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鋼椅

塑鋼椅--是一種椅子的類型,它在製造過程中運用了酸洗除銹、除氧化皮技術。隨著技術的改進,這種椅子已經廣泛套用於生活與生產中。

椅子

椅子是一種有靠背、有的還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沒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詩經》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種樹木的名稱。據文籍記載,椅子的名稱始見於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則要上溯到漢魏時傳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畫就有兩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圖像;257窟壁畫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長凳的婦女;龍門蓮花洞石雕中有坐圓凳婦女。這些圖像生動地再現了南北朝時期椅、凳在仕宦貴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儘管當時的坐具已具備了椅子、凳子的形狀,但因其時沒有椅、凳的稱謂,人們還習慣稱之為“胡床”,在寺廟內,常用於坐禪,故又稱禪床。唐代以後,椅子的使用逐漸增多,椅子的名稱也被廣泛使用,才從床的品類中分離出來。因此,論及椅、凳的起源,必須從漢魏時的胡床談起。

塑鋼椅製作工藝

在的任何鋼材課桌生產過程中都對需要對鋼材表面進行酸洗、磷化處理。那什麼是磷化處理呢?
鋼材課桌的磷化處理一般都是防鏽磷化工藝,使鋼材課桌表面光滑,起到防鏽作用。

酸洗

酸洗除銹、除氧化皮的方法是工業領域套用最為廣泛的方法。利用酸對氧化物溶解以及腐蝕產生氫氣的機械剝離作用達到除銹和除氧化皮的目的。酸洗中使用最為常見的是鹽酸、硫酸、磷酸。硝酸由於在酸洗時產生有毒的二氧化氮氣體,一般很少套用。鹽酸酸洗適合在低溫下使用,不宜超過45℃,使用濃度10%~45%,還應加入適量的酸霧抑制劑為宜。硫酸在低溫下的酸洗速度很慢,宜在中溫使用,溫度50~80℃,使用濃度10%~25%。磷酸酸洗的優點是不會產生腐蝕性殘留物(鹽酸、硫酸酸洗後或多或少會有少會有Cl-、SO42-殘留),比較安全,但磷酸的缺點是成本較高,酸洗速度較慢,一般使用濃度10%~40%,處理溫度可常溫到80℃。在酸洗工藝中,採用混合酸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鹽酸-硫酸混合酸,磷酸-檸檬酸混合酸。
在酸洗除銹除氧化皮槽液中,必須加入適量的緩蝕劑。緩蝕劑的種類很多,選用也比較容易,它的作用是抑制金屬腐蝕和防止“氫脆”。但酸洗“氫脆”敏感的工件時,緩蝕劑的選擇應特別小心,因為某些緩蝕劑抑制二個氫原子變為氫分子的反應,即:2[H]→H2↑,使金屬表面氫原子的濃度提高,增強了“氫脆”傾向。因此必須查閱有關腐蝕數據手冊,或做“氫脆”試驗,避免選用危險的緩蝕劑。

防鏽磷化工藝

磷化工藝的早期套用是防鏽,鋼鐵件經磷化處理形成一層磷化膜,起到防鏽作用。經過磷化防鏽處理的工件防鏽期可達幾個月甚至幾年(對塗油工件而言),廣泛用於工序間、運輸、包裝貯存及使用過程中的防鏽,防鏽磷化主要有鐵系磷化、鋅系磷化、錳系磷化三大品種。
鐵系磷化的主體槽液成分是磷酸亞鐵溶液,不含氧化類促進劑,並且有高游離酸度。這種鐵系磷化處理溫度高於95℃,處理時間長達30min以上,磷化膜重大於10g/m2,並且有除銹和磷化雙重功能。這種高溫鐵系磷化由於磷化速度太慢,現在套用很少。
錳系磷化用作防鏽磷化具有最佳性能,磷化膜微觀結構呈顆粒密堆集狀,是套用最為廣泛的防鏽磷化。加與不加促進劑均可,如果加入硝酸鹽或硝基胍促進劑可加快磷化成膜速度。通常處理溫度80~100℃,處理時間10~20min,膜重在7.5克/m2以上。
鋅系磷化也是廣泛套用的一種防鏽磷化,通常採用硝酸鹽作為促進劑,處理溫度80~90℃,處理時間10~15min,磷化膜重大於7.5g/m2,磷化膜微觀結構一般是針片緊密堆集型。

