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弟弟蘇金順不願再復考大學,帶著爸媽給的學費,從老家來到北京。小小的報亭可承擔不起四個人,蘇大叔和蘇大媽商量,女兒終究是別人家的,既然已經在家裡說好了婆家,就乾脆讓她回去結婚了,這個報亭就給金順來經營。 面對父母的決定,金花要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厄運。她去找到最好的朋友二妞。二妞在一個條件不錯的家庭當小保姆。她堅決反對金花回去結婚。擺水果攤的二妞爸媽知道了,也紛紛勸說蘇...。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配音 |
---|---|---|
鮑振江 | --- | --- |
魏爽 | --- | --- |
吳靜 | --- | --- |
報刊亭的製作工藝
⑴支撐柱:採用Φ240、1/4優質鋁型材成模製作,美觀、堅固、耐用,窗戶採用優質不鏽鋼型材製作。
⑵面板:採用1.0厚優質彩鋼板,足夠強度。
⑶報刊亭主體結構有五層:
1)框架中間為角鋼焊接架;
2)前內襯12mm厚木板;
3)後內襯12mm厚木板
4)內層面板為3mm厚的裝飾寶麗板;
5)外層面板為1.0厚優質彩鋼鋼板。
⑷ 天花採用豪華裝飾板吊頂,地板採用防滑鋁板。
⑸ 焊接縫採用中性膠密封,徹底杜絕漏雨和滲水。
⑹報刊亭內配日光燈、電源插座,暗敷電線。
⑺門採用優質拉閘門。
社會評價
報刊亭是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城市公共設施,更是都市不可缺失的文化風景。2010年南京發出拆除報亭的通知後,當地媒體做了一項“你是否同意拆除報亭”的調查,有3000多名網友對此發表了看法,其中70%的網友認為報刊亭是傳播文化、滿足購買報刊需求的主要渠道,95%的網友反對拆除報亭。
報刊亭是合法存在的公共設施,不少城市的報刊亭都曾經列入政府實事項目工程,也曾是被大力推崇的文化印跡,如今卻被如此草率地拆除,引起經營者和輿論的反對是必然結果。
主要案例
報刊亭是生活在巴黎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項調查中2/3的受訪者對報刊亭"表示忠誠"。巴黎市政府將報刊亭視為一種城市文化,同時也肯定其在活躍新聞媒體網路中的作用,曾採取多種保護和支持措施解決報刊亭面臨的困境。紙質媒體走向衰退,報刊亭受到了直接影響。
巴黎約有340個報刊亭,每天售賣的報紙和雜誌的數量占到總發行量的42%。報刊亭的位置通常位於車站、捷運站、餐館、旅遊景點等附近,方便人們隨時購買自己喜愛的報紙或書刊。外地遊客可以輕鬆地在報刊亭購買到內容詳細的旅行指南等。 50%的巴黎人把報刊亭當做一個碰面的地方;81%的巴黎人將其視為巴黎的一個象徵;更有2/3的受訪者對報刊亭"表示忠誠"。巴黎人對報刊亭有很深的感情,認為報刊亭出了售賣報刊,還在鄰里生活和民主表達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巴黎的報刊亭設計美觀,且大多與環境"和諧共處",是城市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它也被認為是巴黎的一個象徵。
81%的巴黎報刊亭使用傳統的設計形式,以墨綠色為主色,與巴黎大部分建築的顏色十分相稱。除了圓拱形的頂部之外,主體部分一般都類似立體的幾何圖形,以門和展板為"面",不同大小的報刊亭,"面"的數量也有所不同。打開展板後,整個報刊亭就產生"延展"的效果,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展示報刊雜誌等,看起來整齊有序,沒有雜亂之感。
2004年,巴黎只有266個報刊亭仍在營業。巴黎市政府採取免租金的措施,以期扭轉形勢。
2005年10月,巴黎的公共服務代表團委託JCDecaux的子公司Mediakiosk進行"復興"報刊亭的工作。在那之後,巴黎增加了37個報刊亭,與此同時,還有71個報刊亭實現了升級改造。
