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喀行星

堤喀行星

“堤喀”行星據認為是潛伏在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遙遠的區域)中、質量高達木星4倍的氣態巨行星。其軌道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軌道與太陽距離的1.5萬倍,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觀測到。 但是,科學家如今認為,它存在的證據已經由美國航天局的太空望遠鏡“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收集到,正在等待分析。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翰·馬泰塞和丹尼爾·惠特邁爾認為,相關數據兩年內就將揭示“堤喀”的存在。

簡介

堤喀”行星據認為是潛伏在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遙遠的區域)中、質量高達木星4倍的氣態巨行星。其軌道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軌道與太陽距離的1.5萬倍,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觀測到。 但是,科學家如今認為,它存在的證據已經由美國航天局太空望遠鏡“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收集到,正在等待分析。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翰·馬泰塞和丹尼爾·惠特邁爾認為,相關數據兩年內就將揭示“堤喀”的存在。

成分

惠特邁爾教授說,幾乎可以肯定,“堤喀”主要由構成,大氣層很可能與木星相似,有彩色的斑點、條紋和雲團。他還說:“它可能也有衛星。所有帶外行星都有衛星。”

歷史

1999年,基於長周期彗星的起源點在觀察上存在偏差的現象,馬泰塞首次提出該行星存在的假設。和通常認為的從隨機點划過天空的看法不同,馬泰塞得出了這些點聚集的範圍偏向於黃道的結論。這種聚集現象的一種解釋是,一顆至少與木星一樣大的未知天體擾亂了彗星運行的軌道,這顆天體有可能是褐矮星。這顆假設行星(或太陽的伴星)應該位於奧爾特雲的外圍。他認為這樣的天體也許還能夠解釋外海王星天體賽德娜的奇特軌道。然而當時他的樣本量太小而無法得出結論。
堤喀氣體巨行星堤喀氣體巨行星

軌道

惠特邁爾和馬泰塞推測這顆假設行星的軌道大約在海王星軌道位置的500倍之處,亦即離太陽有約15,000天文單位遠,將近四分之一光年。據估計,奧爾特雲的邊界應在50,000天文單位外,因此該天體依然位於奧爾特雲內,其軌道周期約為180萬年。較早的紅外天文衛星(IRAS)的一次失敗搜尋顯示5倍木星質量天體的距離必須大於10,000天文單位。這樣一顆行星鏇轉的平面與我們的不同,並且有可能形成遠距雙星的軌道。這顆遠距雙星有可能是在星團解體時被捕獲的。

質量

支持者推測這顆假設行星的質量可以達到木星的四倍,其相對最高溫度可達200開爾文(-73°C),熱量主要來自行星形成過程中的餘熱和開爾文-亥姆霍茲熱。由於質量不足,這顆行星無法在其內部產生核聚變反應(這一過程要求其質量達到約13倍木星質量以上)。一顆質量比木星略高(低於1.6倍木星質量)的冷卻富氫氣態巨行星,其體積會大過木星。而對於質量更高的,簡併壓力會導致行星收縮,增加的質量會被行星核心升高的簡併壓力抵消。

反對觀點

“堤喀”是否將成為太陽系第9顆行星將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目前的主要反對觀點認為,“堤喀”很可能是圍繞其他恆星形成的,後又被太陽引力場捕獲。馬泰塞教授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也許會選擇為“堤喀”創建一個新的類別。

命名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將對這顆星體的名稱擁有決定權。希臘人相信,“堤喀”主宰城市命運。選擇這個名字與早先的一種假設有關。這種假設認為,太陽或許是某種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暗伴星,暫稱“涅墨西斯”,地球生物的大規模滅絕就是歸罪於它。在神話傳說中,“堤喀”與“涅墨西斯”是好姐妹。

理論缺陷

馬泰塞和惠特邁爾教授最初用“堤喀”的存在解釋為什麼很多長周期彗星來自異常的方向。他們在發表於《國際太陽系研究雜誌》月刊2月號的最新論文中說,自1898年以來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有超過20%來自非正常區域:它們的角度高於星系潮汐力理論預測的角度。
自這種異常現象有記錄以來,科學家沒有提出其他解釋。但是,有關“堤喀”的假設也存在一個缺陷。傳統理論認為,氣態巨行星也應當把彗星從奧爾特雲中心地帶驅逐出去,但到目前為止尚未觀測到這一情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