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寺景區

塔下寺,在藍山城東里許,亦名回龍山寺,明萬曆以前稱淨住寺,因譽為“峭塔凌霄”的傳芳塔建在寺中,寺處塔下,故習稱為塔下寺。 塔下寺傳為唐宗古剎,占地二十餘畝,明清至民國均有修繕之載。 登臨遊憩,寶塔高聳,寺廟錯落,寺前鍾水奔騰,寺後古木參天,遙望西南群山,一片深藍,城郭村莊,炊煙縷縷,別具秀麗風光。

塔下寺,在藍山城東里許,亦名回龍山寺,明萬曆以前稱淨住寺,因譽為“峭塔凌霄”的傳芳塔建在寺中,寺處塔下,故習稱為塔下寺。
塔下寺傳為唐宗古剎,占地二十餘畝,明清至民國均有修繕之載。寺前緊鄰舜水河,周圍香樟古槐,蒼松翠柏環繞。據民國縣誌記載,興盛時有大士閣、文昌閣、霞爽閣、觀瀾亭、水心亭、飛雲亭、清音堂、祈嗣堂(注生堂)、傳芳塔等名勝。寺廟亭堂高低錯落,掩映在幽靜雅潔的環境中,前人題聯贊曰:“西域無雙境,南平第一山”。以禱以游,應接不暇,為舊時縣境十三寺中香火最旺者。
塔下寺現有的傳芳塔,為明代重建,七級八角,高插雲霄;塔左有戒堂,為封山式閣樓建築;塔前是大雄殿,硬山式殿堂建築,占地一百九十二平方米,內原供設如來佛祖,左右立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神,門首懸“大雄殿”匾額;再前是山門,為磚構牌坊式建築,正面上書“三藍一景”,聯為“源流舜水,道衍湘山”,背面有聯曰“舉足登階,便抵乘靈飛錫杖;回頭是岸,未妨送客過溪橋”,橫批為“境勝祗園”。山門左側有觀浪亭,四角攢尖重檐迴廊式建築,上奉奎宿,稱魁星樓,底層懸“觀瀾亭”石刻匾額,在石門框上陽刻聯曰:“層出雲亭光翼軫,環吞舜水化魚龍”,亭與山門之間有觀音閣,內原供千手觀音,門前聯為:“度一切苦,現千手身”。該寺原有記述塔寺的碑刻數十坊,現只鑲嵌在牆中的十三塊倖存。登臨遊憩,寶塔高聳,寺廟錯落,寺前鍾水奔騰,寺後古木參天,遙望西南群山,一片深藍,城郭村莊,炊煙縷縷,別具秀麗風光。
一九七九年,塔下寺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後省、縣撥款維修,一九八一年為利用保護古建築,將塔下寺闢為縣圖書館,一九八四年春,民政部門將安葬在塔下寺北側的解放軍烈士墓改建成烈士紀念亭(為鋼筋混合土結構),千年古剎又添新景。一九九六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