2011年,為幫助報刊亭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經營困難,巴黎市政府推出了更多的支持報刊亭的措施:一是放寬報刊亭的經營範圍。在此之前,巴黎市區範圍內所有報刊亭只能銷售各類報紙與雜誌,不允許經營其他商品。新的政策出台後,報亭還可銷售各類市政出版物,例如城市導遊手冊、交通地圖、明信片等;之後,紀念品、糖果、食品、飲料、傳統彩票等也可以在報刊亭銷售,並計畫擴展到更多種類的商品。另一項措施是投入特別財政援助。鑒於各類社會遊行活動與經濟危機對城市出版業和報刊雜誌零售業的影響,巴黎市政府決定向全市所有報刊亭經營者給予總計20萬歐元的特殊財政補助,這筆資金以報亭月租費減免的形式惠及經營者。
2013年,巴黎全市各大報刊亭出現貨源不足或不及時的情況,報刊亭的生意嚴重受損。不久後,巴黎市府公布撥款20萬歐元資助報業。
除了政府支持,企業也通過合作的方式為巴黎報刊亭貢獻了一份力量。ECR零售系統總部位於倫敦的移動銷售點(MPoS)專家與巴黎報刊亭協會在2013年11月簽署了合作協定,使報刊亭可以通過手持終端開展銷售旅遊景點門票的業務,這無疑也將為保護和支持巴黎報刊亭這一城市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2013年4月17日至4月23日期間,巴黎標誌性的報刊亭迎來了它150歲的"生日",身處巴黎的人們都"收到了生日宴會的邀請"。"巴黎人愛報亭"是這場盛事的主題,人們也把這看作一個慶祝150年來捍衛新聞自由和多樣性的機會。活動內容包含了一系列以報刊亭和新聞行業的歷史發展為主題的展覽會、研討會等,在不同的報刊亭內也舉行了主題各樣的活動,眾多新聞從業人員和普通民眾都參與其中,表達了自己對於報刊亭的喜愛和重視。
故事梗概
由於對聯考失去信心,蘇金順中途退學,從河南隻身來到北京,投靠在北京以經營報刊亭為生的父母姐姐。兒子放著好好的大學不考,中途退學來到北京,爸爸蘇新民的第一反應是兒子不爭氣。但生氣歸生氣,兒子畢竟來了,來了就得有地方住,有活乾,要不然一個報刊亭養活四個大人,壓力可想而知。
兒子到北京的當天晚上,爸爸蘇新民在報刊亭想了一夜,第二天決定讓閨女蘇金花回家結婚。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村東頭承包磚瓦窯的大慶送來彩禮,當時金花也沒啥意見。女大當嫁,閨女出門是早晚的事。蘇新民自己不好開口的事,孩子媽出面找閨女談,當娘的都談不下來,蘇新民只好硬著頭皮跟閨女說,結果金花是說什麼也不回去。
蘇新民給閨女買好回家的車票,給大慶提前打完電話,讓大慶做好結婚的準備。蘇新民沒有想到,金花偷偷跑了。在金花家報刊亭的附近,同村來的親戚朋友都為金花抱不平,開水站的桂蘭嫂子出主意讓金花去找當局長的二伯;在二伯傾向於金花爸爸的意見後,給人看孩子作保姆的二妮出主意讓金花去告她的爸爸,理由是
報亭有金花一份。
金花聽信了二妮的建議,回家讓爸爸給她一筆錢,自己出去單獨做點生意,結果遭到爸爸的一頓臭罵。金花還在律師事務所門前猶豫時,熱心的律師王磊主動做起了金花的代理人。王磊上門了解情況,被金花爸爸攆出門,王磊將金花的“遭遇”暴光給了媒體,媒體的介入很快刊登出題為“親生女狀告父親”的文章。
看到“親生女狀告父親”報導的,除了自己找到工作的金順,還有當局長的二伯。在村里五奶奶替大慶找到北京論理時,當局長的二伯出面處理這起原本不應該外揚的“家醜”。從河南來北京的村里人沒少沾二伯的光。在二伯的調解下,金花答應撤訴,二伯新解決的報刊亭由金花經營。圍繞報刊亭引起的家庭矛盾解決了,金花找到初戀的感覺,金順找到新的工作,北京的一切在金花和金順看來,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值得留念。
花絮
本片是一部
現實主義都市題材作品。影片關注的焦點是
農民工進入城市後的生存與就業。儘管影片選取的是一個點(一個家庭),但通過這個點折射的,卻是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社會公平和就業壓力問題。影片有著近似於影片《雞犬不寧》的影像風格:
河南人演、演河南人的事、說河南話、吐露全社會的心聲。
導演魏大航是河南南陽人,做了十年“電視人”,主創了金牌欄目《
今日說法》。少年早成的魏大航帶著社會責任感關注底層農民生活的作品《
借錢》,入圍第十三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演鮑振江在本片中塑造了一個河南進城務工農民形象。此前在《
盲井》中塑造的“黃礦長”和 《雞犬不寧》中的不俗表現,都給鮑振江贏得不錯的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