡曾出現過九條龍,故而得名。
據說明朝中期,有一年,這龍源村里要建祠堂,於是,大家首先考慮的是祠堂基的風水位置,這就不得不請個風水先生來,而族老的媳婦正是奇嶺風水先生鄭英才的女兒,提起這鄭英才,那可說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先生,經他看中的地基、墳墓一定是塊風水寶地,十分的靈驗,順理成章,這看風水的事情非族長親家莫屬了。
事不湊巧,一天族老出門辦事,親家鄭英才來了,於是鄭氏將公爹想請父親看地基的事向鄭英才說了一遍,當下,鄭英才拿起羅盤叫著號,來到女兒家中,見女兒沒有半點留客之意心甚不悅,便對女兒說:“你公爹來家,叫他按我所做記號,將祠堂基一升三尺”,末了便告辭而去。
第二天,族老回到家中,媳婦鄭氏將父親來的經過述說了一遍,並說:“我爹這人好酒,我不曾留他宿”,余族老聽很勁瞪了她一眼道:“你這人無可救藥”,吝嗇到了自己父親的頭上了,嗯!”鄭氏聽了也不氣惱,乃不以為然地說道:“我爹這人向來是說倒話的人,他說上升三尺,就是下降三尺,你記住了。”
知父莫若子,村人們都這么想地相信了鄭氏,開始刨地三尺,最後竟挖出了三三九條龍來,所不幸的是,先頭二窩六條龍,均在鋤頭下喪了生,後頭一窩三條龍,雖保留了下來,還傷瞎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果然後來,這村子出了祖孫三代連科三進士,既餘光、余孟麟、余大成,而余孟麟正是那條瞎了一隻眼的進士。從此人們都稱這村子為九龍源,道說那鄭英才小事玩世不恭,大事不糊塗,也埋怨那鄭氏沒有德氣,一直傳說至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663
3880
3783
家庭戶戶數 2526
家庭戶總人口(總) 7640
家庭戶男 3859
家庭戶女 3781
0-14歲(總) 1782
0-14歲男 920
0-14歲女 862
15-64歲(總) 5218
15-64歲男 2655
15-64歲女 2563
65歲及以上(總) 663
65歲及以上男 305
65歲及以上女 35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1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