防鏽磷化一般工藝流程:

除油除銹——水清洗——表面調整活化——磷化——水清洗——鉻酸鹽處理——烘乾——塗油脂染色處理
通過強鹼強酸處理過的工件會導致磷化膜粗化現象,採用表面調整活化可細化晶粒。鋅系磷化可採用草酸、膠體鈦表調。錳系磷化可採用不溶性磷酸錳懸浮液活化。鐵系磷化一般不需要調整活化處理。磷化後的工件經鉻酸鹽封閉可大幅度提高防鏽性,如再經過塗油或染色處理可將防鏽性提高几位甚至幾十倍。

靜電噴塑

靜電噴塗工藝(靜電噴塑)與傳統的噴漆工藝相比較,具有的顯著優勢,不需稀料,施工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毒害;塗層外觀質量優異,附著力及機械強度強;噴塗施工固化時間短;塗層耐腐耐磨能力高出很多;不需底漆;施工簡便,對工人技術要求低;成本低於噴漆工藝;有些施工場合已經明確提出必須使用靜電噴塑工藝處理;靜電噴粉噴塗過程中不會出現噴漆工藝中常見的流淌現象。
靜電噴塑的工藝原理是將塑膠粉末通過高壓靜電設備充電,並在電場的作用下均勻的吸附在被加工的工件表面上,然後經過高溫烘烤,塑膠顆粒就會融化成一層緻密的保護層牢牢附著在工件表面。
靜電噴塑其工藝流程是前處理(除油、除銹、磷化);靜電噴塗;高溫固化(參照塑粉要求溫度,一般為160~210度); 出爐冷卻。
粉末塗料的靜電噴塗稱為噴塑其原理:是利用電暈放電現象使粉末塗料吸附在工件上的。其過程是這樣的:粉末塗料由供粉系統借壓縮空氣氣體送入噴槍,在噴槍前端加有高壓靜電發生器產生的高壓,由於電暈放電,在其附近產生密集的電荷,粉末由槍嘴噴出時,形成帶電塗料粒子,它受靜電力的作用,被吸到與其極性相反的工件上去,隨著噴上的粉末增多,電荷積聚也越多,當達到一定厚度時,由於產生靜電排斥作用,便不繼續吸附,從而使整個工件獲得一定厚度的粉末塗層,然後經過熱使粉末熔融、流平、固化,即在工件表面形成堅硬的塗膜。
(1)表面預處理。主要是脫脂、除銹,其方法與塗液態漆的預處理相同。
(2)刮膩子。根據工件缺陷程度塗刮導電膩子,乾燥後用砂紙磨平滑,即可進行下道工序。
(3)保護(也稱蔽覆)。工件上若某些部位不要求有塗層,在預熱前可採用保護膠等掩蓋起來,以避免噴上塗料。
(4)預熱。一般可不需預熱。如果要求塗層較厚,可將工件預熱至180~20℃,這樣可以增加塗層厚度。
(5)噴塗。在高壓靜電場下,將噴粉槍接負極,工件接地(正極)構成迴路,粉末藉助壓縮空氣由噴槍噴出即帶有負電荷,按異性相吸原理噴塗到工件上。
(6)固化。噴塗後的工件,送入180~200℃的烘房內加熱,使粉末固化。
(7)清理。塗層固化後,取下保護物,修平毛刺。
(8)檢驗。檢查工件塗層,凡有漏噴、碰傷、針氣泡等缺陷的,都應返工重噴。
(9)缺陷處理。對被檢出的有漏噴、針孔、碰傷、氣泡等缺陷的工件,進行返修或重噴。
如以下圖中的鋼管的靜電噴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